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初光专利>正文

跃层车库、复合停车库及建筑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020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2:50
本公开提供一种跃层车库,其包括:底层停车平台,所述底层停车平台包括:至少一个底层行驶车道,所述底层行驶车道用于车辆通行,以及底层停车位,所述底层停车位设置于所述底层行驶车道的至少一侧;顶部,所述顶部与所述底层停车平台之间间隔预定距离设置,以及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所述中间层停车平台设置于所述底层停车平台和顶部之间;每层中间层停车平台包括:至少一个中间层行驶车道,所述中间层行驶车道用于车辆通行,以及中间层停车位,所述中间层停车位设置于所述中间层行驶车道的至少一侧;其中,所述底层停车平台与中间层停车平台在竖向形成空间连通区域。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复合停车库及建筑物。供一种复合停车库及建筑物。供一种复合停车库及建筑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跃层车库、复合停车库及建筑物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跃层车库、复合停车库及建筑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辆的越来越多,对停车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大城市,停车难和乱停车引发了很多社会和经济矛盾。
[0003]当楼宇在建设时,一般都会同时建设地下立体车库。但是,从节约开支的角度考虑,地下停车场一般层高较低,这使得使用者的体验很差,另一方面,如果提高地下停车场的层高,则会使得地下停车场的埋置深度或建筑高度大幅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跃层车库、复合停车库及建筑物。
[000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跃层车库,其包括:
[0006]底层停车平台,所述底层停车平台包括:至少一个底层行驶车道,所述底层行驶车道用于车辆通行,以及底层停车位,所述底层停车位设置于所述底层行驶车道的至少一侧;
[0007]顶部,所述顶部与所述底层停车平台之间间隔预定距离设置,以及
[0008]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所述中间层停车平台设置于所述底层停车平台和顶部之间;每层中间层停车平台包括:至少一个中间层行驶车道,所述中间层行驶车道用于车辆通行,以及中间层停车位,所述中间层停车位设置于所述中间层行驶车道的至少一侧;
[0009]其中,所述底层停车平台与中间层停车平台在竖向形成空间连通区域。
[0010]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所述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的数量为一层时,所述中间层停车平台通过连接车道与所述底层停车平台连通,车辆通过所述连接车道从底层停车平台移动至中间层停车平台和/或从中间层停车平台移动至底层停车平台。
[0011]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所述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的数量为一层时,所述中间层停车平台通过车辆输送装置与所述底层停车平台连通,车辆通过所述车辆输送装置从底层停车平台移动至中间层停车平台和/或从中间层停车平台移动至底层停车平台。
[0012]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所述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的数量为两层以上时,相邻的中间层停车平台之间通过连接车道连接,以便车辆通过连接车道从上中间层停车平台移动至下中间层停车平台和/或从下中间层停车平台移动至上中间层停车平台,并且最下中间层停车平台通过连接车道与底层停车平台连通,以便车辆通过连接车道从最下中间层停车平台移动至底层停车平台和/或从底层停车平台移动至最下中间层停车平台。
[0013]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所述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的数量为两层以上时,相邻的中间层停车平台之间通过车辆输送装置连接,以便车辆通过车辆
输送装置从上中间层停车平台移动至下中间层停车平台和/或从下中间层停车平台移动至上中间层停车平台,并且最下中间层停车平台通过车辆输送装置与底层停车平台连通,以便车辆通过车辆输送装置从最下中间层停车平台移动至底层停车平台和/或从底层停车平台移动至最下中间层停车平台。
[0014]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所述连接车道为直线形状、折线形状或者为弯曲形状。
[0015]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所述跃层车库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至所述底层停车平台的车库侧壁,
[0016]其中,至少一个中间层停车平台与至少一个车库侧壁间隔预定距离,通过该预定距离,所述中间层停车平台与车库侧壁之间形成侧部空间连通区域;
[0017]或者,至少一个中间层停车平台与至少一个车库侧壁连接。
[0018]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每层中间层停车平台包括两个以上中间层停车子平台,相邻的中间层停车子平台间隔预定距离,通过间隔开的预定距离,所述底层停车平台与中间层停车平台在竖向形成空间连通区域。
[0019]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所述跃层车库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至所述底层停车平台的车库侧壁,
[0020]其中,每层中间层停车平台包括两个以上中间层停车子平台,至少一个与车库侧壁接近的中间层停车子平台与至少一个车库侧壁之间间隔预定距离,以通过该预定距离,所述底层停车平台与中间层停车平台在竖向形成空间连通区域;
[0021]或者,至少一个与车库侧壁接近的中间层停车子平台与至少一个车库侧壁之间连接。
[0022]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同一中间层停车平台的两个以上中间层停车子平台相互连通,以便允许车辆从一个中间层停车子平台行驶至另一中间层停车子平台。
[0023]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所述跃层车库包括进入车道,车辆通过所述进入车道进入所述底层停车平台、或者所述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的一个中间层停车平台。
[0024]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通过所述进入车道,车辆直接进入所述底层停车平台、或者所述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的一个中间层停车平台。
[0025]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所述跃层车库包括驶出车道,车辆通过所述驶出车道离开所述底层停车平台、或者所述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的一个中间层停车平台。
[0026]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通过所述驶出车道,车辆直接从所述底层停车平台、或者所述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的一个中间层停车平台离开所述跃层车库。
[0027]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所述两个以上中间层停车子平台的每个中间层停车子平台均设有连通上下相邻中间层停车子平台的行车通道和/或车辆输送装置,以便允许车辆在上下相邻的中间层停车子平台之间移动;以及最下中间层停车子平台的每个中间层停车子平台均与所述底层停车平台之间设有连通二者的行车通道和/或输
送装置,以便允许车辆在最下中间层停车子平台的每个中间层停车子平台与所述底层停车平台之间移动。
[0028]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同一中间层停车平台的两个以上中间层停车子平台相互连通,以便允许车辆从一个中间层停车子平台行驶至另一中间层停车子平台,并且连通的中间层停车子平台共用一个以上行车通道和/或车辆输送装置,以便允许车辆在上下相邻的中间层停车子平台之间移动和/或车辆在中间层停车子平台与所述底层停车平台之间移动。
[0029]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每个中间层停车平台设有一个以上通向所述底层停车平台或者其他中间层停车平台的行车通道。
[0030]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在与所述空间连通区域对应的底层停车平台区域中设置有底层行驶车道,所述空间连通区域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底层行驶车道的宽度。
[0031]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在与所述空间连通区域对应的底层停车平台区域中设置有底层行驶车道,所述空间连通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底层行驶车道的宽度。
[0032]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在与所述空间连通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停车平台,所述底层停车平台包括:至少一个底层行驶车道,所述底层行驶车道用于车辆通行,以及底层停车位,所述底层停车位设置于所述底层行驶车道的至少一侧;顶部,所述顶部与所述底层停车平台之间间隔预定距离设置,以及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所述中间层停车平台设置于所述底层停车平台和顶部之间;每层中间层停车平台包括:至少一个中间层行驶车道,所述中间层行驶车道用于车辆通行,以及中间层停车位,所述中间层停车位设置于所述中间层行驶车道的至少一侧;其中,所述底层停车平台与中间层停车平台在竖向形成空间连通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的数量为一层时,所述中间层停车平台通过连接车道与所述底层停车平台连通,车辆通过所述连接车道从底层停车平台移动至中间层停车平台和/或从中间层停车平台移动至底层停车平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的数量为一层时,所述中间层停车平台通过车辆输送装置与所述底层停车平台连通,车辆通过所述车辆输送装置从底层停车平台移动至中间层停车平台和/或从中间层停车平台移动至底层停车平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的数量为两层以上时,相邻的中间层停车平台之间通过连接车道连接,以便车辆通过连接车道从上中间层停车平台移动至下中间层停车平台和/或从下中间层停车平台移动至上中间层停车平台,并且最下中间层停车平台通过连接车道与底层停车平台连通,以便车辆通过连接车道从最下中间层停车平台移动至底层停车平台和/或从底层停车平台移动至最下中间层停车平台。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的数量为两层以上时,相邻的中间层停车平台之间通过车辆输送装置连接,以便车辆通过车辆输送装置从上中间层停车平台移动至下中间层停车平台和/或从下中间层停车平台移动至上中间层停车平台,并且最下中间层停车平台通过车辆输送装置与底层停车平台连通,以便车辆通过车辆输送装置从最下中间层停车平台移动至底层停车平台和/或从底层停车平台移动至最下中间层停车平台。6.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车道为直线形状、折线形状或者为弯曲形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跃层车库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至所述底层停车平台的车库侧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层停车平台与至少一个车库侧壁间隔预定距离,通过该预定距离,所述中间层停车平台与车库侧壁之间形成侧部空间连通区域;或者,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层停车平台与至少一个车库侧壁连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每层中间层停车平台包括两个以上中间层停车子平台,相邻的中间层停车子平台间隔预定距离,通过间隔开的预定距离,所述底层停车平台与中间层停车平台在竖向形成空间连通区域。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跃层车库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至所
述底层停车平台的车库侧壁,其中,每层中间层停车平台包括两个以上中间层停车子平台,至少一个与车库侧壁接近的中间层停车子平台与至少一个车库侧壁之间间隔预定距离,以通过该预定距离,所述底层停车平台与中间层停车平台在竖向形成空间连通区域;或者,至少一个与车库侧壁接近的中间层停车子平台与至少一个车库侧壁之间连接。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同一中间层停车平台的两个以上中间层停车子平台相互连通,以便允许车辆从一个中间层停车子平台行驶至另一中间层停车子平台。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跃层车库包括进入车道,车辆通过所述进入车道进入所述底层停车平台、或者所述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的一个中间层停车平台。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进入车道,车辆直接进入所述底层停车平台、或者所述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的一个中间层停车平台。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跃层车库包括驶出车道,车辆通过所述驶出车道离开所述底层停车平台、或者所述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的一个中间层停车平台。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驶出车道,车辆直接从所述底层停车平台、或者所述至少一层中间层停车平台的一个中间层停车平台离开所述跃层车库。15.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以上中间层停车子平台的每个中间层停车子平台均设有连通上下相邻中间层停车子平台的行车通道和/或车辆输送装置,以便允许车辆在上下相邻的中间层停车子平台之间移动;以及最下中间层停车子平台的每个中间层停车子平台均与所述底层停车平台之间设有连通二者的行车通道和/或输送装置,以便允许车辆在最下中间层停车子平台的每个中间层停车子平台与所述底层停车平台之间移动。16.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同一中间层停车平台的两个以上中间层停车子平台相互连通,以便允许车辆从一个中间层停车子平台行驶至另一中间层停车子平台,并且连通的中间层停车子平台共用一个以上行车通道和/或车辆输送装置,以便允许车辆在上下相邻的中间层停车子平台之间移动和/或车辆在中间层停车子平台与所述底层停车平台之间移动。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每个中间层停车平台设有一个以上通向所述底层停车平台或者其他中间层停车平台的行车通道。18.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空间连通区域对应的底层停车平台区域中设置有底层行驶车道,所述空间连通区域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底层行驶车道的宽度。19.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空间连通区域对应的底层停车平台区域中设置有底层行驶车道,所述空间连通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底层行驶车道的宽度。2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空间连通区域对应的底层
停车平台区域中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初光初安琪
申请(专利权)人:初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