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菌固态发酵生产马铃薯菌体蛋白饲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6320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菌固态发酵生产马铃薯菌体蛋白饲料的方法,包括原料配备、降解以及冷却凝固。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马铃薯渣蛋白含量低的问题,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将外加廉价无机氮源转化为易于针对马铃薯渣蛋白含量低的问题,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将外加廉价无机氮源转化为易于被动物利用的菌体蛋白,从而提升其营养及饲喂价值,相关规范标准的制订将为马铃薯渣制备饲料产品提供规程,推动马铃薯废渣的资源化相关规范标准的制订将为马铃薯渣制备饲料产品提供规程,推动马铃薯废渣的资源化。推动马铃薯废渣的资源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菌固态发酵生产马铃薯菌体蛋白饲料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饲料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多菌固态发酵生产马铃薯菌体蛋白饲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渣中含有糖苷生物碱,即龙葵素,不能直接转化为饲料,导致大量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尽管糖苷生物碱(龙葵素)不能直接转化为饲料,导致大量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尽管目前有部分牛羊养殖户采用煮熟马铃薯渣喂牛羊,但因糖苷生物碱耐高温,目前有部分牛羊养殖户采用煮熟马铃薯渣喂牛羊,但因糖苷生物碱耐高温,达不到育肥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菌固态发酵生产马铃薯菌体蛋白饲料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因糖苷生物碱耐高温,目前有部分牛羊养殖户采用煮熟马铃薯渣喂牛羊,但因糖苷生物碱耐高温,达不到育肥效果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菌固态发酵生产马铃薯菌体蛋白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05]M1、原料配备:多种原料按份量比具体如下:马铃薯渣600

832份、麸皮300

341份、蚕豆粉末121

200份、玉米秸秆粉末100

125份、纤维素酶15

30份、黑曲霉21

33份、康宁木酶22

31份、白地霉16

22份、产朊假丝酵母20

35份以及酿酒酵母22

31份;r/>[0006]M2、降解:具体步骤如下:
[0007]S1、开沟:根据畦宽,开设埋沟,沟宽62

78厘米,沟深22

27厘米;
[0008]S2、将马铃薯渣、麸皮、蚕豆粉末、玉米秸秆粉末以及纤维素酶倒入S1步骤中开设的沟中,上端浇水,水量刚好浸透上端的原料即可,在沟的上端铺设薄膜,薄膜的外表面用土壤铺实,土壤的厚度为2

3厘米厚即可,薄膜下的温度保持在20

25摄氏度的范围内,降解的时间控制在10

12小时的范围内;
[0009]S3、将S2步骤中形成的混合原料从沟中取出,放置在发酵罐中,向发酵罐中倒入黑曲霉以及康宁木酶,按照原料与水的比例为1:15的比例向发酵罐中加入水,保持水温在21

24摄氏度,每隔25分钟搅拌一次,使得黑曲霉以及康宁木酶之间形成的糖化菌剂实现糖化降解;
[0010]S4、在S3步骤实现对原料的糖化降解之后,向降解后的原料中加入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以及酿酒酵母,将发酵罐的气孔打开,将空气通入发酵罐的内部,提供菌种需要的氧气以及将内部菌种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的排出,同时将发酵罐内部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
[0011]M3、冷却凝固:在完成上述的步骤后,将饲料在室温下进行冷却,最后将冷却后的饲料通过输送带送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
[0012]优选的,马铃薯渣是在车间纤维离心筛分离后得到的马铃薯渣,且含水率为95%。
[0013]优选的,含水率为95%的马铃薯渣利用输送机运送至网袋压榨机内部进行二次脱水,脱水后的马铃薯渣含水率为65%。
[0014]优选的,将自然风干的玉米秸秆粉末按比例与马铃薯渣混合至水分含量46%。
[0015]优选的,压榨机在进行二次脱水时,内部的压榨压力为20Mpa。
[0016]优选的,马铃薯渣中的龙葵素的去除率为85%,蛋白质的含量增加,淀粉转化率92%。
[0017]优选的,在S2步骤将马铃薯渣、麸皮、蚕豆粉末、玉米秸秆粉末以及纤维素酶倒入S1步骤中开设的沟中,同时在沟的上端铺设薄膜,在薄膜的上端扎孔,实现热量的排出以及内部二氧化碳的排放。
[0018]优选的,薄膜上扎孔,应当注意薄膜上的泥土避免进入沟内。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针对马铃薯渣蛋白含量低的问题,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将外加廉价无机氮源转化为易于针对马铃薯渣蛋白含量低的问题,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将外加廉价无机氮源转化为易于被动物利用的菌体蛋白,从而提升其营养及饲喂价值,相关规范标准的制订将为马铃薯渣制备饲料产品提供规程,推动马铃薯废渣的资源化相关规范标准的制订将为马铃薯渣制备饲料产品提供规程,推动马铃薯废渣的资源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1
[0022]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菌固态发酵生产马铃薯菌体蛋白饲料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23]M1、原料配备:多种原料按份量比具体如下:马铃薯渣600份、麸皮300份、蚕豆粉末121份、玉米秸秆粉末100份、纤维素酶15份、黑曲霉21份、康宁木酶22份、白地霉16份、产朊假丝酵母20份以及酿酒酵母22份,所述马铃薯渣是在车间纤维离心筛分离后得到的马铃薯渣,且含水率为95%,含水率为95%的马铃薯渣利用输送机运送至网袋压榨机内部进行二次脱水,脱水后的马铃薯渣含水率为65%,将自然风干的玉米秸秆粉末按比例与马铃薯渣混合至水分含量46%,压榨机在进行二次脱水时,内部的压榨压力为20Mpa,马铃薯渣中的龙葵素的去除率为85%,蛋白质的含量增加,淀粉转化率92%。
[0024]M2、降解:具体步骤如下:
[0025]S1、开沟:根据畦宽,开设埋沟,沟宽62厘米,沟深22厘米;
[0026]S2、将马铃薯渣、麸皮、蚕豆粉末、玉米秸秆粉末以及纤维素酶倒入S1步骤中开设的沟中,上端浇水,水量刚好浸透上端的原料即可,在沟的上端铺设薄膜,薄膜的外表面用土壤铺实,土壤的厚度为2厘米厚即可,薄膜下的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的范围内,降解的时间控制在10小时的范围内,同时在沟的上端铺设薄膜,在薄膜的上端扎孔,实现热量的排出以及内部二氧化碳的排放,薄膜上扎孔,应当注意薄膜上的泥土避免进入沟内。
[0027]S3、将S2步骤中形成的混合原料从沟中取出,放置在发酵罐中,向发酵罐中倒入黑曲霉以及康宁木酶,按照原料与水的比例为1:15的比例向发酵罐中加入水,保持水温在21摄氏度,每隔25分钟搅拌一次,使得黑曲霉以及康宁木酶之间形成的糖化菌剂实现糖化降
解;
[0028]S4、在S3步骤实现对原料的糖化降解之后,向降解后的原料中加入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以及酿酒酵母,将发酵罐的气孔打开,将空气通入发酵罐的内部,提供菌种需要的氧气以及将内部菌种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的排出,同时将发酵罐内部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
[0029]M3、冷却凝固:在完成上述的步骤后,将饲料在室温下进行冷却,最后将冷却后的饲料通过输送带送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
[0030]针对马铃薯渣蛋白含量低的问题,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将外加廉价无机氮源转化为易于针对马铃薯渣蛋白含量低的问题,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将外加廉价无机氮源转化为易于被动物利用的菌体蛋白,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菌固态发酵生产马铃薯菌体蛋白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如下:M1、原料配备:多种原料按份量比具体如下:马铃薯渣600

832份、麸皮300

341份、蚕豆粉末121

200份、玉米秸秆粉末100

125份、纤维素酶15

30份、黑曲霉21

33份、康宁木酶22

31份、白地霉16

22份、产朊假丝酵母20

35份以及酿酒酵母22

31份;M2、降解:具体步骤如下:S1、开沟:根据畦宽,开设埋沟,沟宽62

78厘米,沟深22

27厘米;S2、将马铃薯渣、麸皮、蚕豆粉末、玉米秸秆粉末以及纤维素酶倒入S1步骤中开设的沟中,上端浇水,水量刚好浸透上端的原料即可,在沟的上端铺设薄膜,薄膜的外表面用土壤铺实,土壤的厚度为2

3厘米厚即可,薄膜下的温度保持在20

25摄氏度的范围内,降解的时间控制在10

12小时的范围内;S3、将S2步骤中形成的混合原料从沟中取出,放置在发酵罐中,向发酵罐中倒入黑曲霉以及康宁木酶,按照原料与水的比例为1:15的比例向发酵罐中加入水,保持水温在21

24摄氏度,每隔25分钟搅拌一次,使得黑曲霉以及康宁木酶之间形成的糖化菌剂实现糖化降解;S4、在S3步骤实现对原料的糖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兰张健虎
申请(专利权)人:西吉县万里淀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