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64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即使外径变大也能够减少重量的增加的卷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卷芯(100)具备筒构件(10)和在筒构件(10)的两端分别固定的轴毂构件(20)。轴毂构件(20)具有:外筒(24),其外周面沿着筒构件(10)的内表面配置;内筒(22),其具有比外筒(24)小的外径;以及连结部(26),其连结外筒(24)与内筒(22)之间。连结部(26)具有沿筒构件(10)的轴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26a)。孔(26a)。孔(26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卷芯


[0001]本技术涉及卷芯。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用于对树脂膜等膜进行卷绕等的卷芯。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2366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6]然而,以往的卷芯如果外径变大则重量增加,从而操作容易变得困难。
[0007]本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外径变大也能够减少重量的增加的卷芯。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9]本技术的卷芯具备筒构件和在所述筒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的轴毂构件,其中,所述轴毂构件具有:外筒,其外周面沿着所述筒构件的内表面配置;内筒,其具有比所述外筒小的外径;以及连结部,其连结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所述连结部具有沿所述筒构件的轴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
[0010]在此可以是,多个贯通孔以绕所述筒构件的轴排列成环状的方式配置。
[0011]另外可以是,多个贯通孔配置在以所述筒构件的轴为中心呈旋转对称的位置。
[0012]也可以是,在从所述筒构件的轴向观察时,所述多个贯通孔与所述连结部的外周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比所述多个贯通孔与所述连结部的内周缘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短。
[0013]另外,可以是所述多个贯通孔中至少一个以上的贯通孔的形状是圆形,也可以是所有贯通孔的形状是圆形。
[0014]另外可以是,在从所述筒构件的轴向观察时,所有所述贯通孔的面积相对于所述连结部的面积之比是30~80%。
[0015]另外可以是,所述轴毂构件为铝合金制构件或者碳纤维强化树脂制构件。
[0016]另外可以是,所述筒构件为铝合金制构件或者碳纤维强化树脂制构件。
[0017]另外可以是,上述卷芯为用于树脂膜的卷芯。
[0018]技术效果
[0019]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即使外径变大也能够减少重量的增加的卷芯。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卷芯的轴向上的剖视图。
[0021]图2是从轴向对图1的轴毂构件20进行观察的俯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轴毂构件的俯视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轴毂构件的俯视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轴毂构件的俯视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轴毂构件的俯视图。
[0026]图7是使用了图6的轴毂构件的卷芯的轴向剖视图。
[0027]图8是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轴毂构件的俯视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0

筒构件,20

轴毂构件,22

内筒,24

外筒,26

连结部,26a、26a1、26a2

贯通孔,100

卷芯,AX

轴,D1

筒构件的外径,D2

内筒的外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卷芯100的轴向上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轴毂构件20(与图1对应)的侧视图。
[0032]第一实施方式的卷芯100具备筒构件10和在筒构件10的两端分别固定的轴毂构件20。
[0033](筒构件)
[0034]筒构件10具有圆筒形状。筒构件10的轴向的长度L1以及外径D1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长度L1可以设为1000~2500mm,也可以设为1000~2000mm。外径D1也可以为约150mm~约510mm。
[0035]筒构件10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其可以设为2~10mm,优选设为3~8mm。
[0036]可以在筒构件10的外表面设置弹性层30。弹性层30可以是橡胶层或者海绵层。由于在筒构件10的外表面卷取的膜的端部的厚度,有时会在被卷取的膜形成有沿膜宽度方向延伸的线状的痕迹。通过将这样的弹性层30设置于筒构件10的外表面,不但能够减少线状的痕迹,而且还能够对筒构件10表面进行保护。对于弹性层30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1~5mm。
[0037](轴毂构件)
[0038]各轴毂构件20具有外筒24、内筒22以及连结外筒24与内筒22之间的连结部26。
[0039]外筒24具有圆筒形状,且配置成使得其外周面沿着筒构件10的内表面,即配置在筒构件的内部,且外筒24和筒构件10被固定。
[0040]外筒24和筒构件10的固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由外筒24与筒构件10的嵌合实现的固定、由外筒24以及筒构件10以外的固定构件实现的固定、以及由粘接剂实现的固定等。
[0041]嵌合的例子为,过渡配合(例如,滑动配合、推入、打入以及轻压入)以及过盈配合(例如,压入、强压入、热装、冷装)。
[0042]固定构件的例子为销或者螺钉,其可以穿过筒构件10插入并固定于外筒24上设置的销收容孔或者螺钉孔中。在该情况下,可以对销或者螺钉的突出部进行磨削,而使筒构件10的外径均匀且平滑。
[0043]粘接剂的例子为环氧树脂系粘接剂。
[0044]出于容易将在使用中损伤的轴毂构件20从筒构件10拆下并更换为新的轴毂构件
的观点考虑,其中优选由过渡配合实现的嵌合、或者销或螺钉的方式。
[0045]外筒24可以具备与筒构件10的轴向端面抵接的肋24a。肋24a的轴向厚度d可以设为3~10mm程度,肋24a的径向高度可以设为与筒构件10的厚度相同程度。由此,容易进行将轴毂构件20插入并固定于筒构件10时的对位。
[0046]内筒22具有圆筒形状,且内筒22的轴向外侧端22d比外筒24的轴向外侧端24d朝轴向外侧突出。突出量e可以设为50~100mm。
[0047]优选的是,内筒22的轴向内侧端面22e与外筒24的轴向内侧端面24e处于与轴垂直的同一平面上。内筒22的轴向外侧端22d与轴向内侧端面22e之间的距离g可以设为0~160mm,优选为50~150mm,更优选为100~150mm。
[0048]对于内筒22的外径D2没有特别限定,其可以设为76.2mm~254.0mm。优选的是,对内筒22的内表面与轴向外侧端22d之间的角、以及内筒22的内表面与轴向内侧端面22e之间的角进行C倒角或R倒角。
[0049]对于外筒24以及内筒22的厚度也没有特别限定,其可以是3~10mm。
[0050]如图2所示,连结部26在从轴向观察时具有圆环形状,且将内筒22与外筒24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26具有板形状、换言之具有凸缘形状。
[0051]如图1所示,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芯,其具备筒构件和在所述筒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的轴毂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毂构件具有:外筒,其外周面沿着所述筒构件的内表面配置;内筒,其具有比所述外筒小的外径;以及连结部,其连结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所述连结部具有沿所述筒构件的轴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贯通孔以绕所述筒构件的轴排列成环状的方式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贯通孔配置在以所述筒构件的轴为中心呈旋转对称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筒构件的轴向观察时,所述多个贯通孔与所述连结部的外周缘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岛和幸佐久间航松本大辅渡边英知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