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河粉收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79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鲜河粉收合机构,包括机架、第一输送机构、鲜河粉切割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及收合组件,第一输送机构设置于机架上,鲜河粉切割机构设置于机架上,第一输送机构可将鲜河粉层输送至鲜河粉切割机构,鲜河粉切割机构可将鲜河粉层切割成若干条并排分布的鲜河粉,第二输送机构用于输送切割形成的鲜河粉,收合组件包括第一收合件及第二收合件,第一收合件和第二收合件呈间隔地设置于机架上并位于第二输送机构的上方,第一收合件和第二收合件之间形成供鲜河粉通过的鲜河粉收合通道,鲜河粉收合通道靠近鲜河粉切割机构的端部形成鲜河粉入口,鲜河粉收合通道远离鲜河粉切割机构的端部形成鲜河粉出口,鲜河粉入口比鲜河粉出口大。鲜河粉出口大。鲜河粉出口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鲜河粉收合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鲜河粉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鲜河粉收合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鲜河粉通常是利用大米、食用淀粉进行制作的。先将大米、小麦淀粉加水磨成浆体,然后将浆体均匀地流入鲜河粉机内,由鲜河粉机将浆体熟化成一层呈片状的鲜河粉层,然后通过切刀对片状鲜河粉层呈间隔地切割,从而形成若干条鲜河粉。由于对片状鲜河粉层切割形成的鲜河粉呈一排一排地分布,鲜河粉所占的宽度较大,不利于直接进入包装袋打包,故在对鲜河粉进行打包时,通常需要人工用手将一排一排的鲜河粉抓合成一团,以便于将鲜河粉打包进入包装袋。但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人工成本高,鲜河粉抓合效率低下,且不利于流水线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收合鲜河粉且收合效率高的鲜河粉收合机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鲜河粉收合机构,包括机架、第一输送机构、鲜河粉切割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及收合组件,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鲜河粉切割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末端的下方,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可将鲜河粉层输送至所述鲜河粉切割机构,所述鲜河粉切割机构可将所述鲜河粉层切割成若干条并排分布的鲜河粉,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鲜河粉切割机构的下方,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用于输送切割形成的所述鲜河粉,所述收合组件包括第一收合件及第二收合件,所述第一收合件和所述第二收合件呈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一收合件和所述第二收合件之间形成供所述鲜河粉通过的鲜河粉收合通道,所述鲜河粉收合通道靠近所述鲜河粉切割机构的端部形成鲜河粉入口,所述鲜河粉收合通道远离所述鲜河粉切割机构的端部形成鲜河粉出口,所述鲜河粉入口比所述鲜河粉出口大。
[0005]较佳地,所述第一收合件和所述第二收合件呈“八”字状结构。
[0006]较佳地,所述第一收合件和所述第二收合件呈间距可调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0007]较佳地,所述收合组件还包括第一移动调节组件,所述第一移动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移动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一收合件连接,所述第一移动调节组件可移动调节所述第一收合件相对所述第二收合件的间隔。
[0008]较佳地,第一移动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导套、第一调节杆及第一锁定件,所述第一导套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收合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另一端可移动调节地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套上,所述第一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套上并用于锁定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位置。
[0009]较佳地,所述收合组件还包括第二移动调节组件,所述第二移动调节组件设置于
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移动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二收合件连接,所述第二移动调节组件可移动调节所述第二收合件相对所述第一收合件的间隔。
[0010]较佳地,所述第二移动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导套、第二调节杆及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二导套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收合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另一端可移动调节地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套上,所述第二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套上并用于锁定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位置。
[0011]较佳地,所述收合组件还包括限高件,所述限高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限高件位于所述第一收合件和所述第二收合件的上方,所述限高件用于限制鲜河粉收合后的高度。
[0012]较佳地,所述第一收合件的内侧设有用于保护所述鲜河粉的第一保护件。
[0013]较佳地,所述第二收合件的内侧设有用于保护所述鲜河粉的第二保护件。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鲜河粉收合机构在第二输送机构输送并排分布的鲜河粉时,利用设置于第二输送机构上方的第一收合件和第二收合件对鲜河粉进行限位和导向,使得鲜河粉从第一收合件和第二收合件之间形成的鲜河粉收合通道通过,由于所述鲜河粉入口比所述鲜河粉出口大,从而可在鲜河粉通过的过程中逐渐将排分布的鲜河粉收合成一团,以便于将鲜河粉打包进入包装袋。因此,本技术的鲜河粉收合机构可实现自动收合鲜河粉,且收合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鲜河粉收合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7]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19]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鲜河粉收合机构100包括机架1、第一输送机构2、鲜河粉切割机构3、第二输送机构4及收合组件5,第一输送机构2设置于机架1上,鲜河粉切割机构3设置于机架1上并位于第一输送机构2的输送末端的下方,第一输送机构2可将鲜河粉层输送至鲜河粉切割机构3,鲜河粉切割机构3可将鲜河粉层切割成若干条并排分布的鲜河粉,第二输送机构4设置于机架1上并位于鲜河粉切割机构3的下方,第二输送机构4用于输送切割形成的鲜河粉,收合组件5包括第一收合件51及第二收合件52,第一收合件51和第二收合件52呈间隔地设置于机架1上并位于第二输送机构4的上方,第一收合件51和第二收合件52之间形成供鲜河粉通过的鲜河粉收合通道53,鲜河粉收合通道53靠近鲜河粉切割机构3的端部形成鲜河粉入口,鲜河粉收合通道53远离鲜河粉切割机构3的端部形成鲜河粉出口,鲜河粉入口比鲜河粉出口大。
[0020]请继续参阅图1,第一收合件51相对第二收合件52呈倾斜布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合件51和第二收合件52呈“八”字状结构,使得鲜河粉从第一收合件51和第二收合件52之间的鲜河粉收合通道53通过时,两边的鲜河粉往中间逐渐收合在一起,提高了鲜河粉的
收合速度。
[0021]请参阅图1及图2,第一收合件51和第二收合件52呈间距可调地设置于机架1上。具体地,收合组件5还包括第一移动调节组件54,第一移动调节组件54设置于机架1上,第一移动调节组件54与第一收合件51连接,第一移动调节组件54可移动调节第一收合件51相对第二收合件52的间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调节组件54包括第一导套541、第一调节杆542及第一锁定件543,第一导套541固定于机架1上,第一调节杆542的一端与第一收合件51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杆542的另一端可移动调节地穿设于第一导套541上,第一锁定件543设置于第一导套541上并用于锁定第一调节杆542的位置。通过第一锁定件543释锁第一调节杆542,驱使第一调节杆542带动第一收合件51移动,从而调节第一收合件51相对第二收合件52的间隔。通过第一锁定件543锁定第一调节杆542,从而将第一调节杆542锁定于调节后的位置。
[0022]请参阅图1及图3,收合组件5还包括第二移动调节组件55,第二移动调节组件55设置于机架1上,第二移动调节组件55与第二收合件52连接,第二移动调节组件55可移动调节第二收合件52相对第一收合件51的间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移动调节组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鲜河粉收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输送机构、鲜河粉切割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及收合组件,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鲜河粉切割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末端的下方,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可将鲜河粉层输送至所述鲜河粉切割机构,所述鲜河粉切割机构可将所述鲜河粉层切割成若干条并排分布的鲜河粉,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鲜河粉切割机构的下方,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用于输送切割形成的所述鲜河粉,所述收合组件包括第一收合件及第二收合件,所述第一收合件和所述第二收合件呈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一收合件和所述第二收合件之间形成供所述鲜河粉通过的鲜河粉收合通道,所述鲜河粉收合通道靠近所述鲜河粉切割机构的端部形成鲜河粉入口,所述鲜河粉收合通道远离所述鲜河粉切割机构的端部形成鲜河粉出口,所述鲜河粉入口比所述鲜河粉出口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河粉收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合件和所述第二收合件呈“八”字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河粉收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合件和所述第二收合件呈间距可调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鲜河粉收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合组件还包括第一移动调节组件,所述第一移动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移动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一收合件连接,所述第一移动调节组件可移动调节所述第一收合件相对所述第二收合件的间隔。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益昭刘云昌王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龙香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