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膨胀型经皮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93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膨胀型经皮穿刺针,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针芯和针筒,所述针芯为实心针,所述针筒包裹在所述针芯的外围,所述针芯为圆柱体,所述针筒的内孔直径等于针芯的外圈直径,所述针芯的两侧对称设有齿片,所述齿片为三棱柱形,所述针筒由两片半圆形筒壁构成,所述齿片穿过针筒的间隙并且齿片的一部分露出在针筒外,通过针芯上设置的齿片在旋转针芯时扩大在骨质中的范围,通过连接驱动机构带动两片筒壁彼此分开达到与常规扩张套管外鞘外径大小相同,实现穿刺针扩大,替代了扩张套管的作用,从而省去了引导针和扩张套管的插入过程,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安全,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减少二次插入套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组织损伤。痛苦和组织损伤。痛苦和组织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膨胀型经皮穿刺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可膨胀型经皮穿刺针。

技术介绍

[0002]骨质疏松症在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疾病,以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和骨微观结构破坏为特点,通常在日常负重、活动和跌倒后发生四肢及胸腰椎骨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占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胸腰椎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首选并已广泛应用的微创手术技术。PVP手术采用经皮穿刺针经皮肤穿刺进入病损椎体后放置套管并进行球囊扩张,最后将骨水泥注射入到椎体内,以达到强化和修复椎体结构的目的。目前的PVP手术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然而在建立可供扩张球囊导管通过的工作通道之前需要插入两次套管和一次引导丝,让病人承受二次将套管插入伤椎的痛苦。其中第一次插入是将经皮穿刺针成功插入目标椎体;随后将经皮穿刺针的针芯拔出,沿穿刺针插入引导丝,拔出经皮穿刺针;第二次是将扩张套管沿引导丝插入椎体,拔出扩张器,建立工作通道。
[0003]在专利号为CN 207679850 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经过改良的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手术器械,包括球囊扩张器和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扩张器包括三通阀、插入部、球囊,所述球囊扩张器的插入部外壁上设置有周向的凹槽;所述工作套管包括握持部、管头、管身和卡接装置,所述工作套管的握持部在工作套管管头的两侧,所述卡接装置在工作套管管头的另外两侧;所述卡接装置嵌合在工作套管管头的管壁内,所述卡接装置可在管壁内伸缩,与所述凹槽卡接操作方便,既能够解决球囊移动的问题,还可以有效的控制球囊进入椎体的深度,然而,在球囊进入之前要先建立球囊的工作通道,目前的工作通道的建立需要插入两次套管和一次引导丝,这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组织损伤以及手术复杂程度、风险和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膨胀型经皮穿刺针,以解决传统的PVP手术手术需要插入两次套管和一次引导丝,让病人承受二次将套管插入伤椎的痛苦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包括针芯和针筒,所述针芯为实心针,所述针筒包裹在所述针芯的外围,所述针芯为圆柱体,所述针筒的内孔直径等于针芯的外圈直径,所述针芯的两侧对称设有齿片,所述齿片为三棱柱形,所述针筒由两片半圆形筒壁构成,所述齿片穿过针筒的间隙并且齿片的一部分露出在针筒外。
[0006]进一步的,所述针筒上设有连接驱动机构,所述连接驱动机构与所述针筒的一端传动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板、传动柱、旋转盘和外置盒,所述连接板与传动柱皆设有两个,每个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一片筒壁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板的上段与
一个传动柱连接,所述传动柱与旋转盘活动连接,所述旋转盘的底面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形状为圆弧形,所述传动柱设于滑槽中,所述传动柱的顶端设有凸块,所述滑槽的上方设有与凸块对应的连接槽,所述旋转盘设于外置盒中的内部空腔中,所述外置盒的底部设有容纳连接板的移动凹槽,所述旋转盘的顶面设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露出外置盒外,所述旋转把手的内部设有通孔,所述旋转盘和外置盒的中心皆设有通心孔洞。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驱动机构包括齿条、旋转齿轮、定位盒和第二旋转手柄,所述齿条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齿条均与所述旋转齿轮啮合,每个所述齿条的下端与一片筒壁连接,每个所述齿条顶面上设有梯形滑块,所述定位盒的底部设有容纳所述梯形滑块的梯形凹槽,所述定位盒中心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旋转手柄的内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旋转手柄穿过定位盒的通孔与旋转齿轮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盘上设有锁止凹槽,所述外置盒上设有锁止开关,所述锁止开关上设有与锁止凹槽对应的卡止斜块。
[0010]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把手的上方设有第一旋转手柄。
[0011]进一步的,所述针芯的顶端设有固定把柄,所述第一旋转手柄的顶面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把柄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旋转手柄的凹槽对应的凸块。
[0012]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3]其一,本技术实施例通过针芯上设置的齿片在旋转针芯时扩大在骨质中的范围,通过连接驱动机构带动两片筒壁彼此分开使得穿刺针的外径扩张膨胀,此时经皮穿刺针的外径扩大到和常规扩张套管外鞘外径大小相同,从而省去了引导针和扩张套管的插入过程,替代了这两种工具的作用,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和安全,降低了手术难度和风险,减少局麻下二次插入套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组织损伤。
[0014]其二,本技术实施例通过锁止开关将卡止斜块卡在锁止凹槽的位置,防止不小心碰触到旋转把手,旋转盘进行移动,使得两片筒壁在锁止时保持在夹紧针芯的状态,当需要将两片筒壁分开到一定距离进行扩张时,将锁止开关滑动到另一端,使得卡止斜块离开锁止凹槽的位置,解除锁止,再通过旋转把手将两片筒壁分开,达到扩张效果。
附图说明
[00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角度的爆炸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角度的爆炸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旋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外置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中旋转盘顺时针转动时传动柱的移动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中旋转盘逆时针转动时传动柱的移动示意图;
[0024]图9为本技术中连接驱动机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中连接驱动机构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针芯1、齿片11、固定把柄12、针筒2、筒壁21、连接驱动机构3、连接板31、传动柱32、凸块321、旋转盘33、滑槽331、连接槽3311、旋转把手 332、第一旋转手柄3321、锁止凹槽333、外置盒34、移动凹槽341、锁止开关342、卡止斜块3421、齿条35、梯形滑块351、旋转齿轮36、定位盒37、梯形凹槽371、第二旋转手柄38。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膨胀型经皮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芯(1)和针筒(2),所述针芯(1)为实心针,所述针筒(2)包裹在所述针芯(1)的外围,所述针芯(1)为圆柱体,所述针筒(2)的内孔直径等于针芯(1)的外圈直径,所述针芯(1)的两侧对称设有齿片(11),所述齿片(11)为三棱柱形,所述针筒(2)由两片半圆形筒壁(21)构成,所述齿片(11)穿过针筒(2)的间隙并且齿片(11)的一部分露出在针筒(2)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膨胀型经皮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2)上设有连接驱动机构(3),所述连接驱动机构(3)与所述针筒(2)的一端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膨胀型经皮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驱动机构(3)包括连接板(31)、传动柱(32)、旋转盘(33)和外置盒(34),所述连接板(31)与传动柱(32)皆设有两个,每个所述连接板(31)的下端与一片筒壁(21)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板(31)的上段与一个传动柱(32)连接,所述传动柱(32)与旋转盘(33)活动连接,所述旋转盘(33)的底面设有滑槽(331),所述滑槽(331)形状为圆弧形,所述传动柱(32)设于滑槽(331)中,所述传动柱(32)的顶端设有凸块(321),所述滑槽(331)的上方设有与凸块(321)对应的连接槽(3311),所述旋转盘(33)设于外置盒(34)中的内部空腔中,所述外置盒(34)的底部设有容纳连接板(31)的移动凹槽(341),所述旋转盘(33)的顶面设有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鹏梁伟时韩渤季秋南杨晋才苏庆军海涌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