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混料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152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气动混料桶,具体涉及涂料搅拌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混料桶、桶盖和支撑腿,所述桶盖螺栓安装在所述混料桶上端,所述支撑腿焊接在所述混料桶下端,还包括:第一气动装置和第二气动装置,所述第一气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气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桶盖上端;所述第一气动装置包括出料柱,所述出料柱固定安装在所述桶盖上端,所述出料柱侧端可拆卸安装出料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混料桶通过第一气动装置控制涂料排出,通过第二气动装置控制气管向混料桶内进气和停气,通过吹料气管向涂料底部进行吹动搅拌,防止涂料出现沉淀和凝结现象,使涂料搅拌更充分、更及时、配比更科学,不需要多次上料,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动混料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涂料搅拌领域,具体涉及气动混料桶。

技术介绍

[0002]涂料因性能优质,广泛用于建筑、绘画等日常生活领域,涂料是由无机聚合物和经过分散活化的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稀土超微粉体组成的无机聚合物涂料,能与钢结构表面铁原子快速反应,生成具有物理、化学双重保护作用,通过化学键与基体牢固结合的无机聚合物防腐涂层,对环境无污染,使用寿命长,防腐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涂料是碱金属硅酸盐水溶液和胶体二氧化硅的水分散液,涂料在使用时一般都需要对涂料进行充分搅拌后再进行使用。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涂料搅拌一般采用人工混料,人工进行混料不充分、不及时、配比不科学,且混料桶较小,人工需要进行多次上料、影响生产效率。
[0004]因此,专利技术气动混料桶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气动混料桶,混料桶通过第一气动装置控制涂料排出,通过第二气动装置控制气管向混料桶内进气和停气,通过吹料气管向涂料底部进行吹动搅拌,防止涂料出现沉淀和凝结现象,以解决人工进行混料不充分、不及时、配比不科学,且混料桶较小,人工需要进行多次上料、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气动混料桶,包括混料桶、桶盖和支撑腿,所述桶盖螺栓安装在所述混料桶上端,所述支撑腿焊接在所述混料桶下端,还包括:第一气动装置和第二气动装置,所述第一气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气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桶盖上端;r/>[0007]所述第一气动装置包括出料柱,所述出料柱固定安装在所述桶盖上端,所述出料柱侧端可拆卸安装出料管,所述出料柱侧端固定安装气动阀一;
[0008]所述第二气动装置包括进气柱,所述进气柱固定安装在所述桶盖上端,所述进气柱上端可拆卸安装气管三,所述进气柱侧端固定安装气动阀二,所述气动阀二侧端可拆卸安装气管二,所述桶盖上端插接吹料气管,所述吹料气管延伸至所述混料桶内部底端,所述混料桶侧端焊接进料管。
[0009]优选的,所述气动阀一和所述气动阀二侧端安装开关,所述气动阀一侧端可拆卸连接气管一。
[0010]优选的,所述混料桶和所述桶盖连接处放置密封垫,所述桶盖内壁开设通孔。
[0011]优选的,所述桶盖上端焊接备用进料口,所述桶盖上端焊接吊块。
[0012]优选的,所述进料管侧端安装进料阀门,所述进料管外壁套接橡胶环,所述橡胶环外壁套接套环,所述套环外壁固定连接铁丝。
[0013]优选的,所述进料管上端插接进料斗。
[0014]优选的,所述支撑腿下端焊接支撑座。
[0015]优选的,所述混料桶底端焊接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侧端安装排污阀门。
[0016]优选的,所述出料柱侧端安装备用阀。
[0017]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下端固定安装滚轮座,所述滚轮座内侧安装滚轮。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第一气动装置包括出料柱,出料柱具有排出混料桶内物料的作用,出料柱固定安装在桶盖上端,出料柱侧端可拆卸安装出料管,出料管具有排出混料桶内物料的作用,出料柱侧端固定安装气动阀一,气动阀一具有控制出料管的出料时间、时长及出料流量的作用,第二气动装置包括进气柱,进气柱具有向混料桶内充气的作用,增加混料桶内的压力,进气柱固定安装在桶盖上端,进气柱上端可拆卸安装气管三,气管三具有向混料桶内充气的作用,进气柱侧端固定安装气动阀二,气动阀二具有控制气管二和气管三充气的作用,气动阀二侧端可拆卸安装气管二,气管二和气管三通过气站供应动力气源,桶盖上端插接吹料气管,吹料气管具有对物料吹气的作用,吹料气管下端位于混料桶内底部,混料桶侧端焊接进料管,进料管具有向混料桶内进料的作用,混料桶通过第一气动装置控制涂料排出,通过第二气动装置控制气管向混料桶内进气和停气,通过吹料气管向涂料底部进行吹动搅拌,防止涂料出现沉淀和凝结现象,使混料更充分、更及时、配比更科学,且混料桶较大,不需要进行多次上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的后视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中桶盖的俯视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中进料管的外部结构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中第一气动装置的结构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的主视图。
[0026]图中:混料桶1、桶盖11、密封垫111、通孔112、备用进料口12、吊块13、进料管14、进料斗141、橡胶环142、套环143、铁丝144、进料阀门15、支撑腿16、支撑座17、排污管18、排污阀门181、滚轮座19、滚轮191、第一气动装置2、气动阀一21、气管一22、开关23、出料柱24、出料管25、备用阀26、第二气动装置3、气动阀二31、气管二32、进气柱33、气管三34、吹料气管35。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8]实施例1:
[0029]参照附图1

图5,该实施例的气动混料桶,包括混料桶1、桶盖11和支撑腿16;
[0030]进一步地,所述桶盖11螺栓安装在所述混料桶1上端,所述支撑腿16焊接在所述混料桶1下端,还包括:第一气动装置2和第二气动装置3,所述第一气动装置2和所述第二气动装置3固定安装在所述桶盖11上端,具体的,混料桶1可以完全替代之前由人工进行混料时
的不充分、不及时、配比不科学的很多问题,且棍料桶1根据使用场景设计容量大小,可以完全避免了人工的多次上料、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桶盖11具有封盖混料桶1的作用,支撑腿16具有支撑混料桶1的作用,第一气动装置2具有控制,第二气动装置3具有控制混料桶1内物料的出料时间、时长及出料流量,第二气动装置3具有向混料桶1内充气,控制混料桶1内压力的作用;
[0031]所述第一气动装置2包括出料柱24,所述出料柱24固定安装在所述桶盖11上端,所述出料柱24侧端可拆卸安装出料管25,所述出料柱24侧端固定安装气动阀一21,具体的,出料柱24具有排出混料桶1内物料的作用,出料柱24下端连接管道,管道延伸至物料液面以下,出料管25具有排出混料桶1内物料的作用,气动阀一21设置为JG60

Q

9,气动阀一21具有控制出料管25的出料时间、时长及出料流量的作用;
[0032]所述第二气动装置3包括进气柱33,所述进气柱33固定安装在所述桶盖11上端,所述进气柱33上端可拆卸安装气管三34,所述进气柱33侧端固定安装气动阀二31,所述气动阀二31侧端可拆卸安装气管二32,所述桶盖11上端插接吹料气管35,所述吹料气管35延伸至所述混料桶1内部底端,所述混料桶1侧端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动混料桶,包括混料桶(1)、桶盖(11)和支撑腿(16),所述桶盖(11)螺栓安装在所述混料桶(1)上端,所述支撑腿(16)焊接在所述混料桶(1)下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气动装置(2)和第二气动装置(3),所述第一气动装置(2)和所述第二气动装置(3)固定安装在所述桶盖(11)上端;所述第一气动装置(2)包括出料柱(24),所述出料柱(24)固定安装在所述桶盖(11)上端,所述出料柱(24)侧端可拆卸安装出料管(25),所述出料柱(24)侧端固定安装气动阀一(21);所述第二气动装置(3)包括进气柱(33),所述进气柱(33)固定安装在所述桶盖(11)上端,所述进气柱(33)上端可拆卸安装气管三(34),所述进气柱(33)侧端固定安装气动阀二(31),所述气动阀二(31)侧端可拆卸安装气管二(32),所述桶盖(11)上端插接吹料气管(35),所述吹料气管(35)延伸至所述混料桶(1)内部底端,所述混料桶(1)侧端焊接进料管(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混料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阀一(21)和所述气动阀二(31)侧端安装开关(23),所述气动阀一(21)侧端可拆卸连接气管一(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涛浦杰浦进
申请(专利权)人:托普工业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