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智能混凝土抗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9088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智能混凝土抗渗仪,包括壳体、试模座和试模,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端分别安装有两个螺纹方向相对称的第一螺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弧形夹板,所述壳体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单轴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移动架、双轴电机、单轴电机、活动杆和弧形夹板的设置,只需将试模放在试模座上,再启动双轴电机和单轴电机工作,即可控制弧形夹板移动并对试模进行固定,简化了拆装过程,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测试效率。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测试效率。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测试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智能混凝土抗渗仪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抗渗仪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智能混凝土抗渗仪。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抗渗仪混凝土、在建筑中被广泛使用的人工石材,对于某些建筑,如水工建筑、水下、水中、地下和其他建筑工程,要求建筑物具有抗渗性能,所谓抗渗性能是指构筑物所使用的材料能抵抗水和或其他液体(轻油、重油)介质在压力作用下渗透的性能。HS

4型抗渗仪主要使用于混凝土抗渗性能的试验和抗渗标号的测定。同时也可利用它做建筑材料透气性的测定和质量检查。
[0003]目前,现有的混凝土抗渗仪在使用过程中,测试人员需要拧紧螺栓,将套模与测试底座连接,拆卸时,需要将多个螺杆依次拆卸下来,才能将试模座和试模分离,拆装过程繁琐,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测试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智能混凝土抗渗仪,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解决现有的混凝土抗渗仪在使用时试模拆装不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智能混凝土抗渗仪,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顶部的试模座和与试模座相适配的试模,所述试模可安装在试模座上,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端分别安装有两个螺纹方向相对称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套,所述移动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一螺杆相平行的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的两端均与移动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套,所述第一螺套和第一导套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弧形夹板;
[0006]所述壳体内部位于移动架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均与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二螺杆,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单轴电机,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另一个所述支撑杆与第二导杆滑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螺套和第二导套,所述第二螺杆贯穿在第二螺套内并与第二螺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导杆贯穿在第二导套内。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上表面位于试模座的两侧均开设有过孔,所述活动杆贯穿在过孔内。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一导杆均贯穿支撑杆,所述第一螺杆与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杆与支撑杆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
架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试模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试模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与卡槽卡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移动架、双轴电机、单轴电机、活动杆和弧形夹板的设置,只需将试模放在试模座上,再启动双轴电机和单轴电机工作,即可控制弧形夹板移动并对试模进行固定,无需反复拆装螺杆,简化了拆装过程,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测试效率。
[0014](2)本技术通过卡块与卡槽的相互配合,方便将试模与试模座进行对接放置,同时能够对试模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试模水平移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移动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壳体;2、试模座;3、试模;4、移动架;5、支撑杆;6、双轴电机;7、第一螺杆;8、第一螺套;9、第一导杆;10、第一导套;11、连接杆;12、活动杆;13、弧形夹板;14、支撑板;15、第二螺杆;16、第二导杆;17、单轴电机;18、第二螺套;19、第二导套;20、过孔;21、滑槽;22、滑块;23、卡块;2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一种自动智能混凝土抗渗仪,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1顶部的试模座2和与试模座2相适配的试模3,试模3可安装在试模座2上,壳体1的内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移动架4,移动架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5,两个支撑杆5之间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6,双轴电机6的两个输出端分别安装有两个螺纹方向相对称的第一螺杆7,通过双轴电机6带动第一螺杆7转动,第一螺杆7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套8,两个第一螺杆7转动时分别带动其表面的第一螺套8进行相向或反向移动,移动架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一螺杆7相平行的第一导杆9,第一导杆9的两端均与移动架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导杆9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套10,第一螺套8和第一导套10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用于将第一螺套8和第一导套10进行连接,第一螺套8和第一导套10移动时连接杆11移动,带动连接杆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活动杆12,连接杆11带动活动杆12移动,活动杆1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弧形夹板13,通过活动杆12带动弧形夹板13进行移动,弧形夹板13的内径大于试模3的筒体外径并小于试模3的底座外径,弧形夹板13外径大于试模3的底座外径,壳体1上表面位于试模座2的两侧均开设有过孔20,活动杆12贯穿在过孔20内,通过过孔20的设置,便于
活动杆12进行活动。
[0023]具体的,请参阅图2和图3,壳体1内部位于移动架4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4,支撑板14的两端均与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14上表面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二螺杆15,支撑板14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杆16,第二螺杆1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单轴电机17,其中一个支撑杆5与第二螺杆15螺纹连接,另一个支撑杆5与第二导杆16滑动连接,两个支撑板14的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螺套18和第二导套19,第二螺杆15贯穿在第二螺套18内并与第二螺套18螺纹连接,第二导杆16贯穿在第二导套19内,通过第二螺杆15、第二导杆16、单轴电机17、第二螺套18和第二导套19的相互配合,单轴电机17驱动第二螺杆15转动时,在第二螺套18的作用下,能够使支撑板14沿第二导杆16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架4上下移动,第一螺杆7和第一导杆9均贯穿支撑杆5,第一螺杆7与支撑杆5转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智能混凝土抗渗仪,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1)顶部的试模座(2)和与试模座(2)相适配的试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模(3)可安装在试模座(2)上,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移动架(4),所述移动架(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5),两个所述支撑杆(5)之间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6),所述双轴电机(6)的两个输出端分别安装有两个螺纹方向相对称的第一螺杆(7),所述第一螺杆(7)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套(8),所述移动架(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一螺杆(7)相平行的第一导杆(9),所述第一导杆(9)的两端均与移动架(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杆(9)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套(10),所述第一螺套(8)和第一导套(10)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活动杆(12),所述活动杆(1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弧形夹板(13);所述壳体(1)内部位于移动架(4)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的两端均与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4)上表面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二螺杆(15),所述支撑板(14)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杆(16),所述第二螺杆(1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单轴电机(17),其中一个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衍阮锡华黄焕明张博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粤晟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