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足踝术后功能锻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602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足踝术后功能锻炼器,托架和鞋托板,托架具有水平段以及前端向上翘起的弧形段,托架的左右两侧设有导轨,导轨内均设有滚轮,两个滚轮之间连接有横杆,滚轮可相对于横杆转动,鞋托板固定安装于横杆,托架的后端与横杆之间设有弹力带,鞋托板设有绑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便,将该锻炼器放置于床上,患者仰卧位,患足固定于鞋托板上,健侧屈膝支撑位以辅助患侧活动,患足用力踩蹬带有弹力带的鞋托板沿具有弧形段的导轨滑动,通过弹力带的阻挡以实现主动抗阻训练,该锻炼器可帮助卧床期间功能锻炼,满足患者围手术期不能负重期间的康复需要,弧形导轨和弹力带抗阻设计符合生物力学特点,符合骨科加速康复理念。念。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足踝术后功能锻炼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器械
,更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足踝术后功能锻炼器。

技术介绍

[0002]足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到踝关节上,行走时的负荷值约为人体质量的5倍。随着体育赛事及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足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调查显示,目前每年踝关节骨折的发病率为174人/10万,是成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足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三者缺一不可。足踝关节的骨折不仅需要良好的解剖复位固定,同时也需要积极的术后康复锻炼。即使手术解剖复位良好,术后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足踝关节功能障碍(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等)。所以,术后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是改善足踝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
[0003]目前医院和康复机构使用的足踝关节康复器械种类繁多,这些足踝关节康复器械具有一定训练效果,但是大都存在体型相对较大、操作繁杂、采购成本较高等不足,且大多需要患者站立使用。足踝骨折术后要鼓励患者进行足踝关节的主动屈伸功能锻炼,以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后遗症。然而术后患者疼痛,惧痛心理作用下不能主动锻炼,如又需要患者站立做康复锻炼,更加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现有的康复支具/器,大多将力度设置为恒定的,会强迫患者被动锻炼,这样也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且有些康复支具/器的结构不合理,不符合人体迈步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作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的用于足踝术后功能锻炼器,该锻炼器轻便,可放置于床上,便于患者卧床期间行患足的主动功能康复练习。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足踝术后功能锻炼器,其包括托架和鞋托板,托架具有水平段以及前端向上翘起的弧形段,托架的左右两侧设有导轨,导轨内均设有滚轮,两个滚轮之间连接有横杆,滚轮可相对于横杆转动,鞋托板固定安装于横杆,托架的后端与横杆之间设有弹力带。由此,该锻炼器操作非常简单方便,将该锻炼器放置于床上,患者仰卧位,患足固定于鞋托板上,健侧屈膝支撑位以辅助患侧活动,患足用力踩蹬带有弹力带的鞋托板、横杆向前推动,滚轮沿导轨向前滚动,患者可以自主用力将弹力带向前拉伸推动,托架具有水平段和上翘的弧形段,在水平段时患者用力较小,至弧形段时,患者所需用力渐渐增加,通过弹力带的阻挡以实现主动抗阻训练,且上翘的弧形段符合人体迈步的角度,患者可以慢慢推动鞋托板,沿着导轨行足踝的主动抗阻康复训练。该锻炼器可帮助卧床期间功能锻炼,满足患者围手术期不能负重期间的康复需要,通过弧形导轨和弹力带抗阻设计符合生物力学特点,符合骨科加速康复理念。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托架的前端顶部设有上盖板,托架的后端设有挡块,横杆设有
第一连接环,挡块设有第二连接环,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位置呈前后对齐,弹力带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由此,托架前后端的上盖板和挡块,既方便了滚轮的安装,也可以在滚轮装配于导轨后,防止滚轮滑出。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轨内设有齿条,滚轮的外壁上设有与齿条配合锯齿。由此,滚轮在沿导轨滚动时,通过齿条和滚轮的锯齿啮合,可以确保滚轮滚动时的平稳性,也可防止在不使用该锻炼器时,滚轮任意滚动。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滚轮的外壁上套设有橡胶圈层。由此,通过在滚轮外覆盖橡胶圈层,可增加与导轨的接触面积,防止在不使用该锻炼器时,滚轮任意滚动,提高滚轮滚动的平稳性。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轨的前后两端分别嵌有第一防撞块和第二防撞块,上盖板覆盖第一防撞块,挡块覆盖第二防撞块。由此,在滚轮装配于导轨后,在导轨两端嵌入第一防撞块和第二防撞块,在滚轮滚动至托架的前后端时,起到缓冲作用,提高舒适度。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托板通过固定块组件安装于横杆,固定块组件包括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通过螺丝连接、且形成供横杆安装的孔位,上固定块的顶部为平面板,平面板通过螺丝与鞋托板连接,鞋托板设有绑带。由此,上固定块顶部的平面板结构,便于鞋托板的安装,患足放置于鞋托板上并通过绑带固定,患足施力推动鞋托板时,横杆随鞋托板移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生产成本低,将该用于足踝术后功能锻炼器放置于床上,患者仰卧位,患足固定于鞋托板上,健侧屈膝支撑位以辅助患侧活动,患足用力踩蹬带有弹力带的鞋托板沿具有弧形段的导轨滑动,通过弹力带的阻挡以实现主动抗阻训练,该锻炼器可帮助卧床期间功能锻炼,满足患者围手术期不能负重期间的康复需要,弧形导轨和弹力带抗阻设计符合生物力学特点,符合骨科加速康复理念。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足踝术后功能锻炼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托架、滚轮、横杆、固定块组件和第一连接环的连接示意图;
[0014]图3是导轨与滚轮采用齿条锯齿啮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滚轮外包覆橡胶圈层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所述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足踝术后功能锻炼器,其包括托架1和鞋托板2,托架1具有水平段11以及前端向上翘起的弧形段12,托架1的左右两侧各开设有一条导轨13,导轨13与托架1的上轮廓线一致,导轨13也是具有由水平段11过渡至上翘的弧形段12。两条导轨13内均有一个滚轮3,滚轮3可在导轨13内滚动,两个滚轮3之间连接有一根横杆4,滚轮3与横杆4之间安装有轴承30,滚轮3可相对于横杆4转动。鞋托板2固定安装于横杆4,托架1的后端与横杆4之间设有弹力带5。患足置于鞋托板2上,患者可以自主用力向前推动横杆4,将弹力带5向前拉伸推动,滚轮3沿导轨13向前滚动,进行足踝关
节的前后移动式屈伸康复锻炼,鞋托板2不分左右,左右脚均可使用。
[0018]如图1所示,托架1的前端顶部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上盖板14,托架1的后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挡块15。托架1前后端的上盖板14和挡块15,既方便了滚轮3的安装,也可以在滚轮3装配于导轨13后,防止滚轮3滑出。横杆4上通过定位销61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6。挡块15靠托架1的一侧通过燕尾结构安装有第二连接环7,第二连接环7安装后通过螺丝与挡块15锁紧固定。第一连接环6与第二连接环7位置呈前后对齐,弹力带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环6和第二连接环7,弹力带5可采用双层环状结构,可加设多个调节扣(图未示出),以适用于不同患者,也便于后期更换弹力带5。
[0019]如图2所示,导轨13的前后两端分别嵌有第一防撞块16和第二防撞块17,上盖板14覆盖第一防撞块16,挡块15覆盖第二防撞块17。在滚轮3装配于导轨13后,在导轨13两端嵌入第一防撞块16和第二防撞块17,在滚轮3滚动至托架1的前后端时,起到缓冲作用,提高舒适度。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足踝术后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1)和鞋托板(2),所述托架(1)具有水平段(11)以及前端向上翘起的弧形段(12),所述托架(1)的左右两侧设有导轨(13),所述导轨(13)内均设有滚轮(3),两个所述滚轮(3)之间连接有横杆(4),所述滚轮(3)可相对于横杆(4)转动,所述鞋托板(2)固定安装于横杆(4),所述托架(1)的后端与横杆(4)之间设有弹力带(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足踝术后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1)的前端顶部设有上盖板(14),所述托架(1)的后端设有挡块(15),所述横杆(4)设有第一连接环(6),所述挡块(15)设有第二连接环(7),所述第一连接环(6)与第二连接环(7)位置呈前后对齐,所述弹力带(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环(6)和第二连接环(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足踝术后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博陈在飞吴文旭张婷李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