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污水岸上智能接收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7473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船舶污水岸上智能接收方法和装置,启动所述船舶污水岸上智能接收装置;识别第一软管状态,第一软管状态包括盘管打结状态、放管打结状态,基于第一软管状态识别结果控制放管速度,控制污水排放;响应于收管信号,识别第二软管状态,基于第二软管状态识别结果控制收管速度,直至软管收纳完毕。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软管及盘管径,以及运行过程中的角速度与线速度的配合计算,使得软管收放自如,节约人力,避免操作过程中发生断管或软管缠绕等不正常现象,合理铺设的软管提高了污水转运的安全性,降低了操作的复杂度和对人力的依赖程度。复杂度和对人力的依赖程度。复杂度和对人力的依赖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污水岸上智能接收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船舶
,特别涉及用于船舶污水接收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内河航运发展迅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大规模的航运活动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内河船舶生活污水作为最常见的船舶污染物,在世界各国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要求,在内河水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船舶,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标准和交通运输部的规定向内河水域排放污染物。不符合排放规定的船舶污染物应当交由港口、码头、装卸站或者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因此,船舶所产生的污水均需转运上岸。船舶污水储存柜存放在船尾部的船舱内,一般大部分的船舶停泊位是垂直于堤岸,且船舶进行停泊时均是船头先靠岸方式进行停靠,现有转运方式是在船舶的污水储存柜的出口处使用专门配备的输送泵或者另行临时安装的输送泵将污水转运上岸。
[0003]目前的转运可以直接通过将岸上接收装置的软管直接与储存柜的出口进行标准连接,然后通过岸上接收装置的专用二维码进行扫码,并在专用AP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污水岸上智能接收方法,应用于船舶污水岸上智能接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船舶污水岸上智能接收装置主要包括扫码模块、PLC收放管模块、流量测量记录模块,所述船舶污水岸上智能接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启动船舶污水岸上智能接收装置:扫码登录获取第一装置信息,所述扫码模块识别所述第一装置信息,以启动所述船舶污水岸上智能接收装置;S2:放置软管:检测盘管半径、软管半径、盘管上缠绕的软管闸数信息、盘管的当前角速度、缠绕软管的盘管的实时半径和第一出口处软管线速度,识别第一软管状态,第一软管状态包括盘管打结状态、放管打结状态,所述PLC收放管模块基于第一软管状态识别结果控制放管速度,放置软管以布设所述船舶污水岸上智能接收装置的管路;S3:控制污水排放:基于S2布设的管路控制污水排放;S4:计算流量与软管收管:所述流量测量记录模块包括流量计,所述流量计接收排放污水的介质参数,基于所述介质参数计算排放污水的体积;所述PLC收放管模块接收收管信号,响应于所述收管信号,检测盘管半径、软管半径和盘管上当前已缠绕的软管闸数信息,识别第二软管状态,所述第二软管状态包括盘管上已缠绕软管的打结状态,所述PLC收放管模块基于第二软管状态识别结果控制收管速度,直至软管收纳完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污水岸上智能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船舶主通过扫码登录进入管理页面,在管理页面中获取第一装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装置信息包括船舶所在的码头编号、控制系统控制器编号及控制器可用状态;所述扫码模块识别第一装置,确定待激活对象,并启动所述待激活对象对应的所述船舶污水岸上智能接收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污水岸上智能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识别第一软管状态,所述PLC收放管模块基于第一软管状态识别结果控制放管速度,具体包括:所述第一软管状态包括放管初始时刻的软管状态,所述放管初始时刻,保护感应器检测盘管上软管的盘管打结状态,若识别第一软管状态为盘管上的软管存在打结,则禁止PLC收放管模块放管;否则,识别第一软管状态为软管正常缠绕,设置盘管初始角速度,PLC收放管模块控制开始放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污水岸上智能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盘管半径、软管半径、盘管上缠绕的软管闸数信息、盘管的当前角速度、缠绕软管的盘管的实时半径和第一出口处软管线速度,识别第一软管状态,具体包括:检测放管突起处的高度,放管突起处的高度是放管突起最高处到盘管圆心的距离,基于盘管半径、软管半径和软管闸数信息计算第一突起阈值,若放管突起处的高度大于等于第一突起阈值,则识别第一软管状态为盘管上的软管存在打结;若放管突起处的高度小于第一突起阈值,则识别第一软管状态为软管正常缠绕。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污水岸上智能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识别第一软管状态,具体包括:基于盘管的当前角速度、缠绕软管的盘管的实时半径和第一出口处软管线速度判断放管过程中是否出现打结,若,则放管过程中未出现打结;若,其中,p为速度因子,则放管过程中出现打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涛陈斐斐俞敏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特勤卫星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