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绕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9509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片绕卷系统,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所述极片绕卷系统包括正极片入卷段、负极片入卷段以及设于所述正极片入卷段与所述负极片入卷段之间的隔膜入卷段,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经过所述正极片入卷段和所述负极片入卷段输送后与隔膜汇合,以绕卷形成电芯;其中,所述正极片入卷段设置有压花辊,所述压花辊的表面设置有压花纹路,所述压花辊压设于所述正极片上,以使所述正极片表面被压出纹路;所述负极片入卷段设置有加热辊,所述加热辊能对所述负极片进行加热,以释放所述负极片的反弹。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能为负极片反弹预留空间,并能提前释放负极片的部分反弹,最终减轻或避免负极片褶皱现象,解决电芯超厚问题的极片绕卷系统。的极片绕卷系统。的极片绕卷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片绕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极片绕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芯是组成电池的重要单元,电芯卷绕后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紧贴在一起,后续电芯充电过程中,由于负极片会发生反弹现象,而这些反弹没有空间进行有效地释放,会导致负极片褶皱,使得部分电芯出现超厚问题,严重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绕卷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负极片反弹导致的负极片褶皱及电芯超厚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极片绕卷系统,包括正极片入卷段、负极片入卷段以及设于所述正极片入卷段与所述负极片入卷段之间的隔膜入卷段,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经过所述正极片入卷段和所述负极片入卷段输送后与隔膜汇合,以绕卷形成电芯;
[0006]其中,所述正极片入卷段设置有压花辊,所述压花辊的表面设置有压花纹路,所述压花辊压设于所述正极片上,以使所述正极片表面被压出纹路;
[0007]所述负极片入卷段设置有加热辊,所述加热辊能对所述负极片进行加热,以释放所述负极片的反弹。
[0008]作为上述极片绕卷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压花辊连接有升降驱动机构。
[0009]作为上述极片绕卷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压花纹路包括六边形、三角形、菱形或矩形。
[0010]作为上述极片绕卷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压花辊为多条,多条所述压花辊表面的所述压花纹路不同。
[0011]作为上述极片绕卷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为伸缩气缸。
[0012]作为上述极片绕卷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为齿轮齿条结构。
[0013]作为上述极片绕卷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压花辊设于所述正极片的靠近所述隔膜的一侧。
[0014]作为上述极片绕卷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负极片入卷段中的部分导辊或全部导辊均为所述加热辊。
[0015]作为上述极片绕卷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加热辊连接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有加热电流控制装置,以控制所述加热辊的加热温度。
[0016]作为上述极片绕卷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加热辊两个为一组,每组的两个所述加热辊上下相对设置,所述负极片夹设于两个所述加热辊之间,以使所述负极片的两侧受热均匀。
[0017]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技术的极片绕卷系统包括正极片入卷段、负
极片入卷段以及隔膜入卷段,正极片入卷段设置有压花辊,压花辊能在正极片表面压出纹路,使得正极片与隔膜和负极片汇合绕卷形成电芯后,正极片与隔膜之间预留出一部分供负极片反弹的空间,减轻或避免负极片褶皱现象;同时,负极片入卷段设置有加热辊,加热辊能对负极片进行加热,以提前释放负极片的部分反弹,降低后续电芯充电过程中负极片的反弹率;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同时在正极片入卷段设置压花辊和在负极片入卷段设置加热辊的方式,在正极片和隔膜之间预留负极片反弹的空间以及提前释放负极片的部分反弹,最终减轻或避免负极片褶皱现象,解决电芯超厚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中极片绕卷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中极片绕卷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极片绕卷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1、正极片;2、负极片;3、隔膜;
[0023]100、正极片入卷段;101、压花辊;102、升降驱动机构;
[0024]200、负极片入卷段;201、加热辊;
[0025]300、隔膜入卷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极片绕卷系统,请参考图1,极片绕卷系统包括正极片入卷段100、负极片入卷段200以及隔膜入卷段300。正极片入卷段100用于输送正极片1,负极片入卷段200用于输送负极片2,隔膜入卷段300用于输送隔膜3,正极片1、负极片2及隔膜3三者均通过各自的入卷段输送至三者汇合处,然后三者贴合并绕卷形成电芯。由于绕卷时隔膜3要隔在正极片1和负极片2之间,所以如图1所示,在上下方向上,负极片入卷段200与正极片入卷段100分别设置在隔膜入卷段300的上下两侧,也就是说隔膜入卷段300设置在负极片入卷段200与正极片入卷段100之间。本实施例中,负极片入卷段200在上方,正极片入卷段100在下方,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正极片入卷段100设置在上方,将负极片入卷段200设置在下方,在此不作限制。
[0028]参考图1,正极片入卷段100设置有压花辊101,压花辊101的表面设置有压花纹路,当正极片入卷段100输送正极片1时,压花辊101压设在正极片1上,这样就使得经过压花辊101的正极片1表面被压出纹路,在正极片1的表面压出纹路也就使得正极片1的表面产生凹陷,从而使得正极片1和隔膜3之间预留出负极片2反弹的空间,减轻或避免负极片2褶皱现象,解决电芯超厚问题。
[0029]同时,由于在压花辊101上设计的压花纹路较规则和均匀,使得正极片1上的凹陷较规则和均匀,从而使得绕卷形成电芯后整个电芯的性能也比较统一,电芯上各处的负极片2的反弹量较一致,避免局部有凹槽的地方和没有凹槽的地方厚度不一致的问题。
[0030]如图1所示,本技术中,还在负极片入卷段200设置有加热辊201,加热辊201能对负极片2进行加热,提前释放负极片2的部分反弹,进一步减轻或避免负极片2褶皱现象,解决电芯超厚的问题。也就是说,本技术中,采用压花辊101压正极片1和加热辊201对负极片2加热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的避免负极片2褶皱现象的发生,避免充电后电芯超厚的问题。
[0031]图2是本技术中极片绕卷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压花辊101连接有升降驱动机构102,升降驱动机构102可驱动压花辊101靠近或远离正极片1,通过升降驱动机构102的驱动,可控制压花辊101压在正极片1上或从正极片1上移开,这样就可以选择性的使用压花辊101或不使用压花辊101,同时还可以控制压花的深度。同时,还有利于维修或更换压花辊101,当需要更换压花辊101时,升降驱动机构102驱动压花辊101远离正极片1,便于将压花辊101拆卸下来。
[0032]另外,压花纹路也可以根据需要具体选择,例如压花纹路可以是六边形、三角形、菱形或矩形,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0033]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压花辊101为多条,多条压花辊101表面的压花纹路不同,这样就可以选择需要在正极片1上压出的纹路。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绕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片入卷段(100)、负极片入卷段(200)以及设于所述正极片入卷段(100)与所述负极片入卷段(200)之间的隔膜入卷段(300),正极片(1)和负极片(2)分别经过所述正极片入卷段(100)和所述负极片入卷段(200)输送后与隔膜(3)汇合,以绕卷形成电芯;其中,所述正极片入卷段(100)设置有压花辊(101),所述压花辊(101)的表面设置有压花纹路,所述压花辊(101)压设于所述正极片(1)上,以使所述正极片(1)表面被压出纹路;所述负极片入卷段(200)设置有加热辊(201),所述加热辊(201)能对所述负极片(2)进行加热,以释放所述负极片(2)的反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绕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花辊(101)连接有升降驱动机构(1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绕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花纹路包括六边形、三角形、菱形或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绕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花辊(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萌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