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升降式站台门系统的升降门单元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9996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2:49
本发属于铁路站台屏蔽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升降式站台门系统的升降门单元,包括在基坑中固定设置的安装架和通过升降驱动单元竖向可升降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升降门板;所述安装架完全设置在基坑中,安装架底部与基坑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顶部设置有可开闭的水平盖板,即升降门单元在基坑中隐藏安装,在不需要的情况下,整个升降门单元可以完全下降至基坑,基坑坑口被水平盖板封盖与站台平面齐平,方便通行使用同时保证安全并且在维护、安装或拆卸升降门单元的时候,通过开启水平盖板即可快速操作;若干相邻升降门单元的升降门板自基坑中升起至最高处时,其站台地平面以上的部分构成首尾相接的屏蔽门。以上的部分构成首尾相接的屏蔽门。以上的部分构成首尾相接的屏蔽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升降式站台门系统的升降门单元


[0001]本技术属于铁路站台屏蔽门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升降式站台门系统的升降门单元。

技术介绍

[0002]站台屏蔽门系统是设置在站台边缘、将乘客候车区与列车运行区相互隔离,并与列车门相对应、可多级控制开启和关闭滑动门的连续屏障,一般有全高、半高、密闭和非密闭之分,简称屏蔽门或站台门。当列车到达和出发时,站台门可自动开启和关闭,将行车空间与乘客候车空间做一个机械化的隔离,为乘客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
[0003]我国的高铁列车、城际列车由于运输线路分布广泛、运行里程长等因素,同一站台中进站的在线运行车辆存在有多种车型的情况,地铁领域的传统屏蔽门难以适应多种车型列车停靠的需要。
[0004]在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4176067A,名称为“适应所有列车车型的站台安全门”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站台安全门结构,通过将两组滑动门组件两两错位安装在同一根立柱上,门体结构包括滑动方向相反的左滑动门和右滑动门,列车到站停稳后,门体结构的左滑动门滑动后,与左边相邻的门体结构的右滑动门重叠;门体结构的右滑动门滑动后,与右边相邻门体结构的左滑动门重叠,实现适应不同车型停车的车门位置,但是现有技术中此类方案采用左右滑动门配合实现一定程度的多车型适应性,但机械结构和控制方案较为复杂。
[0005]再如公开号为CN111762204A,名称为“一种适应多种车型的升降折叠式站台防护装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适应多种车型的升降折叠式站台防护装置,包括升降折叠站台门、立柱、端门;若干升降折叠站台门和立柱沿轨道纵向依次交替形成纵向站台门,纵向站台门的两端分别设置横向的端门;每个升降折叠站台门的宽度相等,且所有升降折叠站台门的宽度之和在纵向站台门的总长中占比80%以上;升降折叠站台门包括的多片屏蔽折叠片依次上下铰接,屏蔽折叠片的两端在两侧的立柱上可上下滑动,通过升降折叠站台门的上下折叠与展开,代替传统站台门的固定门以及滑动门,实现站台门的屏蔽功能。此类垂直升降站台门折叠片置于站台门上方,存在掉落后伤及乘客的安全隐患,并且由于折叠结构本身的限制,站台台面上始终需要保持有固定的安装和传动结构,站台门的最大开度始终都会受到这些结构的影响,无法任意开启站台面与列车车门的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旨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升降式结构,可以安装在站台预设基坑中,通过门板升降动作实现对地面通道启闭的适用于升降式站台门系统的升降门单元。
[0007]适用于升降式站台门系统的升降门单元,包括在基坑中固定设置的安装架和通过升降驱动单元竖向可升降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升降门板;所述安装架完全设置在基坑
中,安装架底部与基坑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顶部设置有可开闭的水平盖板,所述水平盖板关闭时将所述基坑坑口、除供所述升降门板升降的通道以外的部分封盖,并且水平盖板关闭后与站台的水平面齐平,即升降门单元在基坑中隐藏安装,在不需要的情况下,整个升降门单元可以完全下降至基坑,基坑坑口被水平盖板封盖与站台平面齐平,方便通行使用同时保证安全,升降门单元完全下降后站台面与常规站台无异,并且在维护、安装或拆卸升降门单元的时候,通过开启水平盖板即可快速操作;若干相邻升降门单元的升降门板自基坑中升起至最高处时,其站台地平面以上的部分构成首尾相接的屏蔽门;且所述升降门单元的升降门板可完全下降至所述基坑中,对应的,升降门板上升至安装架最高处时,升降门板的板体全部位于站台平面以上。
[0008]进一步的,所有升降门单元的尺寸、形状,以及升降门板的尺寸、形状和升降行程都相同,且所有升降门单元在基坑中并排设置,相邻两个升降门单元的升降门板的相邻侧边形成“Z”字型配合结构,且升降门板的侧边、“Z”字型配合结构的间隙处设置有静音胶条,即相邻的两个升降门板之间通过“Z”字型配合结构可以消除间隙,并且“Z”字型配合结构还可以让升降门板之间在站台台面以上部分互相构成升降的导轨限位,避免因外力干扰出现门板不对齐的情况,导致门板间出现可能伤人的夹缝间隙。
[0009]优选地,所述升降门单元中,还包括分别用于检测所述升降门板上升到位和下降到位的动作限位检测单元,以及设置在升降门板上升到位和下降到位位置的缓冲单元,动作限位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升降门板的升降到位情况、为控制单元提供控制信号,而缓冲单元设置在底部可以缓解释放升降门板可能出现的下降过速或者刹车失效的时候与底部间的冲量。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为金属制框架结构,且安装架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通过膨胀螺丝固定在基坑底部,且金属制框架结构不一定为实心,只要材质满足强度要求,兼顾轻质化时可选择空心金属管,即所述框架结构为由刚性合金质的空心金属管组成的框架。
[0011]具体的,所述升降门单元的升降门板垂直于地面设置,且升降门板的板面两侧分别对应轨道侧和站台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升降门单元的升降门板均设置在靠近轨道的一侧,确保将为站台留出尽量大的宽度。
[0012]更优选地,所述水平盖板宽度不小于基坑宽度,可以足够覆盖整个基坑的坑口,并且所述水平盖板为能够提供足够强度、耐用的金属制盖板,水平盖板的一侧与所述安装架铰接,水平盖板的另一侧设置有隐藏式拉手,需要开启时通过隐藏式拉手将水平盖板拉起绕其铰接侧翻转开启,并且水平盖板上表面设置有防滑凸起,当水平盖板关闭时构成站台平面的一部分,为行人提供足够的摩擦力避免湿滑。
[0013]具体的,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包括竖直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升降导柱,所述升降导柱上可滑动地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升降门板的板体进行连接的导柱滑块,以及用于驱动升降门板通过导柱滑块在升降导柱上升降运动的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导柱滑块与所述升降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门板通过所述导柱滑块可升降滑动安装在升降导柱上,导柱和导柱滑块间的配合限定了升降门板的运动轨迹,也为升降门板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提供支撑和导向。
[0014]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液动式或气动式的伸缩杆单元,再或者为由升降电
机驱动旋转的滚珠丝杆,即可以采用多种提供升降驱动力的结构,液动式或气动式的伸缩杆单元可以快速的实现升降,并且结合压力管道和管阀布置可以实现多分组控制,采用滚珠丝杆可以提供更为稳定的升降力,升降门板的高度位置可调范围也更广泛。
[0015]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这种升降门单元作为站台上可以调整长度、开度、开启位置的屏蔽门,升降门单元全部升起的时候构成在站台边缘、将乘客候车区与列车运行区相互隔离,并与列车门相对应、可多级控制开启和关闭滑动门的连续屏障,根据设计和使用习惯可以采用全高、半高的门体,当列车到达和出发时,站台门可根据车辆停车的位置以及车辆车型的具体区别,通过控制升降对应开启和关闭车门位置处的升降门单元实现精准的车门开闭控制,即便同一站台中进站的在线运行车辆有多种车型、停车位置有变化,采用本方案中的升降式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升降式站台门系统的升降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坑中固定设置的安装架和通过升降驱动单元竖向可升降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升降门板;所述安装架完全设置在基坑中,安装架底部与基坑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顶部设置有可开闭的水平盖板,所述水平盖板关闭时将所述基坑坑口、除供所述升降门板升降的通道以外的部分封盖,并且水平盖板关闭后与站台的水平面齐平;若干相邻升降门单元的升降门板自基坑中升起至最高处时,其站台地平面以上的部分构成首尾相接的屏蔽门;且所述升降门单元的升降门板可完全下降至所述基坑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升降式站台门系统的升降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有升降门单元的尺寸、形状,以及升降门板的尺寸、形状和升降行程都相同,且所有升降门单元在基坑中并排设置,相邻两个升降门单元的升降门板的相邻侧边形成“Z”字型配合结构,且升降门板的侧边、“Z”字型配合结构的间隙处设置有静音胶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升降式站台门系统的升降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门单元中,还包括分别用于检测所述升降门板上升到位和下降到位的动作限位检测单元,以及设置在升降门板上升到位和下降到位位置的缓冲单元。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适用于升降式站台门系统的升降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为金属制框架结构,且安装架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通过膨胀螺丝固定在基坑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余松占栋王瑞锋黄祥苏轩薛刚王瑞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