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电梯井道混凝土构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622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电梯井道混凝土构件连接结构,它包括在方形标准层构件的底端与顶端四角分别预埋用于相互焊装呈直角形状的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第一钢板的上表面和第二钢板的下表面上分别设有加强钢筋,且所述第一钢板上还设有多个灌浆套筒与第二钢板上的多个连接钢筋分别对应配装;它采用在标准层构件上预埋相互焊装的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以及在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对应配装的灌浆套筒与连接钢筋的结构,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连接螺栓容易松动的缺陷,能实现连接牢固可靠;它广泛适用于混凝土构件安装作业配套使用。装作业配套使用。装作业配套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电梯井道混凝土构件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结构件,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电梯井道混凝土构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规范限制,原来的老旧住宅建筑均未设置电梯或预留电梯井道,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已经不能适应人民群众对无障碍和舒适性居住品质的追求,因此,对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已经成为居民的现实需求。
[0003]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兴起与发展,采用工厂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标准层构件,施工现场吊装完成电梯井道的建造方式得到普及推广;目前,在吊装电梯井道标准层构件时,需要将上下相邻两层的标准层构件单元在空中对接,随后在对接部位外侧加装覆盖层,再通过螺栓紧固实现上下单元的连接固定;由于电梯在上下运行过程中,可对电梯井道产生振动和冲击,容易使连接螺栓产生松动,导致连接不牢固,从而影响到电梯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电梯井道混凝土构件连接结构,它采用在标准层构件底端与顶端四角分别预埋有用于相互焊装的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以及在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对应配装的灌浆套筒与连接钢筋的结构,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连接螺栓容易松动的缺陷,能实现上下相邻标准层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稳定性好,强度高,同时整体结构科学合理、简单紧凑,安装和使用方便,市场前景广阔,便于推广使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装配式电梯井道混凝土构件连接结构,它包括在方形标准层构件的底端四角与顶端四角分别预埋有用于相互焊装的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的截面呈直角形,所述第一钢板的上表面和第二钢板的下表面上分别设有若干加强钢筋,且所述第一钢板上还设有多个灌浆套筒与第二钢板上的多个连接钢筋分别对应配装。
[0006]为了实现结构、效果优化,其进一步的措施是:所述第一钢板的底面外缘设有下底焊接坡口。
[0007]所述第二钢板的顶面外缘设有上表焊接坡口。
[0008]所述每个灌浆套筒上分别设有一个或两个灌浆口。
[0009]所述灌浆口外露于标准层构件的侧壁上。
[0010]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0011](Ⅰ)本技术采用在方形标准层构件的底端与顶端四角分别预埋用于相互焊装的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并结合在钢板外缘分别设置焊接坡口,可使上下相邻标准层构件之间的焊装连接牢固可靠,并有利于提高电梯井道整体吊装的抗震抗冲击性能,从而解决
了现有技术螺栓连接存在容易松动的问题;
[0012](Ⅱ)本技术采用在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对应配装的灌浆套筒与连接钢筋,电梯井道吊装过程中,通过连接钢筋与灌浆套筒插装定位,可使上下相邻标准层构件的安装过程更加稳定可靠,能有效节省吊装时间,降低高空作业的危险和难度系数,并方便后续焊接施工作业;
[0013](Ⅲ)本技术采用预埋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以及连接钢筋与灌浆套筒插装后再浇筑混凝土固化成型的紧固连接方式,通过结合两种紧固连接方式,可使电梯井道中上下相邻标准层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稳定性好,强度高,同时工艺简单、施工便捷、质量可靠,有利于节省安装工期,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并且不会产生建筑垃圾,吊装过程绿色环保,能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各项要求;
[0014](Ⅳ)本技术采用在标准层构件底端与顶端四角分别预埋有用于相互焊装的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以及在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对应配装的灌浆套筒与连接钢筋的结构,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连接螺栓容易松动的缺陷,能实现上下相邻标准层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稳定性好,强度高,同时整体结构科学合理、简单紧凑,安装和使用方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15]本技术广泛适用于混凝土构件安装作业配套使用。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标准层构件,2

第一钢板,21

下底焊接坡口,3

连接钢筋,4

第二钢板,41

上表焊接坡口,5

加强钢筋,6

灌浆套筒,61

灌浆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配式电梯井道混凝土构件连接结构,它包括在方形标准层构件1的底端四角与顶端四角分别预埋有用于相互焊装的第一钢板2与第二钢板4,所述第一钢板2与第二钢板4的截面呈直角形,所述第一钢板2的上表面和第二钢板4的下表面上分别设有若干加强钢筋5,且所述第一钢板2上还设有多个灌浆套筒6与第二钢板4上的多个连接钢筋3分别对应配装;吊装时,先将上层标准层构件1中第一钢板2上的灌浆套筒6与相邻下层标准层构件1中第二钢板4上的连接钢筋3对应套装,接着将上层标准层构件1中第一钢板2与相邻下层标准层构件1中对应的第二钢板4采用焊接方式紧固连接,再向灌浆套筒6内浇筑混凝土固化成型,从而实现上下相邻标准层构件1的定位紧固连接。
[0022]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中所述第一钢板2的底面外缘设有下底焊接坡口21,所述第二钢板4的顶面外缘设有上表焊接坡口41,通过设置焊接坡口,既方便焊接作业,又能保障焊缝连接牢固可靠;一般选择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4的厚度尺寸为20mm,而焊接
坡口的高度尺寸为10mm,坡口角度为55~60
°
,能保障焊接紧固连接的强度;所述每个灌浆套筒6上分别设有一个或两个灌浆口61,所述灌浆口61外露于标准层构件1的侧壁上,通过灌浆口61可向灌浆套筒6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固化后,可使连接钢筋3与灌浆套筒6紧固连接,从而加强了电梯井道中相邻标准层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及稳定性。
[0023]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中标准层构件1采用混凝土钢筋一体浇筑而成,有利于提高标准层构件1的承重和抗震抗冲击能力,从而满足电梯井道的运行要求;所述标准层构件1浇筑之前,需将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4分别连接于标准层构件中钢筋架的底端与顶端四角,并将加强钢筋5、连接钢筋3、灌浆套筒6对应设置于第一钢板2与第二钢板4上,待浇筑的混凝土固化后,所述第一钢板2经加强钢筋紧5紧固定位在标准层构件1的底端四角上,而所述第二钢板4经加强钢筋5紧固定位在标准层构件1的顶端四角上;本技术中标准层构件1可采用工厂内预制,运输至施工现场安装,可有效缩短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电梯井道混凝土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方形标准层构件(1)的底端四角与顶端四角分别预埋有用于相互焊装的第一钢板(2)与第二钢板(4),所述第一钢板(2)与第二钢板(4)的截面呈直角形,所述第一钢板(2)的上表面和第二钢板(4)的下表面上分别设有若干加强钢筋(5),且所述第一钢板(2)上还设有多个灌浆套筒(6)与第二钢板(4)上的多个连接钢筋(3)分别对应配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电梯井道混凝土构件连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湖大华声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