【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整车耐撞的搅拌摩擦焊连接仿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仿真分析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整车耐撞的搅拌摩擦焊连接仿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制造领域,传统燃油汽车车身结构主要应用钢铁材料,轻质材料应用较少,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续航里程成为顾客使用体验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提升汽车的轻量化水平是增加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一个有效可行的方式,因此轻质材料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传统的连接工艺存在质量不稳定,适用性差,电极寿命短,易出现气孔、裂纹,以及焊接变形大等问题,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由于在轻质材料及异种材料连接上的天然优势以及良好的综合成本,所以搅拌摩擦焊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较于传统连接方式,搅拌摩擦焊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接头质量高、焊接成本低及绿色环保等特点。但由于搅拌摩擦焊连接存在组织与力学性能的不均匀性,导致其失效行为与力学行为不均匀性紧密相关。
[0003]现有技术中用于搅拌摩擦焊连接仿真的一种简化方法为偏移出一排壳单元进行分析,此种方法计算效率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整车耐撞的搅拌摩擦焊连接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建立搅拌摩擦焊结构工艺成型的有限元模型;基于所述有限元模型进行工艺成型仿真,提取搅拌摩擦焊结构成型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模型;S2:基于所述温度场分布模型划分多个焊接区,多个所述焊接区以焊接头为中心向焊缝的两侧对称分布,多个所述焊接区的温度各不相同;分别确定各个所述焊接区的边界;基于所述温度场分布模型进行实体网格划分,并建立精细仿真模型;S3:提供搅拌摩擦焊结构实物,并依据多个所述焊接区的边界对所述搅拌摩擦焊结构实物进行拉伸测试,分别提取各个所述焊接区的材料本构;将多个所述焊接区的材料本构分别带入至所述精细仿真模型;S4:对精细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拉伸,并依据拉伸测试的结果和仿真拉伸的结果对精细仿真模型中的多个所述焊接区的材料本构进行修正,直至拉伸测试的结果和拉伸仿真的结果的吻合度不小于设定值;S5:多个所述焊接区中的一部分依次相邻且为第一组成部分,多个所述焊接区中的另一部分依次相邻且为第二组成部分,建立所述第一组成部分的第一组合拉伸仿真模型,建立所述第二组成部分的第二组合拉伸仿真模型;对所述第一组合拉伸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拉伸,输出第一组合应力
‑
应变曲线,并将所述第一组合应力
‑
应变曲线处理成第一组合有效塑性应力
‑
应变曲线,以形成第一组合材料本构;对所述第二组合拉伸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拉伸,输出第二组合应力
‑
应变曲线,并将所述第二组合应力
‑
应变曲线处理成第二组合有效塑性应力
‑
应变曲线,以形成第二组合材料本构;S6:在所述精细仿真模型的基础上,依据多个所述焊接区的边界,将所述第一组成部分合并为第一接头区,将所述第二组成部分合并为第二接头区,将所述第一组合材料本构赋予所述第一接头区,将所述第二组合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籍龙波,王士彬,朱学武,杨航,芦强强,丁建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