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星复合气瓶封头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700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48
本申请涉及复合材料气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卫星复合气瓶封头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卫星复合气瓶封头,包括壳体以及接头,其中:壳体与接头通过电子束焊接;接头包括接头区和肩部补强区;壳体包括渐变过渡区、等壁厚薄膜区以及筒体区;肩部补强区与渐变过渡区平滑焊接,渐变过渡区与等壁厚薄膜区平滑渐变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TA1纯钛、TA3钛合金两种材料,满足封头壳体塑性内衬低周疲劳寿命的较高断裂延伸率高塑性要求,同时满足封头接头刚性约束的高强度要求,解决了塑性内衬在气瓶疲劳循环中鼓包、断裂、屈曲、疲劳裂纹、渗透等破坏和失效等问题,具有超薄壁、轻重量、结构精度高、与复合层应变位移匹配性好、低周疲劳寿命高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卫星复合气瓶封头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复合材料气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卫星复合气瓶封头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卫星推进分系统、流体管理系统、环控生保系统等均需要复合材料气瓶等压力容器产品,复合材料气瓶、推进剂贮箱等容器产品重量占分系统总重50~80%,因此航天领域对压力容器重量技术指标要求控制非常严格。
[0003]一般民用领域、航空、船舶、兵器等领域大都采用高疲劳寿命内衬壁厚较厚的复合材料气瓶,气瓶工作时,内衬处于弹性应力应变状态,结构设计相对简单。而在卫星、飞船、导弹等领域,由于复合材料气瓶的一次性应用特点,可设计为低周疲劳寿命、塑性工作、超薄壁内衬复合材料气瓶结构。
[0004]针对超薄壁内衬复合气瓶,气瓶工作时内衬处于塑性应力应变状态,气瓶疲劳循环中,内衬发生不均匀的大塑性应变行为,尤其是封头处螺旋纤维缠绕堆积、不断扩孔缠绕导致缠绕角变化以及缠绕张力的变化,导致内衬封头应力应变行为非常复杂,在气瓶充压、泄压过程中,极易发生内衬与复合层应变位移不协调而导致的内衬破坏和失效,包括内衬鼓包、断裂、屈曲、疲劳裂纹、渗透等问题。内衬由封头与筒体组成,内衬筒体属于均匀薄膜区弹塑性应力应变行为,因此封头结构设计与制造是气瓶研制的主要难点和关键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星复合气瓶封头及其制造方法,解决了塑性应力应变状态工作、低周疲劳寿命要求的异种材料超薄壁封头结构设计与制造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卫星复合气瓶封头,包括壳体以及接头,其中:壳体与接头通过电子束焊接;接头包括接头区和肩部补强区;壳体包括渐变过渡区、等壁厚薄膜区以及筒体区;肩部补强区与渐变过渡区平滑焊接,渐变过渡区与等壁厚薄膜区平滑渐变连接。
[0007]进一步的,接头区和肩部补强区的材料为TA3钛合金。
[0008]进一步的,TA3钛合金的屈服强度≥460MPa、抗拉强度≥540MPa、弹性模量≥107GPa、塑性模量≥1.3GPa、断裂延伸率≥15%。
[0009]进一步的,渐变过渡区、等壁厚薄膜区以及筒体区的材料为TA1纯钛。
[0010]进一步的,TA1纯钛的屈服强度≥290MPa、抗拉强度≥370MPa、弹性模量≥105GPa、塑性模量≥1.2GPa、断裂延伸率≥30%。
[0011]进一步的,电子束焊接的焊缝系数≥0.95。
[0012]进一步的,壳体外曲面旋转母线为椭圆曲线,内曲面旋转母线是以外曲面为基准的渐变增厚坐标点拟合曲线。
[0013]进一步的,等壁厚薄膜区与筒体区的壁厚相同,壁厚≤1mm。
[0014]进一步的,筒体区的圆度≤1mm,筒体区的高度≥10mm,筒体区的平面度≤1mm。
[0015]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造卫星复合气瓶封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采用TA1纯钛板材夹板热冲压工艺、车加工工艺完成封头壳体毛坯制造;步骤2:采用TA3钛合金棒材车加工工艺完成封头接头毛坯制造;步骤3:采用电子束焊接连接TA1纯钛封头壳体毛坯和TA3钛合金封头接头毛坯;步骤4:采用车加工工艺完成钛合金封头加工。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卫星复合气瓶封头及其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采用TA1纯钛、TA3钛合金两种材料,满足封头壳体塑性内衬低周疲劳寿命的较高断裂延伸率高塑性要求,同时满足封头接头刚性约束的高强度要求,解决了塑性内衬在气瓶疲劳循环中鼓包、断裂、屈曲、疲劳裂纹、渗透等破坏和失效等问题,具有超薄壁、轻重量、结构精度高、与复合层应变位移匹配性好、低周疲劳寿命高等优点。
[0018]2、本专利技术的渐变过渡区采用厚度与曲率平滑渐变过渡设计,解决了封头接头根部缠绕堆积、扩孔缠绕角变化、缠绕张力变化引起的内衬封头壳体与复合层应变位移协调性问题,封头采用封头壳体带筒段设计,解决了封头与筒体交界处焊缝应力集中的问题。封头等壁厚薄膜区、筒体区采用超薄等壁厚设计,满足卫星气瓶轻重量、高性能因子要求。
[0019]3、本专利技术采用封头接头毛坯和封头壳体毛坯先焊接后机加的工艺方案,解决封头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要求严苛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复合气瓶封头的示意图;
[0022]图中:1

壳体、11

渐变过渡区、12

等壁厚薄膜区、13

筒体区、2

接头、21

接头区、22

肩部补强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卫星复合气瓶封头,包括壳体1以及接头2,其中:壳体1与接头2通过电子束焊接;接头2包括接头区21和肩部补强区22;壳体1包括渐变过渡区11、等壁厚薄膜区12以及筒体区13;肩部补强区22与渐变过渡区11平滑焊接,渐变过渡区11与等壁厚薄膜区12平滑渐变连接。
[0025]具体的,卫星用复合气瓶要求质量轻、强度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气瓶性能因子定义为最大压力与容积的乘机再除以净重,卫星气瓶性能因子技术要求一般大于30km,因此气瓶需采用超薄壁塑性工作金属内衬高强碳纤维缠绕复合气瓶结构,内衬设计采用最大限度减重原则,内衬封头、筒体壳体壁厚最大限度减薄,重量最轻,才能达到最高的性能因
子设计要求。内衬封头壳体区需满足与复合层的应力应变协调性,内衬壳体属于低周疲劳寿命设计,根据Coffin

Manson低周疲劳循环理论,材料延伸率越大,低周疲劳寿命越高,因此壳体区域应选择高延伸率低强度金属材料。内衬封头接头区则需满足气瓶刚性固定约束条件,复合气瓶动力学载荷条件严酷,需采用高屈服强度低延伸率金属材料。并且超薄壁内衬缠绕技术对内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要求很高,采用传统的先机加、后焊接的工艺无法满足壳体结构精度要求,封头与筒体的交界处不仅存在薄膜应力,还存在弯曲应力等复杂应力状态,采用传统封头与筒体交界处焊接,也会导致焊缝应力集中,封头接头缠绕区由于纤维发挥系数较低,还需要采用结构补强设计。因此,根据上述设计要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卫星复合气瓶封头,整体采用接头2壳体1带筒段的设计方式,主要包括壳体1和接头2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复合气瓶封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接头,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接头通过电子束焊接;所述接头包括接头区和肩部补强区;所述壳体包括渐变过渡区、等壁厚薄膜区以及筒体区;所述肩部补强区与所述渐变过渡区平滑焊接,所述渐变过渡区与所述等壁厚薄膜区平滑渐变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复合气瓶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区和所述肩部补强区的材料为TA3钛合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复合气瓶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TA3钛合金的屈服强度≥460MPa、抗拉强度≥540MPa、弹性模量≥107GPa、塑性模量≥1.3GPa、断裂延伸率≥1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复合气瓶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过渡区、所述等壁厚薄膜区以及所述筒体区的材料为TA1纯钛。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卫星复合气瓶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TA1纯钛的屈服强度≥290MPa、抗拉强度≥370MPa、弹性模量≥105GPa、塑性模量≥1.2GPa、断裂延伸率≥3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斌赵积鹏马天驹顾森东刘志栋张建军张海张涛程彬王祥龙李玉峰徐涛杨文博王添张辉祖王喜龙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