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穿刺器组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518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胸腔镜穿刺器组套,由相配合使用的A穿刺器和B穿刺器组成;所述A穿刺器包括A穿刺芯和A套管;所述B穿刺器包括B穿刺芯和B套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胸腔镜穿刺器组套由配合使用的A穿刺器和B穿刺器组成,A穿刺器和B穿刺器处于配合状态下,两套管上的管体间隔距离D很小(不超过1.5mm),从而在进行手汗症这样的手术时,做一个1cm左右的胸部切口就能放入两个穿刺器(A穿刺器和B穿刺器),建立手术操作通道,术后切口缝合后较为美观,且疼痛较两切口改善明显,患者术后感官更佳。患者术后感官更佳。患者术后感官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胸腔镜穿刺器组套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胸腔穿刺器组套。

技术介绍

[0002]胸腔镜是用来观察胸腔内情况的一种医疗器械,胸腔镜的使用往往需要配合胸腔镜穿刺器。
[0003]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胸腔镜穿刺器是沿用腹腔镜穿刺器,几乎能满足胸腔内微创手术需求。在进行手汗症手术这样的胸腔内微创手术时,需要5mm胸腔镜及腔镜操作器械共同进入胸腔操作,这就需要使用两套胸腔镜穿刺器实现,而现有的胸腔镜穿刺器由穿刺芯和套管组成,穿刺芯和套管上的限位帽均为圆形(结构如图10所示),很难适用于单个小切口(直径0.5cm至1cm左右)的操作通道建立,其操作通道建立需要两个小切口,或者一个较大的切口才能满足手术需求,这对术后的感管、疼痛、住院时间等均带来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新型提供了一种胸腔镜穿刺器组套,使用该胸腔镜穿刺器组套进行像手汗症这样的手术时,手术人员可以将A穿刺器和B穿刺器配合在一起使用,手术时只需做一个1cm左右的胸部切口的情况下就能放入两个5mm内径的穿刺器,便能够满足5mm胸腔镜及腔镜操作器械共同进入胸腔操作,切口缝合后比较美观,且疼痛较两切口得到改善,患者术后感官更佳。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6]胸腔镜穿刺器组套,由相配合使用的A穿刺器和B穿刺器组成;所述A穿刺器包括A穿刺芯和A套管;所述A穿刺芯包括A芯杆,A芯杆的一端设有A锥形针头,A芯杆的另一端设有A芯体限位帽;所述A套管包括A管体,A管体的一端设有A管体限位帽;所述B穿刺器包括B穿刺芯和B套管;所述B穿刺芯包括B芯杆,B芯杆的一端设有B锥形针头,B芯杆的另一端设有B芯体限位帽;所述B套管包括B管体,B管体的一端设有B管体限位帽;所述A管体限位帽的侧部加工有A套管配合面,对应的,所述B管体限位帽的侧部设有用于和A套管配合面配合的B套管配合面;所述A套管配合面和所述B套管配合面配合时,所述A管体和所述B管体的间隔距离D不超过1.5mm;所述A芯体限位帽和B芯体限位帽的形状及尺寸满足:在所述A套管配合面和所述B套管配合面配合时,所述A穿刺芯能够在A套管中插入至A芯体限位帽与A管体限位帽相抵,同时,所述B穿刺芯能够在B套管中插入至B芯体限位帽与B管体限位帽相抵。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胸腔镜穿刺器组套由配合使用的A穿刺器和B穿刺器组成,A穿刺器和B穿刺器处于配合状态下,两套管上的管体间隔距离D很小(不超过1.5mm),从而在进行手汗症这样的手术时,做一个1cm左右的胸部切口就能放入两个穿刺器(A穿刺器和B穿刺器),建立手术操作通道,术后切口缝合后较为美观,且疼痛较两切口改善明显,患者术后感官更佳。
[0008]作为优化,前述的胸腔镜穿刺器组套中,所述A芯体限位帽侧部设有A芯体配合面,
对应的,所述B芯体限位帽的侧部设有B芯体配合面;在所述A套管配合面和所述B套管配合面配合时,所述A穿刺芯和所述B穿刺芯分别在A套管和在B套管中插入到底后,A芯体配合面和B芯体配合面形成配合。由此,操作时,A芯体配合面和B芯体配合面形成配合,具有相互限位作用,易于操作。
[0009]作为优化,前述的胸腔镜穿刺器组套中,所述A芯体限位帽和所述A管体限位帽形状相同,所述A芯体限位帽的尺寸比所述A管体限位帽的尺寸大;所述B芯体限位帽和所述B管体限位帽形状相同,所述B芯体限位帽的尺寸比所述B管体限位帽的尺寸大。这样的设计方便手术操作过程中从A套管或者B套管中相应的将A穿刺芯或者B穿刺芯取出,提高手术效率。
[0010]作为优化,前述的胸腔镜穿刺器组套中,所述A套管配合面和所述B套管配合面为可以重合的直线型。将配合面设计成直线型,相对于曲线型更容易制造。
[0011]作为优化,前述的胸腔镜穿刺器组套中,所述A穿刺器构造及尺寸和所述B穿刺器构造及尺寸相同。A穿刺器和B穿刺器采用相同的构造及尺寸设计,实现了A穿刺器和B穿刺器零件通用,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胸腔镜穿刺器组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中的胸腔镜穿刺器组套的结构示意图(剖视);
[0014]图3是本技术中的A穿刺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中的A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中的B穿刺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本技术中的B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是实施例1中的胸腔镜穿刺器组套的结构示意图(剖视);
[0019]图8是实施例2中的胸腔镜穿刺器组套的结构示意图(S型曲线状);
[0020]图9是实施例3中的胸腔镜穿刺器组套的结构示意图(带硅胶套);
[0021]图10是常规的胸腔镜穿刺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的标记为:1

A穿刺芯,101

A芯杆、102

A锥形针头、103

A芯体限位帽;2

A套管,201

A管体、202

A管体限位帽、2021

A套管配合面;3

B穿刺芯,301

B芯杆、302

B锥形针头、303

B芯体限位帽;4

B套管,401

B管体、402

B管体限位帽、4021

B套管配合面;5

A硅胶套;6

B硅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申请限制的依据。以下没有具体说明的内容均为本领域技术常识。
[0024]参见图1

9,本技术的胸腔镜穿刺器组套,由相配合使用的A穿刺器和B穿刺器组成;所述A穿刺器包括A穿刺芯1和A套管2;所述A穿刺芯1包括A芯杆101,A芯杆101的一端设有A锥形针头102,A芯杆101的另一端设有A芯体限位帽103;所述A套管2包括A管体201,A管体201的一端设有A管体限位帽202;所述B穿刺器包括B穿刺芯3和B套管4;所述B穿刺芯3包括B芯杆301,B芯杆301的一端设有B锥形针头302,B芯杆301的另一端设有B芯体限位帽
303;所述B套管4包括B管体401,B管体401的一端设有B管体限位帽402;所述A管体限位帽202的侧部加工有A套管配合面2021,对应的,所述B管体限位帽402的侧部设有用于和A套管配合面2021配合的B套管配合面4021;所述A套管配合面2021和所述B套管配合面4021配合时,所述A管体201和所述B管体401的间隔距离D不超过1.5mm;所述A芯体限位帽103和B芯体限位帽303的形状及尺寸满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胸腔镜穿刺器组套,其特征在于:由相配合使用的A穿刺器和B穿刺器组成;所述A穿刺器包括A穿刺芯(1)和A套管(2);所述A穿刺芯(1)包括A芯杆(101),A芯杆(101)的一端设有A锥形针头(102),A芯杆(101)的另一端设有A芯体限位帽(103);所述A套管(2)包括A管体(201),A管体(201)的一端设有A管体限位帽(202);所述B穿刺器包括B穿刺芯(3)和B套管(4);所述B穿刺芯(3)包括B芯杆(301),B芯杆(301)的一端设有B锥形针头(302),B芯杆(301)的另一端设有B芯体限位帽(303);所述B套管(4)包括B管体(401),B管体(401)的一端设有B管体限位帽(402);所述A管体限位帽(202)的侧部加工有A套管配合面(2021),对应的,所述B管体限位帽(402)的侧部设有用于和A套管配合面(2021)配合的B套管配合面(4021);所述A套管配合面(2021)和所述B套管配合面(4021)配合时,所述A管体(201)和所述B管体(401)的间隔距离D不超过1.5mm;所述A芯体限位帽(103)和B芯体限位帽(303)的形状及尺寸满足:在所述A套管配合面(2021)和所述B套管配合面(4021)配合时,所述A穿刺芯(1)能够在A套管(2)中插入至A芯体限位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涛金才进王赞钦
申请(专利权)人:三门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