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蓄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094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0:04
一种电蓄能装置包括换热器(1)、储热器(2)以及分别连接换热器(1)和储热器(2)的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第一管路包括换热回流管(31)和储热进流管(32),换热回流管(31)与储热进流管(32)连接;第二管路包括换热进流管(41),该换热进流管连接储热器(2)与换热器(1);换热器包括集流管(11),该集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换热进流管(41)和换热回流管(31)连接,换热回流管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设置。该电蓄能装置大大加快了介质的回流速度,提高了制热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蓄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蓄能
,具体涉及一种电蓄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如今全球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资源枯竭等严峻问题直接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新的发展趋势。电蓄热装置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区别于水箱式储热电锅炉的特殊设备。电蓄热装置采用了一体化结构设计,将加热、储热、供热系统结合在一起。储热材料采用固体材料,储热能力是普通水的数倍。系统内部采用内、外循环并存的取热方式,内循环介质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工质,外循环介质是水。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午夜后波谷电将储热介质加热到数百度高温储存热量,非波谷时通过自控装置将热量按需要释放,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并参考环境温度自动地快捷灵敏地控制模块出水温度。然而现有的电蓄能装置冷凝液回流速度慢,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制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提高整个装置制热效率的电蓄能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的电蓄能装置包括:换热器、储热器以及分别连接换热器和储热器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包括换热回流管和储热进流管,所述换热回流管与储热进流管连接;所述第二管路包括换热进流管,该换热进流管连接所述储热器与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集流管,该集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进流管和所述换热回流管连接,所述换热回流管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设置。
[0005]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翅片换热器。
[0006]进一步地,所述储热器中设有电热阻。
[0007]进一步地,所述储热进流管上旁设有毛细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上还设有一个或多个阀门,所述换热回流管通过所述阀门与所述储热进流管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回流管的倾斜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60度。优选地,该倾斜角度大于等于5度且小于等于45度。
[0010]本专利技术的电蓄能装置,换热回流管向下倾斜设置以使冷却液靠重力的作用自上向下回流到储热器内部,大大提高了介质的回流速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蓄能装置可以提高介质回流速度,从而提高制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蓄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电蓄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种电蓄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换热器,11-集流管,2-储热器,3-第一管路,31-换热回流管,32-储热进流管,33-毛细管,34-阀门,4-第二管路,41-换热进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蓄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电蓄能装置包括换热器1、储热器2以及分别连接换热器1和储热器2的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第一管路3包括换热回流管31和储热进流管32,换热回流管31与储热进流管32连接。第二管路4包括换热进流管41,换热进流管41连接储热器2与换热器1。换热器1包括集流管11,集流管11的两端分别与换热进流管41和换热回流管31连接,换热回流管31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设置。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可以是一条或者多条管路。集流管11中设有工作介质,工作介质可以是液体或气体,也可以是在低温冷却后转变为液体、而在高温加热后蒸发为气态的介质。优选地,工作介质在室温状态(例如5-30℃)下为液体,在高温加热后(例如80-100℃)蒸发为气体。例如,工作介质具体可以是水。换热器1优选为翅片换热器。
[0018]图1还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电蓄能装置的工作过程。
[0019]如图1所示,图中的箭头表示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在取暖时,启动储热器2,储热器2中的电热阻(未示出)被加热,从而电能转换为热能并且储存在储热器2中。换热器1中集流管11内的工作介质通过换热回流管31进入储热进流管32,再进入储热器2进行热交换,然后工作介质自下而上逐渐地被蒸发为气态介质,在此过程中,工作介质蒸发吸热带走储热器2内部的热量。接着,气态介质通过换热进流管41进入换热器1,换热器1内部的气态介质与换热器1外部的空气进行换热,气态介质冷却后回流到换热回流管31中,完成一次循环。在此过程中,换热器1外部的空气被加热并进入室内,达到室内取暖目的。这里,与换热器1连接的换热回流管31的回液量的大小决定了储热器2内部蒸发量的大小,从而影响制热量。
[002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中的换热回流管31倾斜设置,从而让冷却液靠重力作用自上向下回流到储热器2内部,大大加快了冷凝介质的回流速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电蓄能装置可以提高介质的回流速度,从而提高制热效率。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电蓄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与上述第一种电蓄能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电蓄能装置在储热进流管32上还旁设有毛细管33,就是说,第一管路3包括依次连接的换热回流管31、毛细管33和储热进流管32。其余均相同,不再赘述。
[0022]图2所示电蓄能装置的工作过程图为:在取暖时,启动储热器2,储热器2中的电热阻(未示出)被加热,电能转换为热能以储存在储热器2中。换热器1中集流管11内的介质通过换热回流管31进入毛细管33,从而与毛细管33外部的储热器2进行热交换,然后自下而上逐渐地被蒸发为气态介质,在此过程中,工作介质蒸发吸热带走储热器2内部的热量。接着,气态介质通过换热进流管41进入换热器1,换热器1内部的气态介质与换热器1外部的空气进行换热,冷却后回流到换热回流管31中,完成一次循环。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再一种电蓄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与上述第二种电蓄能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电蓄能装置在储热进流管32上还设有一个或多个阀门34,其余均相同,不再赘述。这样,通过打开或关闭阀门,实现换热回流管31与储热进流管32/毛细管33
的连通或断开。当换热回流管31与储热进流管32连通时,液态介质的回流量增大;而当换热回流管31与毛细管33连通时,液态介质的回流量就减小。
[0024]本专利技术中,换热回流管31倾斜设置,不仅可以加快冷凝介质的回流速度,并使气态介质能回到换热器中而不堵住回流的液态介质。换热回流管3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60度。液态介质回流量与该预设角度成线性关系,即,预设角度越大,液态介质回流量越大,预设角度越小,液态介质回流量越小。制热效率与液态介质回流量成线性关系,即,液态介质回流量越大,制热效率越大,液态介质回流量越小,制热效率越小。
[0025]优选地,换热回流管3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等于5度且小于等于45度。在液态介质回流过慢的情况下,冷却介质可能积聚在换热回流管31中,也可能积聚在储热进流管32中。在液态介质回流过快的情况下,气态介质无法顺利回到换热器1中从而堵住回流的液态介质。因此,液态介质的回流速度应当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为了避免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1)、储热器(2)以及分别连接换热器(1)和储热器(2)的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所述第一管路(3)包括换热回流管(31)和储热进流管(32),所述换热回流管(31)与储热进流管(32)连接;所述第二管路(4)包括换热进流管(41),该换热进流管(41)连接所述储热器(2)与换热器(1);所述换热器(1)包括集流管(11),该集流管(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进流管(41)和所述换热回流管(31)连接,所述换热回流管(31)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为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优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