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703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主体,主体左壁顶面开设有进水槽,进水槽右端设有调节池,调节池右端设有反应池,反应池右端设有清水池,进水槽内部设有过滤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机带动过滤带及绞龙同步旋转,清淤泵带动刮板刮动同时对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抽吸,实现了对进水中的杂质及垃圾进行快速打捞收集,保证了进水效果防止堵塞,同时通过清淤泵不仅对调节池底面的淤泥进行刮除同时对调节池水面上的漂浮物快速抽吸,显著提高了清淤及抽吸效果,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周期,节约了使用成本更加环保,使用效果显著提升。使用效果显著提升。使用效果显著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化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又称MBR工艺,是一种新型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能高效的进行固液分离,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BR工艺)是现代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将膜组件置于反应器内,通过泵的抽吸得到过滤液,膜表面清洗所需的交错流由空气搅动产生,曝气器设置在膜的正下方,混合液随气流向上流动,在膜表面产生剪切力,以减少膜的污染。利用膜分离装置将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质有效截留,替代二沉池,使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大大提高;实现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的分别控制,将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质截留在反应池中不断反应、降解。通过膜分离技术大大提高了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率,与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具有生化效率高、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占地面积小、排泥周期长、易实现自动化控制等优点,是目前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水回用等领域领先的技术。该工艺出水水质大大优于国家中水回用标准,可直接用于冲厕、绿化等用途。
[0003]MBR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设备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它利用膜分离设备将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截留住,省掉二沉池。膜

生物反应器工艺通过膜的分离技术大大强化了生物反应器的功能,使活性污泥浓度大大提高,其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可以分别控制,污染物的去除率高,抗污泥膨胀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可靠,膜的机械截留作用避免了微生物的流失,生物反应器内可保持高的污泥浓度,从而能提高体积负荷,降低污泥负荷,具有极强的抗冲击能力。
[0004]现有技术中的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污水处理的使用过程中,通常采用格栅对进水中的杂质垃圾等进行拦截,需人工手动对拦截的杂质及垃圾进行打捞,费时费力且影响进水效果,对于调节池底面的淤泥仍需人工手动进行铲除冲洗等操作,步骤繁琐且效率低下,且MBR膜维护及更换十分不便,影响使用寿命使用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7]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主体,主体左壁顶面开设有进水槽,进水槽右端设有调节池,调节池右端设有反应池,反应池右端设有清水池,进水槽内部设有过滤带,过滤带内部呈上下对称结构啮合连接有两个辊轴,位于上端的辊轴上呈前后对称结构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块,位于前端的支撑块前表面通过安装座安装有电机,过滤带上端中部摩擦接触有挡块,挡块内部设有绞龙,绞龙后端固设有万向节。
[0008]优选的,万向节后端及位于上端的辊轴后端外壁均套接有带轮,位于左端的带轮通过皮带与位于右端的带轮摩擦传动,绞龙后端下侧通过固定块转动连接有收集盒,绞龙前端与主体转动连接,调节池及清水池右壁均通过安装座安装有水泵B,水泵B上均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均通过固定块与主体连接固定。
[0009]优选的,调节池内部滑动连接有浮板,浮板左右两壁均呈前后对称结构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滑块与调节池内壁连接固定,浮板中部固设有软管,软管下端套设有单向阀A,单向阀A左端连通有清淤管,清淤管上端连通有集淤箱,集淤箱与主体连接固定,清淤管通过固定块与调节池内壁连接固定,浮板中部固设有抽吸块,抽吸块上端与软管相连通。
[0010]优选的,调节池内部底面呈前后对称结构设有两个链条,链条内部设有转轴,转轴上呈前后对称结构套接有两个齿轮,齿轮与链条啮合连接,链条上固设有刮板,刮板与调节池内部底面摩擦接触,调节池内部左侧底面开设有斜槽,斜槽后端设有清淤泵,清淤泵上端与清淤管相连通,调节池前表面下端连通有排污口,位于左端的转轴后端穿过清淤管外壁延伸至内部并套接有叶轮A,叶轮A右壁设有密封块,密封块与清淤管连接固定。
[0011]优选的,反应池内部设有膜生物反应器主体,膜生物反应器主体底面设有曝气块,曝气块上表面呈矩形阵列结构开设有多个曝气口,曝气块上表面后端呈线性等间距结构连通有多个曝气管,曝气管上端通过T型管连通有气泵,气泵与主体连接固定。
[0012]优选的,膜生物反应器主体内部呈线性等间距结构滑动连接有多个MBR膜组件,MBR膜组件上端连通有产水管,产水管左端卡接有弧形块,弧形块上呈前后对称结构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有两个调节手轮,产水管右端卡接有套管,套管呈上下对称结构设有两个,位于上端的套管与位于下端的套管转动连接并与其紧密压合,位于上端的套管前表面中部固设有卡头,位于下端的套管前表面中部固设有卡扣,卡头与卡扣卡接配合,膜生物反应器主体右端上侧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与套管连接固定并与其相连通。
[0013]优选的,进水管后端连通有水泵A,水泵A右端连通有L型排水管,L型排水管与清水池内壁左端连接固定,L型排水管前端外壁连通有圆形块,圆形块中部转动连接有转杆,转杆上呈中心对称结构固设有多个搅拌杆,圆形块内部固设有叶轮B,叶轮B套接于转杆下端外壁,转杆下端与清水池内部底面转动连接。
[0014]优选的,清水池顶面通过安装座安装有消毒箱,消毒箱顶面右端连通有进料斗,消毒箱内部前端固设有增压泵,增压泵中部套设有输液管,输液管下端套接有单向阀B,输液管下端与L型排水管上端右壁相连通。
[0015]优选的,L型排水管内壁右端固设有半圆块,半圆块底面固设有弹簧,弹簧下端固设有连接块,半圆块与输液管左端出液口摩擦接触并与其紧密压合。
[0016]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0017]过滤:通过进水槽将外部需要处理的污水穿过过滤带输送至调节池内部,通过电机带动位于上端的辊轴旋转,啮合传动至过滤带顺时针旋转,过滤带将污水中的杂物等垃圾输送至挡块内部,通过位于上端的辊轴带动位于右端的带轮同步旋转,通过皮带摩擦传动至位于左端的带轮通过万向节使绞龙旋转,将挡块内部的杂物等垃圾输送至后端落入收集盒内部进行收集。
[0018]清淤:通过清淤泵将斜槽内部的淤泥通过清淤管输送至集淤箱内部,清淤管在清淤过程中带动叶轮A旋转,使位于左端的转轴及位于左端的齿轮同步旋转,啮合传动至链条
使刮板对调节池内部底面淤积的淤泥刮动至斜槽内部,淤泥沿着斜槽滑动至后端进行清淤。
[0019]抽吸:在清淤过程中清淤管将淤泥输送至集淤箱时,软管形成负压,此时浮板位于调节池的水面上方,浮板随着水面高低同步上下移动,此时软管通过抽吸块将调节池内部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抽吸,穿过单向阀A输送至清淤管内部后进入集淤箱内部收集。
[0020]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万向节使绞龙旋转将过滤带及挡块上的杂物等垃圾输送至后端落入收集盒内部进行收集,通过清淤泵将斜槽内部的淤泥通过清淤管输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左壁顶面开设有进水槽(2),所述进水槽(2)右端设有调节池(3),所述调节池(3)右端设有反应池(4),所述反应池(4)右端设有清水池(5),所述进水槽(2)内部设有过滤带(201),所述过滤带(201)内部呈上下对称结构啮合连接有两个辊轴(202),位于上端的所述辊轴(202)上呈前后对称结构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块(203),位于前端的所述支撑块(203)前表面通过安装座安装有电机(204),所述过滤带(201)上端中部摩擦接触有挡块(205),所述挡块(205)内部设有绞龙(206),所述绞龙(206)后端固设有万向节(2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209)后端及位于上端的辊轴(202)后端外壁均套接有带轮(207),位于左端的所述带轮(207)通过皮带(210)与位于右端的带轮(207)摩擦传动,所述绞龙(206)后端下侧通过固定块转动连接有收集盒(208),所述绞龙(206)前端与主体(1)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池(3)及清水池(5)右壁均通过安装座安装有水泵B(7),所述水泵B(7)上均连通有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8)均通过固定块与主体(1)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3)内部滑动连接有浮板(301),所述浮板(301)左右两壁均呈前后对称结构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302),所述滑块(302)与调节池(3)内壁连接固定,所述浮板(301)中部固设有软管(303),所述软管(303)下端套设有单向阀A(304),所述单向阀A(304)左端连通有清淤管(305),所述清淤管(305)上端连通有集淤箱(306),所述集淤箱(306)与主体(1)连接固定,所述清淤管(305)通过固定块与调节池(3)内壁连接固定,所述浮板(301)中部固设有抽吸块(9),所述抽吸块(9)上端与软管(303)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3)内部底面呈前后对称结构设有两个链条(307),所述链条(307)内部设有转轴(315),所述转轴(315)上呈前后对称结构套接有两个齿轮(308),所述齿轮(308)与链条(307)啮合连接,所述链条(307)上固设有刮板(309),所述刮板(309)与调节池(3)内部底面摩擦接触,所述调节池(3)内部左侧底面开设有斜槽(310),所述斜槽(310)后端设有清淤泵(311),所述清淤泵(311)上端与清淤管(305)相连通,所述调节池(3)前表面下端连通有排污口(312),位于左端的所述转轴(315)后端穿过清淤管(305)外壁延伸至内部并套接有叶轮A(313),所述叶轮A(313)右壁设有密封块(314),所述密封块(314)与清淤管(305)连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4)内部设有膜生物反应器主体(401),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主体(401)底面设有曝气块(402),所述曝气块(402)上表面呈矩形阵列结构开设有多个曝气口(403),所述曝气块(402)上表面后端呈线性等间距结构连通有多个曝气管(404),所述曝气管(404)上端通过T型管(405)连通有气泵(406),所述气泵(406)与主体(1)连接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主体(401)内部呈线性等间距结构滑动连接有多个MBR膜组件(407),所述MBR膜组件(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秉桦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格瑞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