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生态淤泥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0264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2:56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利生态淤泥处理装置,其包括台架及盒子,台架架设在地面上,台架包括四组支撑杆及框体,盒子的下端面与框体上端面的四周边沿抵接,框体下端面螺钉连接有若干组两两正对设置的抱箍,各两两正对的两组抱箍内部均共同插接固定有管道,各组管道内部输送有高温水体,各组管道位于盒子的竖直下方;框体的一侧固定有水平延伸的平板,平板上端面固定有水泵,水泵的入口密封连接有伸入河道淤泥中的进水管,水泵的出口密封连接有伸入盒子内部的出水管。相对于现有的自然蒸发的淤泥干化方式,本申请中实现了对淤泥的直接加热,促进了淤泥中水分的蒸发速率,进而使淤泥的干化效率提升,降低了淤泥的堆积。降低了淤泥的堆积。降低了淤泥的堆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生态淤泥处理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淤泥处理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生态淤泥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淤泥指的是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未固结的软弱细粒或极细粒土。淤泥的存在易造成河床的上升,使河道的径流量下降,故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对河床上淤积的淤泥进行处理。
[0003]淤泥处理是对其进行处理、固化、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的加工过程。淤泥土地直接利用因投资少、能耗低、运行费用低、有机部分可转化成土壤改良剂成分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处置方式,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可减少淤泥带来的负面效应。林地和市政绿化的利用因不易造成食物链的污染而成为淤泥土地利用的有效方式。淤泥用于严重扰动的土地(如矿场土地、森林采伐场、垃圾填埋场、地表严重破坏区等需要复垦的土地)的修复与重建,减少了淤泥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威胁,既处置了淤泥又恢复了生态环境。在淤泥进行土地利用前,由于淤泥中的含水率较高,故需要对淤泥进行干化,以降低淤泥的含水率;考虑到成本等因素,现有的淤泥干化多通过自身的渗滤或蒸发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生态淤泥处理装置,包括呈长方体的台架(1)及架设在台架(1)上端面的盒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架(1)架设在地面(3)上,所述台架(1)包括四组竖直设置的支撑杆(11)及与各组支撑杆(11)的上端部固定连接的框体(12),所述盒子(2)为上端面开口设置的长方体箱体,所述盒子(2)的下端面与所述框体(12)上端面的四周边沿抵接,所述框体(12)下端面的两组平行设置的边沿上螺钉连接有若干组抱箍(13),各组所述抱箍(13)两两正对设置,各两两正对的两组所述抱箍(13)内部均共同插接固定有管道(14),各组所述管道(14)内部输送有高温水体,各组所述管道(14)位于所述盒子(2)的竖直下方;所述框体(12)的一侧固定有水平延伸的平板(15),所述平板(15)上端面固定有水泵(4),所述水泵(4)的入口密封连接有伸入河道淤泥中的进水管(41),所述水泵(4)的出口密封连接有伸入所述盒子(2)内部的出水管(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生态淤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管道(14)与市政供暖管道(14)连接,各组所述管道(14)对市政供暖管道(14)的余热进行二次利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生态淤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子(2)长度方向的一侧边沿的两端与所述框体(12)长度方向的两端铰接,所述框体(12)在远离铰接轴的一侧固定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上安装有气缸(6),所述气缸(6)包括缸体(61)及与缸体(61)插接滑动的推杆(62),所述缸体(61)与所述支撑板(5)铰接,所述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维文唐秋姣刘浩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浩禹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