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多酚天然浸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721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多酚天然浸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浸膏技术领域,包括茶多酚、槟榔粉、硅酸盐粉和水;并通过以下工艺步骤:S1、搅拌混匀:将粉末状茶多酚、槟榔粉、硅酸盐粉置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均匀;S2、制备半成品:将相应份数的水与粉末状混合物进行搅拌,混合反应,静置,脱水;S3、制备成品:置入等离子机中利用辉光反应进行萃取,使得浸膏体自带负压,得到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浸膏成分精简,功效突出,并且温和无刺激,通过该制备方法得到的浸膏能够大大提升渗透、吸收效果,使得用量很少,就能起到显著的消肿止疼功效。著的消肿止疼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多酚天然浸膏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浸膏
,具体属于一种茶多酚天然浸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茶多酚,主要从茶叶中提取得到,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且温和无刺激,被广泛应用于浸膏中。
[0003]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浸膏所添加的功效成分复杂、繁多,而浸膏本来就是除去大部分或全部溶剂,浓缩成膏状或固体粉状制剂,因此,再添加过多和繁复的物质,不仅会增加肌肤的负担,而且还会对皮肤产生刺激,甚至各种功效成分叠加还会出现副作用,长久使用并不利于皮肤健康。
[0004]还有就是,目前的浸膏虽然浓缩了精华部分,但是由于其本身较为浓稠的特性,渗透、吸收效果并不好,而要起到较好的效果需要加大使用量大,这样一来,又不利于皮肤透气呼吸和恢复,长期使用对皮肤并不好,同时也造成浸膏的浪费。比如,目前市场上具有消肿止疼的浸膏,功效成分繁复,而涂抹上去渗透吸收效果很差,达不到真正消肿止痛的效果。而如果将浸膏做成较稀的液体,又难以固定在肌肤上,容易挥发而影响功效作用的发挥。因此,如何保持浸膏的浓缩状态,成分精简有效,并能够提高浸膏的渗透、吸收效果,成为本领域一直以来的难以解决的焦点难题。
[0005]另外,目前的浸膏缺乏抗菌、抑菌效果,涂抹到皮肤上,无法对皮肤周围形成较好的抗菌、抑菌效果,导致伤口恢复或者消肿止疼效果不明显或者需要使用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甚至还可能容易复发。
[0006]此外,茶多酚中的主要有益成分是EGCG,然而在市场上购买的普通传统方式得到的茶多酚中单体EGCG含量都比较底,一般在10%

40%之间,因此应用在浸膏中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多酚天然浸膏及其制备方法,该浸膏成分精简,功效突出,并且温和无刺激,通过该制备方法得到的浸膏能够大大提升渗透、吸收效果,使得用量很少,就能起到显著的消肿止疼功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一种茶多酚天然浸膏,包括茶多酚、槟榔粉、硅酸盐粉和水。
[0010]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茶多酚2.5

5.0份、高浓度槟榔粉3.0

6.0份、硅酸盐粉75

85份,余量由水加至200份。
[0011]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槟榔粉为高纯度槟榔粉,纯度为90%以上。
[0012]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茶多酚中单体EGCG含量为98%以上。
[0013]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水为经过小分子水处理机处理后得到的,不可逆的小分子族团水。
[0014]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小分子族团水中的小分子抱团数量为10

16个。
[0015]一种茶多酚天然浸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16]S1、搅拌混匀:将相应份数的粉末状茶多酚、槟榔粉、硅酸盐粉置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均匀,形成粉末状混合物;
[0017]S2、制备半成品:将相应份数的水加入搅拌机中与粉末状混合物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反应,静置,然后放入加温的离心机中脱水,使得脱水度达到浸膏水溶状,得到浸膏半成品;
[0018]S3、制备成品:将上述浸膏半成品置入等离子机中利用辉光反应进行萃取,使得浸膏半成品的外形不变的情况下,其分子结构变成负压,即浸膏体自带负压,得到成品。
[0019]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浸膏整体的负压为

10Pa。
[0020]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步骤S1中,将温度设定在40
°±2°
之间进行搅拌,且搅拌速度为600
±
100r/min。
[0021]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步骤S2中,混合反应后,静置24小时,并且脱水度达到浸膏水溶状,使得含水量在20%
±
2之间。
[0022]茶多酚,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茶多酚在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以及降低血液中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且温和无刺激,广泛用于浸膏中,但是功能比较单一,吸收效果也不佳。而槟榔粉,最早用于杀虫、并且通过泻下的作用驱除虫体,还有消积食,行气利水、节虐的功效,但是未发现其具有消肿、止疼的功效,并且由于刺激性相对较大,气味明显,一直也未被应用与浸膏当中,然而本专利技术通过茶多酚与槟榔粉搭配,使得整体起到了突出的消肿止疼的功效,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槟榔粉的刺激性,并且再搭配硅酸盐,使得整体稳定,并且吸收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只需要用较少的浸膏量即可达到良好的消肿止疼、温和护肤无刺激的效果,还能增强皮肤的透气性,加速皮肤屏障的恢复。
[0023]而通过茶多酚与槟榔粉的搭配,除了能够起到各自单独的功效外,还互相协同起到了优异的抑菌效果,从而达到突出的消肿止疼、温和修复肌肤的同时,通过茶多酚与高纯度的槟榔粉(纯度为90%以上)配合,还能够起到优异的抗菌抑菌作用,避免皮肤感染并增强皮肤抵抗能力,迅速恢复。
[0024]硅酸盐,结构特殊,硅原子占据中心,四个氧原子占据四角,形成了各类的硅酸盐,具有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科学研究及日常生活中,然而单独应用于浸膏的性质不太稳定,使用不当甚至还会产生刺激,因此一直未被开发应用于浸膏领域中。然而,本专利技术通过茶多酚和硅酸盐粉搭配使用,使得整体浸膏的性质稳定,使得半成品能够充分混匀反应,并且脱水均匀,形成浓稠适宜的优质的浸膏成品,并且涂抹到皮肤也不会产生刺激。
[0025]特别是硅酸盐粉与高含量EGCG茶多酚(单体EGCG含量为98%以上),以及小分子族团水进行搭配,相互促进,能够促进茶多酚和槟榔粉的吸收和功效的发挥,其中小分子族团水中的小分子抱团数为10

16个,优选为12个,这样既能够小分子族团水促进皮肤渗透和吸收的功能,又无需太高昂的仪器和工艺控制,利用小分子水处理机处理后即可得到,从而更好的控制生产成本,并且本专利技术中的小分子族团水能够长时间维持,且不可逆,相比于普通水能够大大有利于皮肤渗透和吸收,也有利于与后续工艺配合形成负压浸膏。
[0026]本专利技术经过研究,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工艺方法制备出整体带负压的浸膏,除了
对整体条件的严格控制,还需要利用添加了硅酸盐粉的半成品,在等离子机中利用辉光反应进行萃取,从而使得浸膏半成品可以保持外形不变的情况下,其分子结构变成负压,使得浸膏体自带负压,从而涂抹于肌肤上可以大大提高浸膏的渗透效果,显著提高皮肤的吸收效果,这样只需要涂抹较少的浸膏量即可达到浸膏的功效,加速皮肤的恢复,并更好的对皮肤进行护理;其中浸膏整体的负压为

10Pa时,可以使得浸膏达到最佳的渗透和护理效果。
[002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多酚天然浸膏,其特征在于:包括茶多酚、槟榔粉、硅酸盐粉和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多酚天然浸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茶多酚2.5

5.0份、高浓度槟榔粉3.0

6.0份、硅酸盐粉75

85份,余量由水加至20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多酚天然浸膏,其特征在于:所述槟榔粉为高纯度槟榔粉,纯度为90%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多酚天然浸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多酚中单体EGCG含量为98%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多酚天然浸膏,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为经过小分子水处理机处理后得到的,不可逆的小分子族团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茶多酚天然浸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族团水中的小分子抱团数量为10

16个。7.一种茶多酚天然浸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搅拌混匀:将相应份数的粉末状茶多酚、槟榔粉、硅酸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百益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