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圆盘造球机动力辅助搅拌给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9138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圆盘造球机动力辅助搅拌给料装置,通过皮带将动力传输给轴,带动搅拌叶片对加入料仓里的矿物进行搅拌;第一橡胶圈与第一轴固定,第一轴通过第一轴承与双头连杆连接,双头连杆与防护罩固定,第一轴与皮带轮固定,皮带轮与皮带连接,皮带轮与第二轴通过键固定,双头连杆通过第一支撑连杆与支撑架固定,料仓与箍固定,箍通过第二支撑连杆与支撑架固定,搅拌叶片与第二轴固定,第二轴通过第二轴承与连杆连接,第二橡胶圈与圆盘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适用于实验室圆盘造球机,降低了造球过程中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提高了球团质量,提高了实验效率。提高了实验效率。提高了实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圆盘造球机动力辅助搅拌给料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涉及到圆盘造球机,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圆盘造球机动力辅助搅拌给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圆盘造球机是球团生产工艺中的制造生球的设备。圆盘造球机是将细粒分装物料制成粒度符合下一道作业要求的球状物料圆盘形造球设备。造球物料在倾斜且旋转的圆盘中受重力、离心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产生滚动与搓动,在适当补充水分后形成母球。实验室中圆盘造球机尺寸较小,主要用于少量矿物的实验性造球。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包括:
[0004]目前大多数圆盘造球机主要由圆盘体、传动系统、回转支承、旋转刮刀装置,盘体倾角装置、润滑系统等部分组成。用于科研实验的圆盘造球机大部分尺寸较小,原料的混匀和给料大部分由科研人员人工作业完成。物料的混匀程度和给料的精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进而影响了球团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圆盘造球机动力辅助搅拌给料装置,降低了造球过程中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提高了球团质量,提高了实验效率。
[0006]为此,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利用圆盘造球机动力辅助搅拌给料装置,通过皮带将动力传输给轴,带动搅拌叶片对加入料仓里的矿物进行搅拌,包括第一橡胶圈、第一轴、第一支撑连杆、第一轴承、双头连杆、防护罩、皮带轮、皮带、键、连杆、第二轴承、第二轴、料仓、箍、搅拌叶片、第二支撑连杆、支撑架、第二橡胶圈、圆盘;所述第一橡胶圈与第一轴固定,第一轴通过第一轴承与双头连杆连接,所述双头连杆与防护罩固定,所述第一轴与皮带轮固定,皮带轮与皮带连接,所述皮带轮与第二轴通过键固定,所述双头连杆通过第一支撑连杆与支撑架固定,料仓与箍固定,箍通过第二支撑连杆与支撑架固定,所述搅拌叶片与第二轴固定,第二轴通过第二轴承与连杆连接,所述第二橡胶圈与圆盘固定。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橡胶圈与第一橡胶圈紧密接触。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橡胶圈、第一轴、第一支撑连杆、第一轴承、双头连杆、防护罩、皮带轮、皮带、键、连杆、第二轴承、第二轴、搅拌叶片构成动力传输装置,所述动力传输装置通过第一支撑连杆固定在支撑架上。
[0010]优选地,与料仓固定的箍通过第二支撑连杆与支撑架固定,用于控制料仓的空间位置。
[0011]优选地,还包括插销,所述插销与料仓接触,用于调整物料的流量。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借助摩擦力经动力传输装置将圆盘造球机圆盘的动力传输给搅拌叶片,借助机器圆盘的动力而没有额外增加动力装置,绿色高效且降低制造成本,用机械动力转动搅拌混匀代替原有的人工作业混匀,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大大提高了物料的混匀程度,降低了误差。
[0014](2)结构简单,可不改变原有设备的结构,拆装方便,制造成本低。
[0015](3)通过控制料仓底部的插销,可以精准控制放料的大小,避免了人工作业造成的球团形状不规则,球团大小不均的现象,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初学者学习的成本和作业的门槛。
[0016](4)圆盘和动力传输装置接触处使用橡胶圈且皮带轮处有防护罩保护,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
[0017](5)橡胶圈可替换性强且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利用圆盘造球机动力辅助搅拌给料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利用圆盘造球机动力辅助搅拌给料装置的左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利用圆盘造球机动力辅助搅拌给料装置的俯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橡胶圈;2、第一轴;3、第一支撑连杆;4、第一轴承;5、双头连杆;6、防护罩;7、皮带轮;8、皮带;9、键;10、连杆;11、第二轴承;12、第二轴;13、料仓;14、箍;15、搅拌叶片;16、插销;17、第二支撑连杆;18、支撑架;19、第二橡胶圈;20、圆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其中的具体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利用圆盘造球机动力辅助搅拌给料装置,包括第一橡胶圈1、第一轴2、第一支撑连杆3、第一轴承4、双头连杆5、防护罩6、皮带轮7、皮带8、键9、连杆10、第二轴承11、第二轴12、料仓13、箍14、搅拌叶片15、插销16、第二支撑连杆17、支撑架18、第二橡胶圈19、圆盘20;第一橡胶圈1与第一轴2固定,第一轴2通过第一轴承4与双头连杆5连接,双头连杆5与防护罩6固定,第一轴2与皮带轮7固定,皮带轮7与皮带8连接,皮带轮7与第二轴12通过键9固定,双头连杆5通过第一支撑连杆3与支撑架18固定,料仓13与箍14固定,箍14通过第二支撑连杆17与支撑架18固定,搅拌叶片15与第二轴12固定,插销16与料仓13固定,第二橡胶圈19与圆盘20固定,第二橡胶圈19与第一橡胶圈1固定。
[0025]如图1、图2所示,与圆盘20固定的第二橡胶圈19和与第二轴2固定的第一橡胶圈1紧密接触,圆盘20转动带动第二橡胶圈19转动,第二橡胶圈19与第一橡胶圈1之间产生摩擦力将动力传输至第一轴2。
[0026]如图1、图2、图3所示,由第一橡胶圈1、第一轴2、第一支撑连杆3、第一轴承4、双头
连杆5、防护罩6、皮带轮7、皮带8、键9、连杆10、第二轴承11、第二轴12、搅拌叶片15组成的动力传输装置通过第一支撑连杆3固定在支撑架18上。
[0027]如图2、图3所示,与料仓13固定的箍14通过第二支撑连杆17与支撑架18固定,控制料仓13的空间位置。
[0028]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29]将由第一橡胶圈1、第一轴2、第一支撑连杆3、第一轴承4、双头连杆5、防护罩6、皮带轮7、皮带8、键9、连杆10、第二轴承11、第二轴12、搅拌叶片15组成的动力传输装置通过第一支撑连杆3固定在支撑架18上,调整位置让第一橡胶圈1与第二橡胶圈19紧密接触。将由料仓13、箍14、插销16组成的装料装置通过第二支撑连杆17固定在支撑架18上,调整位置使得第二轴12置于料仓13中心位置悬空。插紧插销16,将物料倒入料仓13,接通圆盘造球机电源,调整转速开启开关,圆盘转动带动轴反向转动,轴转动带动搅拌叶片15搅拌物料,调整插销16控制放料的流量。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以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圆盘造球机动力辅助搅拌给料装置,通过皮带将动力传输给轴,带动搅拌叶片对加入料仓里的矿物进行搅拌,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橡胶圈(1)、第一轴(2)、第一支撑连杆(3)、第一轴承(4)、双头连杆(5)、防护罩(6)、皮带轮(7)、皮带(8)、键(9)、连杆(10)、第二轴承(11)、第二轴(12)、料仓(13)、箍(14)、搅拌叶片(15)、第二支撑连杆(17)、支撑架(18)、第二橡胶圈(19)、圆盘(20);所述第一橡胶圈(1)与第一轴(2)固定,第一轴(2)通过第一轴承(4)与双头连杆(5)连接,所述双头连杆(5)与防护罩(6)固定,所述第一轴(2)与皮带轮(7)固定,皮带轮(7)与皮带(8)连接,所述皮带轮(7)与第二轴(12)通过键(9)固定,所述双头连杆(5)通过第一支撑连杆(3)与支撑架(18)固定,料仓(13)与箍(14)固定,箍(14)通过第二支撑连杆(17)与支撑架(18)固定,所述搅拌叶片(15)与第二轴(12)固定,第二轴(12)通过第二轴承(11)与连杆(10)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超波刘楚玉袁晨光肖硕黄涛黄自力杨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