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厢式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584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厢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厢体、充氧单元、生物流化床、脱膜单元、过滤单元,充氧单元位于厢体内,进气口接有鼓风机,充氧单元连接生物流化床,生物流化床内有好氧生物载体,生物流化床连接过滤单元;生物流化床中部引出再生管,再生管连接脱膜单元,脱膜单元出口连接生物流化床回流口;通过在厢体内设置充氧单元、生物流化床和脱膜单元,可通过安装在运输底盘上根据需要快速移动至污水处理点,将产生的污水快速高效处理,过滤装置能够将生物处理后的废水快速固液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于小乡镇排量小、分布广的污水产生特点,处理效果好,速度快,可便捷移动。动。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厢式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一体化厢式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每天在城镇农村等地区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有效满足城市的集中式大排量污水处理工作,但对于小乡镇内小排量、分布广的污水却并不兼容,且现有技术中缺少针对小乡镇特点的便于移动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厢式污水处理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厢体、充氧单元、生物流化床、脱膜单元、过滤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充氧单元位于所述厢体内,所述充氧单元上有进水口和进气口,所述进气口接有鼓风机,所述充氧单元出口通过输送管连接所述生物流化床,所述输送管上装有输送泵,所述生物流化床内有好氧生物载体,所述生物流化床出口通过出液管连接过滤单元,所述出液管上有转子泵,所述过滤单元上有出水口和污泥排放口;所述转子泵出口管道通过三通管件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出口连接所述进水口;所述生物流化床中部引出再生管,所述再生管上装有再生阀,所述再生管连接绞龙输送机后与脱膜单元相连,所述脱膜单元出口通过再生回流管连接生物流化床回流口,所述再生回流管上有回流阀;所述再生阀、所述回流阀为电磁阀,所述充氧单元、所述生物流化床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厢体外顶部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厢体内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内还包括微处理器和蓄电池,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脱膜单元 、所述再生阀、所述回流阀、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输送泵、所述转子泵、所述绞龙输送机电性相连。
[000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氧单元内有气液接触板,所述气液接触板上有筛孔,一侧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在所述气液接触板上有溢流堰,所述气液接触板有多组在所述充氧单元内交替设置,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充氧单元上部,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充氧单元下部。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子泵与所述过滤单元进口之间设有止回阀。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单元内设有滤网,所述滤网倾斜设置。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绞龙输送机外侧有密闭壳体;所述脱膜单元采用叶轮式脱膜装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物流化床和所述脱膜单元通过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厢体内。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厢体内设置充氧单元、生物流化床和脱膜单元,可通过安装在运输底盘上根据 需要快速移动至污水处理点,将产生的污水快速
高效处理,过滤装置能够将生物处理后的废水快速固液分离;本技术使用于小乡镇排量小、分布广的污水产生特点,处理效果好,速度快,可便捷移动。
[0010]进一步的,过滤单元内滤网倾斜设置,不仅利用切向流原理能够实现快速过滤还能明显较小滤网的堵塞情况,过滤单元进口前端的止回阀能够有效避免处理完成后对滤网的反向冲洗时冲洗水倒流。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

厢体、2

充氧单元、3

生物流化床、4

脱膜单元、5

过滤单元、6

控制单元、7

进水口、8

气液接触板、9

导流板、10

进气口、11

输送泵、12

输送管、13

出液管、14

转子泵、15

止回阀、16

滤网、17

出水口、18

污泥排放口、19

回流管、20

再生管、21

再生阀、22

再生回流管、23

绞龙输送机、24

回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
[0014]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厢式污水处理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厢体1、充氧单元2、生物流化床3、脱膜单元4、过滤单元5和控制单元6,所述充氧单元2位于所述厢体1内,所述充氧单元2上有进水口7和进气口10,所述进气口10接有鼓风机,所述充氧单元2出口通过输送管12连接所述生物流化床3,所述输送管12上装有输送泵11,所述生物流化床3内有好氧生物载体,所述生物流化床3出口通过出液管13连接过滤单元5,所述出液管13上有转子泵14,所述过滤单元5上有出水口17和污泥排放口18;所述转子泵14出口管道通过三通管件连接有回流管19,所述回流管19出口连接所述进水口7;所述生物流化床3中部引出再生管20,所述再生管20上装有再生阀21,所述再生管20连接绞龙输送机23后与脱膜单元4相连,所述脱膜单元4出口通过再生回流管22连接生物流化床3回流口,所述再生回流管22上有回流阀24;所述再生阀21、所述回流阀24为电磁阀,所述充氧单元2、所述生物流化床3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厢体1外顶部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厢体1内有控制单元6,所述控制单元6内还包括微处理器和蓄电池,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脱膜单元4 、所述再生阀21、所述回流阀24、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输送泵11、所述转子泵14、所述绞龙输送机23电性相连。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氧单元2内有气液接触板8,所述气液接触板8上有筛孔,一侧装有导流板9,所述导流板9在所述气液接触板8上有溢流堰,所述气液接触板8有多组在所述充氧单元2内交替设置,所述进水口7位于所述充氧单元2上部,所述进气口10位于所述充氧单元2下部。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子泵14与所述过滤单元5进口之间设有止回阀15。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单元5内设有滤网16,所述滤网16倾斜设置。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绞龙输送机23外侧有密闭壳体;所述脱膜单元4采用叶轮式脱膜装置。
[001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物流化床3和所述脱膜单元4通过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厢体1内。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厢体1安装在运输底盘上送往污水处理点,将经初步过滤的生活污水经进水口7送入充氧单元2,鼓风机从进气口10向充氧单元2内送入空气,污水在导流板9的作用下在气液接触板8上形成一定液位后向下级气液接触板8流动,送入充氧单元2的空气在气液接触板8下方形成一定的压力避免漏液,同时空气透过筛孔向上与污水充分接触,保证充氧效果,充氧后的污水在输送泵11的作用下沿输送管12进入生物流化床3进行生物处理,处理后的一部分水通过回流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厢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厢体(1)、充氧单元(2)、生物流化床(3)、脱膜单元(4)、过滤单元(5)和控制单元(6),所述充氧单元(2)位于所述厢体(1)内,所述充氧单元(2)上有进水口(7)和进气口(10),所述进气口(10)接有鼓风机,所述充氧单元(2)出口通过输送管(12)连接所述生物流化床(3),所述输送管(12)上装有输送泵(11),所述生物流化床(3)内有好氧生物载体,所述生物流化床(3)出口通过出液管(13)连接过滤单元(5),所述出液管(13)上有转子泵(14),所述过滤单元(5)上有出水口(17)和污泥排放口(18);所述转子泵(14)出口管道通过三通管件连接有回流管(19),所述回流管(19)出口连接所述进水口(7);所述生物流化床(3)中部引出再生管(20),所述再生管(20)上装有再生阀(21),所述再生管(20)连接绞龙输送机(23)后与脱膜单元(4)相连,所述脱膜单元(4)出口通过再生回流管(22)连接生物流化床(3)回流口,所述再生回流管(22)上有回流阀(24);所述再生阀(21)、所述回流阀(24)为电磁阀,所述充氧单元(2)、所述生物流化床(3)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厢体(1)外顶部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厢体(1)内有控制单元(6),所述控制单元(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阳阳王凯森李建宗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启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