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的减震降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717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2
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的减震降噪装置,包括降噪外壳;所述降噪外壳的内部安装有曳引机;所述降噪外壳的左右两侧插接有侧面外防护格栅,且侧面外防护格栅的左侧设置有两处散热风扇;所述降噪外壳的背面插接有背面外防护板;所述降噪外壳的前侧面铰链连接有防护门,且防护门通过锁扣固定在降噪外壳前侧;该无机房电梯曳引机的减震降噪装置先将背面外防护板通过梯形卡块放置到梯形滑槽中,并将背面外防护板前侧塞入隔音棉,使背面外防护板在降噪外壳后部形成一个回音壁,使噪音被隔音棉反复吸收,提高降噪效果。提高降噪效果。提高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的减震降噪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曳引机减震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的减震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旧楼改造及城镇化进度加快使无机房电梯的需求量增多,民用建筑里常用电梯降低曳引机震动产生的噪音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0003]现有结构中,如专利号为CN209177808U的技术包括曳引机安装于曳引机框架内,曳引机框架的导轨侧装有至少一个导向块,导向块套于曳引机框架导轨组件上沿导轨组件上下滑行,曳引机框架导轨组件的底部与曳引机框架承重梁连接,顶部与拉条板连接,拉条板通过连接角铁与固定角铁连接,固定角铁与井道壁固定连接,曳引机框架承重梁上方且曳引机框架下方设有曳引机减震部件,曳引机受力产生震动,曳引机框架在导向块的引导下沿曳引机框架导轨组件在垂直方向运动,曳引机本身产生的震动被曳引机减震部件和曳引机框架吸收,避免钢丝绳和曳引轮之间产生跳动并传到轿厢产生噪音。
[0004]但现有的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在工作启动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和噪音,曳引机由于没有有效的隔音措施,导致曳引机在工作时由于电机和震动产生的噪音极易影响楼房内住户的休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的减震降噪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在工作启动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和噪音,曳引机由于没有有效的隔音措施,导致曳引机在工作时由于电机和震动产生的噪音极易影响楼房内住户的休息的问题。
[0006]本技术无机房电梯曳引机的减震降噪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的减震降噪装置,其中,该无机房电梯曳引机的减震降噪装置包括有降噪外壳;所述降噪外壳的内部安装有曳引机;所述降噪外壳的左右两侧插接有侧面外防护格栅,且侧面外防护格栅的左侧设置有两处散热风扇;所述降噪外壳的背面插接有背面外防护板;所述降噪外壳的前侧面铰链连接有防护门,且防护门通过锁扣固定在降噪外壳前侧。
[0008]进一步的,所述降噪外壳的左右两侧壁的前后两侧开设有隔音棉放置槽,且隔音棉放置槽内放置有矩形隔音棉,并且隔音棉放置槽的一侧开设有梯形滑槽,侧面外防护格栅通过前后两侧设置的梯形滑块滑动连接于梯形滑槽中,侧面外防护格栅上开设有四处长条通风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背面外防护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梯形卡块,梯形卡块滑动连接于降噪外壳后侧壁左右两侧开设的梯形滑槽中,背面外防护板为封闭矩形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曳引机底部与降噪外壳底面之间设置有圆形减震垫片,且减震垫片为减震橡胶垫。
[0011]进一步的,所述降噪外壳的左右两侧壁中开设有大角度V型格栅,降噪外壳的底部端面开设有两处拉绳穿孔。
[0012]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背面外防护板的设置,先将背面外防护板通过梯形卡块放置到梯形滑槽中,并将背面外防护板前侧塞入隔音棉,使背面外防护板在降噪外壳后部形成一个回音壁,使噪音被隔音棉反复吸收,提高降噪效果。
[0014]隔音棉放置槽的开设,通过将矩形隔音棉插入到降噪外壳的隔音棉放置槽中,通过矩形隔音棉对降噪外壳为过滤完全的噪音进行隔绝,然后将侧面外防护格栅通过梯形滑块放置到梯形滑槽中,将侧面外防护格栅安装到矩形隔音棉的外侧对矩形隔音棉进行固定,避免矩形隔音棉受到损伤而降低矩形隔音棉的隔音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整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降噪外壳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曳引机和降噪外壳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降噪外壳与侧面外防护格栅和背面外防护板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1]1、降噪外壳;101、梯形滑槽;102、隔音棉放置槽;103、拉绳穿孔;104、V型格栅;2、防护门;201、锁扣;3、侧面外防护格栅;301、通风口;302、梯形滑块;4、散热风扇;5、背面外防护板;501、梯形卡块;6、曳引机;7、减震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的减震降噪装置,包括有:降噪外壳1;降噪外壳1的内部安装有曳引机6;降噪外壳1的左右两侧插接有侧面外防护格栅3,且侧面外防护格栅3的左侧设置有两处散热风扇4;降噪外壳1的背面插接有背面外防护板5,背面外防护板5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梯形卡块501,梯形卡块501滑动连接于降噪外壳1后侧壁左右两侧开设的梯形滑槽101中,背面外防护板5为封闭矩形板,在使用时,将背面外防护板5通过梯形卡块501放置到梯形滑槽101中,并将背面外防护板5前侧塞入隔音棉,使背面外防护板5在降噪外壳1后部形成一个回音壁,使噪音被隔音棉反复吸收,提高降噪效果;降噪外壳1的前侧面铰链连接有防护门2,且防护门2通过锁扣201固定在降噪外壳1前侧。
[0024]其中,降噪外壳1的左右两侧壁的前后两侧开设有隔音棉放置槽102,且隔音棉放置槽102内放置有矩形隔音棉,并且隔音棉放置槽102的一侧开设有梯形滑槽101,侧面外防护格栅3通过前后两侧设置的梯形滑块302滑动连接于梯形滑槽101中,侧面外防护格栅3上
开设有四处长条通风口301,在使用时,将矩形隔音棉插入到降噪外壳1的隔音棉放置槽102中,通过矩形隔音棉对降噪外壳1为过滤完全的噪音进行隔绝,然后将侧面外防护格栅3通过梯形滑块302放置到梯形滑槽101中,将侧面外防护格栅3安装到矩形隔音棉的外侧对矩形隔音棉进行固定,避免矩形隔音棉受到损伤而降低矩形隔音棉的隔音效果。
[0025]其中,曳引机6底部与降噪外壳1底面之间设置有圆形减震垫片7,且减震垫片7为减震橡胶垫,在使用时,曳引机6底部与降噪外壳1底面之间设置的圆形减震垫片7,可以避免曳引机6将震动传递到降噪外壳1上,避免曳引机6与降噪外壳1产生共振,可以减小降噪外壳1的震动。
[0026]其中,降噪外壳1的左右两侧壁中开设有大角度V型格栅104,降噪外壳1的底部端面开设有两处拉绳穿孔103,在使用时,降噪外壳1开设的V型格栅104可以使噪音在V型格栅104中反复折射,从而降低声音的传播,且降噪外壳1的底部开设的两处拉绳穿孔103,可以方便曳引机6与缆绳连接。
[0027]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0028]在使用该无机房电梯曳引机的减震降噪装置时,先将曳引机6安装到降噪外壳1中,曳引机6底部与降噪外壳1底面之间安装有圆形减震垫片7,可以避免曳引机6将震动传递到降噪外壳1上,然后将背面外防护板5通过梯形卡块5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的减震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噪外壳(1);所述降噪外壳(1)的内部安装有曳引机(6);所述降噪外壳(1)的左右两侧插接有侧面外防护格栅(3),且侧面外防护格栅(3)的左侧设置有两处散热风扇(4);所述降噪外壳(1)的背面插接有背面外防护板(5);所述降噪外壳(1)的前侧面铰链连接有防护门(2),且防护门(2)通过锁扣(201)固定在降噪外壳(1)前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的减震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外壳(1)的左右两侧壁的前后两侧开设有隔音棉放置槽(102),且隔音棉放置槽(102)内放置有矩形隔音棉,并且隔音棉放置槽(102)的一侧开设有梯形滑槽(101),侧面外防护格栅(3)通过前后两侧设置的梯形滑块(302)滑动连接于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思楠徐广人黄丽胡敬辉萧阳栾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蓝光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