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式缠绕滤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5874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蜂窝式缠绕滤芯,涉及家用自来水前置过滤器领域,包括滤芯外壳和滤芯本体,所述滤芯本体包括底座、端盖、多孔安装骨架管、纺织纤维纱层、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和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内侧等距设有毛刷条,所述毛刷条一端与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外壁接触,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下端外壁螺纹连接有沉淀槽,所述沉淀槽底部与底座内部下方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上方设有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与端盖外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和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配合多孔安装骨架管外侧纺织纤维纱层缠绕形成外置缠绕滤芯体,滤芯本体形成多级过滤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滤芯本体的过滤效果。过滤效果。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窝式缠绕滤芯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自来水前置过滤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窝式缠绕滤芯。

技术介绍

[0002]家用自来水在自来水厂内大多数只经过简单过滤消毒就被输送至家庭用水系统中,水中还存在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铁锈、泥沙、胶体等颗粒物,细菌、异味、农药残留、余氯、重金属离子等等;而且经过管道远距离的运输,输水管道的生锈、老化以及所滋生的藻类、细菌等,均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自来水再进行层层过滤,目前采取措施最多的就是净水器;
[0003]净水器滤芯是净水器的重要过滤部件,目前的蜂窝式缠绕滤芯的过滤效果一般,无法进行多级过滤,长期使用后过滤通路容易被杂质堵塞,导致过滤效果逐渐变弱,直至过滤失效;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蜂窝式缠绕滤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窝式缠绕滤芯,通过设置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和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配合多孔安装骨架管外侧纺织纤维纱层缠绕形成外置缠绕滤芯体,滤芯本体形成多级过滤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滤芯本体的过滤效果。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蜂窝式缠绕滤芯,包括滤芯外壳和滤芯本体,所述滤芯本体装配在滤芯外壳内,所述滤芯本体包括底座、端盖、多孔安装骨架管、纺织纤维纱层、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和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所述底座装配在滤芯外壳内部,且底部与滤芯外壳磁性连接,所述多孔安装骨架管底部与底座内侧螺纹安装,所述多孔安装骨架管顶部与端盖内侧螺纹安装,所述纺织纤维纱层缠绕设置在多孔安装骨架管外侧,形成外置缠绕滤芯体,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设置在多孔安装骨架管内侧,所述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设置在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内侧,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内侧等距设有毛刷条,所述毛刷条一端与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外壁接触,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下端外壁螺纹连接有沉淀槽,所述沉淀槽底部与底座内部下方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上方设有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与端盖外壁滑动连接。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旋转部件包括旋转盖帽、延伸套管和定位销,所述旋转盖帽内侧设有延伸套管,所述延伸套管底部等距设有定位销,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上端设有与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孔。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和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均包括片状碳化无纺布和缠绕架,所述片状碳化无纺布缠绕设置在缠绕架上。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上的片状碳化无纺布缠绕形成的过滤孔直径大于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上的片状碳化无纺布缠绕形成的过滤孔直径。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内侧设有支撑架体,所述支撑架体包
括中心柱、辐射杆和弧形顶片,所述中心柱设置在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内侧中间位置处,所述辐射杆等距设置在中心柱外侧,所述弧形顶片设置在辐射杆一端,且一侧与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内侧壁连接。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上设有固定孔,所述纺织纤维纱层上设有吸附环,所述吸附环通过连接件与固定孔安装,且内侧设有吸附槽。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和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配合多孔安装骨架管外侧纺织纤维纱层缠绕形成外置缠绕滤芯体,滤芯本体形成多级过滤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滤芯本体的过滤效果,通过在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内侧等距设有毛刷条,并配合旋转部件,可以通过转动旋转盖帽来实现带动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转动,从而实现利用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内侧的毛刷条对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表面进行清扫,可以有效清除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表面的杂质,避免杂质堵塞影响过滤效果,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滤芯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实施例一中本技术滤芯本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滤芯本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旋转部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0018]图6为实施例二中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实施例二中本技术滤芯本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8为实施例二中本技术吸附环结构示意图;
[0021]图9为实施例二中本技术固定孔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2]其中:1、滤芯外壳;2、滤芯本体;3、底座;4、端盖;5、多孔安装骨架管;6、纺织纤维纱层;7、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8、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9、毛刷条;10、沉淀槽;11、旋转部件;12、旋转盖帽;13、延伸套管;14、定位销;15、定位孔;16、片状碳化无纺布;17、缠绕架;18、中心柱;19、辐射杆;20、弧形顶片;21、固定孔;22、吸附环;23、吸附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4]实施例一
[0025]根据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蜂窝式缠绕滤芯,包括滤芯外壳1和滤芯本体2,所述滤芯本体2装配在滤芯外壳1内,所述滤芯本体2包括底座3、端盖4、多孔安装骨架管5、纺织纤维纱层6、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7和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8,所述底座3装配在滤芯外壳1内部,且底部与滤芯外壳1磁性连接,所述多孔安装骨架管5底部与底座3内侧螺纹安装,所述多孔安装骨架管5顶部与端盖4内侧螺纹安装,所述纺织纤维纱层6缠绕设置在多孔安装骨架管5外侧,形成外置缠绕滤芯体,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7设置在多孔安装骨架管5内侧,所述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8设置在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7内侧,所述第一内置缠绕
滤芯体7内侧等距设有毛刷条9,所述毛刷条9一端与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8外壁接触,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7下端外壁螺纹连接有沉淀槽10,所述沉淀槽10底部与底座3内部下方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7上方设有旋转部件11,所述旋转部件11与端盖4外壁滑动连接。
[0026]所述旋转部件11包括旋转盖帽12、延伸套管13和定位销14,所述旋转盖帽12内侧设有延伸套管13,所述延伸套管13底部等距设有定位销14,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7上端设有与定位销14相适配的定位孔15。
[0027]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7和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8均包括片状碳化无纺布16和缠绕架17,所述片状碳化无纺布16缠绕设置在缠绕架17上。
[0028]所述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8上的片状碳化无纺布16缠绕形成的过滤孔直径大于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7上的片状碳化无纺布16缠绕形成的过滤孔直径。
[0029]所述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8内侧设有支撑架体,所述支撑架体包括中心柱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式缠绕滤芯,包括滤芯外壳(1)和滤芯本体(2),所述滤芯本体(2)装配在滤芯外壳(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本体(2)包括底座(3)、端盖(4)、多孔安装骨架管(5)、纺织纤维纱层(6)、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7)和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8),所述底座(3)装配在滤芯外壳(1)内部,且底部与滤芯外壳(1)磁性连接,所述多孔安装骨架管(5)底部与底座(3)内侧螺纹安装,所述多孔安装骨架管(5)顶部与端盖(4)内侧螺纹安装,所述纺织纤维纱层(6)缠绕设置在多孔安装骨架管(5)外侧,形成外置缠绕滤芯体,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7)设置在多孔安装骨架管(5)内侧,所述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8)设置在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7)内侧,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7)内侧等距设有毛刷条(9),所述毛刷条(9)一端与第二内置缠绕滤芯体(8)外壁接触,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7)下端外壁螺纹连接有沉淀槽(10),所述沉淀槽(10)底部与底座(3)内部下方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置缠绕滤芯体(7)上方设有旋转部件(11),所述旋转部件(11)与端盖(4)外壁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式缠绕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11)包括旋转盖帽(12)、延伸套管(13)和定位销(14),所述旋转盖帽(12)内侧设有延伸套管(13),所述延伸套管(13)底部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锐曾祥孙孙昌梅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乐透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