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友华专利>正文

一种数据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8743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数据电缆,包括多对双胶线和护套,其特征在于:护套内设有至少一个隔板,隔板将双胶线分隔成多组,每组至少一对。隔板的材料既可以采用发泡高/低密度PE,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良好的介电性和柔软性的发泡材料。所述数据电缆包括4对双胶线。所述数据电缆设有1个隔板,将4对双胶线分隔成2组,每组2对。也可以设有3个隔板,将4对双胶线分隔成4组,每组1对。由于设有隔板和支撑板,因此能够保证数据电缆物理结构的一致性,改善数据电缆物理结构的抗变性,使数据电缆的抗串音干扰、四波损耗、阻抗的均衡性、ACR、传输延迟等性能大大提高,从而大大降低数据传输的误码率,使数据电缆的性能能够达到标准。(*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数据电缆,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速数据电缆。
技术介绍
由于个人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将其连网到一起的需要,确保数据通信客量要求计算机网络高速工作。其速度范围从10Mbps(每秒兆比特)到超过1000Mbp30根据数据通信量日益增多的情况,不久将会需要网络速度大大超过1000Mbps。标准高性能数据电缆结构一般都是利用四个双绞结构的非屏蔽双绞(UTP)线。利用几个性能参数未评价这些数据电缆。在这种评价中重要的三个参数是阻抗、衰减和串扰。网络速度的增加也使得联网设计者从使用两对半双工电缆(每个方向一对)变成使用全部四对全双工工作电缆(两个方向上都是全部成对电缆)。这就另外需要进一步控制并指定输入阻抗以最小化信号反射(回程损耗)。现有的数据电缆缺点在于由于四对绞线是直接绞合成缆,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仅靠数据电缆的护套加以固定,所以数据电缆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例如敷设时的牵拉力、数据电缆弯曲时结构自身产生的拉伸一挤压力等,其四对绞线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甚至电缆在成圈过程中,其结构参数也会改变,这种电缆结构参数的变化会引起电缆性能,诸如四波损耗、输入阻抗、近端串音、远端串音等多项参数劣化。这严重限制了数据电缆的工作频率及数据传输速率,同时也会增加数据电缆敷设过程中的返工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据电缆,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技术的数据电缆,包括多对双胶线和护套,其特征在于护套内设有至少一个隔板,隔板将双胶线分隔成多组,每组至少一对。所述隔板的材料既可以采用发泡高/低密度PE,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良好的介电性和柔软性的发泡材料。所述数据电缆包括4对双胶线。所述数据电缆设有1个隔板,将4对双胶线分隔成2组,每组2对。所述数据电缆设有3个隔板,将4对双胶线分隔成4组,每组1对。可以形成三角形结构,或平行放置,或形成“Z”形结构,将护套内空间分隔成4个隔间。本技术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有隔板和支撑板,因此能够保证数据电缆物理结构的一致性,改善数据电缆物理结构的抗变性,使数据电缆的抗串音干扰、四波损耗、阻抗的均衡性、ACR、传输延迟等性能大大提高,从而大大降低数据传输的误码率,使数据电缆的性能能够达到标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数据电缆,包括4对双胶线1和护套2,护套内设有隔板3。隔板3将4对双胶线1分成两组,每边各有2对。所述隔板的材料采用发泡高密度PE。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数据电缆,包括4对双胶线1和护套2,护套内设有3个隔板3。3个隔板形成“Z”形结构,将护套内空间分隔成4个隔间,每个隔间内设有1对双胶线1。所述隔板也可以平行放置,或拼成三角形或其它形状,只要能将护套内空间分隔成4个隔间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两个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均为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覆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电缆,包括多对双胶线(1)和护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2)内设有至少一个隔板(3),隔板(3)将双胶线(1)分隔成多组,每组至少一对双胶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电缆,包括多对双胶线(1)和护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2)内设有至少一个隔板(3),隔板(3)将双胶线(1)分隔成多组,每组至少一对双胶线(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电缆设有4对双胶线(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电缆设有1个隔板(3),将4对双胶线(1)分隔成2组,每组2对双胶线(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电缆设有3个隔板(3),将4对双胶线(1)分隔成4组,每组1对双胶线(1)。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友华
申请(专利权)人:林友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