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冶炼过程事故提枪二次下枪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165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2:58
一种转炉冶炼过程事故提枪二次下枪控制方法,转炉冶炼过程事故提枪后,氧枪下降至炉内进行吹氮10~30s,然后进行吹氧,吹氧过程当氧枪到达开氧点时,加入硅铁;吹氧过程在氧枪压力到达设定压力时,通过渣料仓加入白云石。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因事故起枪倒渣造成金属损失,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保证了炼钢生产的正常顺行。钢生产的正常顺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炉冶炼过程事故提枪二次下枪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冶金
,具体涉及一种转炉冶炼过程事故提枪二次下枪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顶底复吹转炉炼钢过程中,由于氧枪系统、气化冷却系统、除尘系统等设备故障造成转炉冶炼过程事故提枪是一个时有发生的问题,诸如氧枪冷却进回水异常,高压电场故障,ID风机停止等都会造成此事故发生,继而造成二次下枪冶炼产生很严重的喷溅问题,随之产生一系列的危害:(1)二次下枪冶炼极易造成泄爆事故,造成环境污染;(2)严重喷溅会增加炉前人员劳动工作量,容易烫伤、烧伤,危及人身安全;(3)严重喷溅会造成设备损坏,诸如炉前炉后挡火门电机烧坏、氧枪大漏水、倒渣操作台烧毁等;(4)严重喷溅会造成金属损失增加,钢铁料消耗增加。这些不利的因素严重影响了炼钢的生产顺行,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抑制转炉冶炼过程二次下枪产生的喷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3]目前,常规的做法就是事故起枪后进行倒渣作业,但是在二次下枪时始终避免不了喷溅的产生,同时造成金属与热量损失,不仅费时费力,还严重影响了炼钢的生产节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炉冶炼过程事故提枪二次下枪控制方法,避免转炉冶炼过程二次下枪产生喷溅。
[0005]转炉二次下枪产生严重喷溅的主要原因是:干法除尘转炉二次开吹通常采用设定的防泄爆模式,氧气爬坡时间长,在吹炼氧压还未到达设定压力时,下枪后相当长时间为软吹,熔池搅拌能力差,碳氧反应慢,渣中FeO大量生成,加之炉内渣中原有FeO含量,FeO大量聚集,直至氧压到达设定吹炼压力时,碳氧反应突然加剧,瞬间产生大量CO气体从炉口排出,同时还夹带带一定量的钢水和熔渣,形成了严重的喷溅。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炉冶炼过程事故提枪二次下枪控制方法,转炉冶炼过程事故提枪后,氧枪下降至炉内进行吹氮10~30s,然后进行吹氧。
[0007]进一步的,吹氧过程当氧枪到达开氧点时,加入硅铁;吹氧过程在氧枪压力到达设定压力时,通过渣料仓加入白云石。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吹氧,在氧枪压力到达设定压力时,提高枪位0.05~0.2m。
[0009]进一步的,转炉冶炼事故提枪后,迅速提高转炉底吹气体流量。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吹氮过程,进行前、后摇炉各1~2次,所述前摇炉,向装料大面侧摇40
°
~60
°
,所述后摇炉,向小面出钢侧摇20
°
~40
°

[0011]进一步的,所述氧枪吹氮过程,使枪头插入到炉口内1~1.5m,氮气压力为1.2~1.6MPa。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氧枪吹氧过程,枪位设定1.5~1.7m,氧压设定0.6~0.7MPa,流量400~500Nm3/h。
[0013]进一步的,所述硅铁加入量为0.7~1.2kg/吨钢。
[0014]进一步的,所述白云石的加入量为2~3kg/吨钢。
[0015]进一步的,所述待炉口火焰正常后恢复正常转炉底吹流量及氧枪枪位,进行正常冶炼。
[0016]本专利技术吹氮过程,根据氧枪绝对高度和炉口绝对高度差值,判断氧枪枪头插入炉口深度。
[0017]本专利技术前摇炉向装料大面侧摇40
°
~60
°
,后摇炉向小面出钢侧摇20
°
~40
°
,所述40
°
~60
°
,即相对于竖直方向转炉向装料大面倾斜角度为40
°
~60
°
;所述20
°
~40
°
,即相对于竖直方向转炉向小面出钢侧倾斜角度为20
°
~40
°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炉口火焰正常的情况,即火焰浓而有力,比较柔软,看起来有规律的一伸一缩,炉渣无外溢趋势,微观上表现为熔池内碳氧反应的均衡进行,即冶炼的正常进行。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转炉冶炼过程事故提枪二次下枪防止喷溅的方法,引起喷溅的主要原因就是二次下枪导致渣中FeO聚集过多,碳氧反应剧烈造成的。所以以此为契机,事故起枪后提高转炉底吹气体流量,手动降枪用氮气吹扫渣面,前后摇炉,目的是提高碳氧反应动力学条件,破坏炉渣表面气泡,促进碳氧反应进行,降低炉渣内FeO含量,二次下枪吹氧相当于软吹,为防止软吹造成渣中FeO过多聚集,所以加入硅铁来降低生成的FeO,进而延缓了碳氧反应,提枪加入白云石是为了提高炉渣粘度与熔点,使碳氧均匀反应,进一步防止喷溅发生,此方法避免了因事故起枪倒渣造成金属损失,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保证了炼钢生产的正常顺行。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0021]一种转炉冶炼过程事故提枪二次下枪防止喷溅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转炉冶炼事故提枪后,迅速提高转炉底吹气体流量至400~500Nm3/h,并将氧枪操作模式选择为“手动”;(2)将氧枪手动下至降炉内,使枪头插入到炉口内1~1.5m,手动打开氮气切断阀,进行吹氮,氮气压力为1.2~1.6MPa,吹氮时间10~30s,然后提枪至等待位;(3)前后各摇炉1~2次,向装料大面侧摇40
°
~60
°
,小面出钢侧摇20
°
~40
°
,然后摇正炉体;(4)将氧枪操作模式选择为“自动”,点击“开始吹炼”进行二次下枪,枪位设定1.5~1.7m,氧压设定0.6~0.7MPa,流量设定400~500Nm3/h;(5)在氧枪枪位到达开氧点时,加入硅铁,硅铁加入量为0.7~1.2kg/吨钢。
[0022](6)在氧枪压力到达设定压力时,提高枪位0.05~0.2m,并通过渣料仓加入白云石,白云石的加入量为2~3kg/吨钢。
[0023](7)待炉口火焰正常后恢复正常转炉底吹流量及氧枪枪位,正常冶炼。
[002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
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5]实施例1-5实施例1-5转炉冶炼过程出现事故提枪,事故提枪原因见表1。出现事故提枪后,按照上述实施方式进行操作,底吹氮气流量提高后流量见表2,吹氮过程氧枪枪头插入到炉口深度、氮气压力、吹氮时间见表2,氧枪二次下枪吹氧过程,枪位设定值、流量设定值、压力设定值见表2,摇炉次数、前摇炉角度见表3,硅铁加入量、白云石加入量见表3,吹氧过程在氧枪压力到达设定压力时,提枪高度见表3。
[0026]表1表1中所述SWRCH35K、SWRCH8A均为日本标准JIS G3507-1:2010中的钢种牌号。所述HRB400E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冶炼过程事故提枪二次下枪控制方法,转炉冶炼过程事故提枪后,氧枪下降至炉内进行吹氮10~30s,然后进行吹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冶炼过程事故提枪二次下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吹氧过程当氧枪到达开氧点时,加入硅铁;吹氧过程在氧枪压力到达设定压力时,通过渣料仓加入白云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炉冶炼过程事故提枪二次下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氧,在氧枪压力到达设定压力时,提高枪位0.05~0.2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冶炼过程事故提枪二次下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炉冶炼事故提枪后,迅速提高转炉底吹气体流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冶炼过程事故提枪二次下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氮过程,进行前、后摇炉各1~2次,所述前摇炉,向装料大面侧摇40
°
~60
°
,所述后摇炉,向小面出钢侧摇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祎哲陈东宁王玉刚武波杨海俊樊赛刘世宇
申请(专利权)人: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