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排气尾管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504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动机排气尾管降温装置,包括排气管结构以及降温组件,所述排气管结构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具有沿水平向延伸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所述尾气进口用于连通汽车排气尾管,所述尾气出口用于连通外界空气;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安装套筒和喷头,所述安装套筒套设于所述排气管的外,所述安装套筒与所述排气通道之间形成一散热空间,所述喷头的喷洒端伸入至所述散热空间内,用以向所述散热空间喷洒冷却气体。该装置与汽车的排气尾管搭接设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能够起到加快高温尾气的冷却速度、降低排气管温度的作用。降低排气管温度的作用。降低排气管温度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排气尾管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发动机排气尾管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作为一种普遍的动力装置,用途广泛,作用巨大,是汽车行业中重要的动力部件,排气尾管作为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排放发动机产生的高温尾气,高温尾气不仅对排气尾管的使用寿命存在着很大的影响,且在一些密闭或是粉尘易爆空间,常常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发动机排气尾管需要安装散热或者冷却装置。
[0003]目前常见的降温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大,需独立开设散热结构或冷却结构,使得紧凑程度不高,且散热降温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动机排气尾管降温装置,适合于重型车辆和部分特殊设备上,能有效的提高散热降温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发动机排气尾管降温装置,包括:
[0006]排气管结构,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具有沿水平向延伸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所述尾气进口用于连通汽车排气尾管,所述尾气出口用于连通外界空气;以及,
[0007]降温组件,包括安装套筒和喷头,所述安装套筒套设于所述排气管的外,所述安装套筒与所述排气通道之间形成一散热空间,所述喷头的喷洒端伸入至所述散热空间内,用以向所述散热空间喷洒冷却气体。
[0008]可选地,所述排气管包括沿所述安装套筒周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弧形连接板,沿所述安装套筒周向上,多个所述弧形连接板首尾相接围合形成所述排气通道。r/>[0009]可选地,所述降温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散热空间内的多个散热筋板,多个所述散热筋板沿所述排气管的周向间隔设置,各所述散热筋板沿所述排气管径向相对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排气管的外壁面和所述安装套筒的内壁面。
[0010]可选地,至少一所述散热筋板设有多个热交换器,多个所述热交换器沿所述散热筋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排气通道,各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气口用于连通外界空气。
[0011]可选地,所述排气管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排气管尾气进口处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连接汽车排气尾管和所述尾气进口,所述第一连接管自远离所述排气管的一端朝向连接所述排气管的一端的直径逐渐增大。
[0012]可选地,所述排气管结构还包括气体混合管,所述气体混合管与所述排气管的尾气出口之间形成进气间隙,所述气体混合管用于连通外界空气;
[0013]所述降温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气体混合管内的叶片组件,用于将外界空气通过所述进气间隙吸入至所述气体混合管内与尾气混合降温后排放。
[0014]可选地,所述叶片组件包括旋转轴和多个叶片,所述旋转轴沿所述气体混合管的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气体混合尾管的中部,所述多个叶片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间隔设置。
[0015]可选地,所述气体混合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管本体和过渡管,所述管本体的内腔用以供所述叶片组件安装,所述过渡管与所述排气管相连接,所述过渡管朝向所述排气管呈直径逐渐减小设置;和/或,
[0016]所述气体混合管与所述排气管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朝向所述气体混合管呈直径逐渐减小设置;和/或,
[0017]所述排气管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排气管尾气出口处的隔流罩,所述隔流罩罩设于所述气体混合管的外表面,且所述隔流罩远离所述排气管呈直径逐渐增大设置,用以将所述散热空间内的热气沿所述隔流罩的外壁面导出。
[0018]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管朝向所述气体混合管的端部直径为D1,所述过渡管靠近所述排气管的端部直径为D2,其中,D1<D2。
[0019]可选地,所述喷头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喷头沿所述安装套筒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喷头用于连通雾化室或冷气室以对应喷洒雾气或者冷气。
[0020]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发动机流出的高温尾气经排气尾管进入所述排气管内,在所述排气通道内流动,通过所述喷头向所述散热空间内喷洒冷却气体,以带走高温尾气扩散到所述排气管表面的热量,从而与所述排气通道内的高温尾气在流动过程中逐渐降低温度,该装置与汽车的排气尾管搭接设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能够起到加快高温尾气的冷却速度、降低排气管温度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排气尾管降温装置一实施例(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排气管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沿A

A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中沿B

B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5为图1中发动机排气尾管降温装置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7]附图标号说明:
[0028][0029][0030]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3]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4]排气尾管作为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排放发动机产生的高温尾气,高温尾气不仅对排气尾管的使用寿命存在着很大的影响,且在一些密闭或是粉尘易爆空间,常常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在军事勘测中高温状态也易被红外探测,因此,发动机排气尾管需要安装散热或者冷却装置。目前常见的降温装置多为水冷或风冷,但结构复杂,体积大,需独立开设散热结构或冷却结构,使得紧凑程度不高,且作用结果单一,散热降温效率不高。
[0035]鉴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排气尾管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结构,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具有沿水平向延伸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所述尾气进口用于连通汽车排气尾管,所述尾气出口用于连通外界空气;以及,降温组件,包括安装套筒和喷头,所述安装套筒套设于所述排气管的外,所述安装套筒与所述排气通道之间形成一散热空间,所述喷头的喷洒端伸入至所述散热空间内,用以向所述散热空间喷洒冷却气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尾管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包括沿所述安装套筒周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弧形连接板,沿所述安装套筒周向上,多个所述弧形连接板首尾相接围合形成所述排气通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尾管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散热空间内的多个散热筋板,多个所述散热筋板沿所述排气管的周向间隔设置,各所述散热筋板沿所述排气管径向相对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排气管的外壁面和所述安装套筒的内壁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排气尾管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散热筋板设有多个热交换器,多个所述热交换器沿所述散热筋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排气通道,各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气口用于连通外界空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尾管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排气管尾气进口处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连接汽车排气尾管和所述尾气进口,所述第一连接管自远离所述排气管的一端朝向连接所述排气管的一端的直径逐渐增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尾管降温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祯谢东升李正马飞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