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矫直机压下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7372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设定矫直机压下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初始化矫直机压下量的工艺参数;S2.确定计算区间以及迭代步长;S3.基于步骤S2确定的计算区间和迭代步长计算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S4.基于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确定各上辊的压下量。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准确确定出矫直机的上辊的最优压下量,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效率,并且计算时间短,响应快,适用于各种工况环境。于各种工况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定矫直机压下量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材矫直
,尤其涉及一种设定矫直机压下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矫直机的压下量设定理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曲率积分法,一种是基于简支梁的传统材料力学的方法。曲率积分法利用接触角和反弯曲率建立模型,更贴近实际情况。但是按照曲率积分法求解最优压下量需要求解非线性规划,计算方法复杂且计算时间较长,不利于工业自动化控制。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定矫直机压下量的方法,能够准确确定出矫直机的上辊的最优压下量,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效率,并且计算时间短,响应快,适用于各种工况环境。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设定矫直机压下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初始化矫直机压下量的工艺参数;
[0007]S2.确定计算区间以及迭代步长;
[0008]S3.基于步骤S2确定的计算区间和迭代步长计算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
[0009]S4.基于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确定各上辊的压下量。
[0010]进一步,步骤S4中,根据如下方法确定各上辊的压下量:
[0011]其中,d
k
为第k个上辊的压下量,d1为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d
n
为上末辊的压下量,k=1,2,
···
,n。
[0012]进一步,步骤S3中,通过如下方法确定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
[0013]S3A1.计算当前每个上辊的压下量;
[0014]S3A2.采用曲率积分法求解当前上辊压下量下的带钢的出口残余曲率半径,并将出口残余曲率半径以及上辊压下量的索引进行保存;
[0015]S3A3.判断当前上首辊在计算区间内是否达到最大值,如是,转入步骤S3A4;如否,则将上首辊的压下量增加一个迭代步长,直到上首辊的压下量达到计算区间内的最大值,转入到步骤S3A4;
[0016]S3A4.找出出口残余曲率半径的绝对值最大值,根据该出口残余曲率半径的绝对值最大值所对应的上辊压下量的索引确定出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
[0017]进一步,步骤S3中,通过如下方法确定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
[0018]S3B1.计算当前每个上辊的压下量;
[0019]S3B2.采用曲率积分法求解当前上辊压下量下的带钢的出口残余曲率半径,并将
出口残余曲率半径以及上辊压下量的索引进行保存;
[0020]S3B3.判断当前出口残余曲率半径和前次计算的出口残余曲率半径的值是否异号,如是,则进入到步骤S3B4;
[0021]S3B4.确定最优上首辊压下量:
[0022][0023]其中,d1为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Δd为迭代步长,为前次计算的上首辊压下量。
[0024]进一步,步骤S1中,工艺参数包括上末辊的初始压下量和上首辊的初始压下量。
[0025]进一步,根据如下方法确定计算区间:
[0026]S21.将上首辊的初始化参数作为计算区间的左端点;
[0027]S22.计算带钢的出口曲率半径,并根据带钢的出口曲率半径确定出带钢出口残余曲率半径随上首辊压下量改变的曲线;
[0028]S23.确定上首辊允许压下量的最大值,并在上首辊允许压下量最大值的范围内查找带钢出口残余曲率半径随上首辊压下量改变的曲线的各峰值点;
[0029]S24.计算各峰值点所对应的残余曲率半径下的带钢的平直度,找出平直度最小值所对应的上首辊压下量作为计算区间的右端点。
[0030]进一步,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带钢的平直度:
[0031]其中,ft为带钢的平直度,R为带钢出口残余曲率半径,A为带钢目标段的长度。
[003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准确确定出矫直机的上辊的最优压下量,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效率,并且计算时间短,响应快,适用于各种工况环境。
附图说明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例中带钢强度400MPa,厚度4mm的出口曲率半径随上首辊压下量的变化曲线图。
[003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例中带钢强度600MPa,厚度4mm的出口曲率半径随上首辊压下量的变化曲线图。
[003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例中带钢强度850MPa,厚度4mm的出口曲率半径随上首辊压下量的变化曲线图。
[003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例中带钢强度600MPa,厚度2mm的出口曲率半径随上首辊压下量的变化曲线图。
[003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例中带钢强度600MPa,厚度6mm的出口曲率半径随上首辊压下量的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设定矫直机压下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2]S1.初始化矫直机压下量的工艺参数;其中,工艺参数包括上末辊的初始压下量和上首辊的初始压下量;
[0043]S2.确定计算区间以及迭代步长;
[0044]S3.基于步骤S2确定的计算区间和迭代步长计算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
[0045]S4.基于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确定各上辊的压下量。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准确确定出矫直机的上辊的最优压下量,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效率,并且计算时间短,响应快,适用于各种工况环境。
[0046]本实施例中,步骤S4中,根据如下方法确定各上辊的压下量:
[0047]其中,d
k
为第k个上辊的压下量,d1为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d
n
为上末辊的压下量,k=1,2,
···
,n,当k为1时,表示上首辊的压下量。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准确确定出各上辊的最优压下量。
[0048]其中,上首辊最优压下量由以下两种确定方法:
[0049]方法一:步骤S3中,通过如下方法确定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
[0050]S3A1.计算当前每个上辊的压下量;
[0051]S3A2.采用曲率积分法求解当前上辊压下量下的带钢的出口残余曲率半径,并将出口残余曲率半径以及上辊压下量的索引进行保存;
[0052]S3A3.判断当前上首辊在计算区间内是否达到最大值,如是,转入步骤S3A4;如否,则将上首辊的压下量增加一个迭代步长,直到上首辊的压下量达到计算区间内的最大值,转入到步骤S3A4;
[0053]S3A4.找出出口残余曲率半径的绝对值最大值,根据该出口残余曲率半径的绝对值最大值所对应的上辊压下量的索引确定出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
[0054]方法二:步骤S3中,通过如下方法确定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
[0055]S3B1.计算当前每个上辊的压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定矫直机压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初始化矫直机压下量的工艺参数;S2.确定计算区间以及迭代步长;S3.基于步骤S2确定的计算区间和迭代步长计算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S4.基于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确定各上辊的压下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定矫直机压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根据如下方法确定各上辊的压下量:其中,d
k
为第k个上辊的压下量,d1为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d
n
为上末辊的压下量,k=1,2,

,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定矫直机压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通过如下方法确定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S3A1.计算当前每个上辊的压下量;S3A2.采用曲率积分法求解当前上辊压下量下的带钢的出口残余曲率半径,并将出口残余曲率半径以及上辊压下量的索引进行保存;S3A3.判断当前上首辊在计算区间内是否达到最大值,如是,转入步骤S3A4;如否,则将上首辊的压下量增加一个迭代步长,直到上首辊的压下量达到计算区间内的最大值,转入到步骤S3A4;S3A4.找出出口残余曲率半径的绝对值最大值,根据该出口残余曲率半径的绝对值最大值所对应的上辊压下量的索引确定出上首辊的最优压下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定矫直机压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通过如下方法确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驰梁勋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