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搅拌机构的3D打印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91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搅拌机构的3D打印笔,包括笔主体,笔主体内设置有:搅拌管,供耗材穿入,搅拌管转动设于笔主体内;驱动部件,用于驱使搅拌管转动;喷嘴,喷嘴内形成供搅拌管伸入的搅拌腔,且搅拌管与搅拌腔相连通;加热部件,用于对搅拌腔内耗材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采用在笔主体内设置搅拌管的方式,通过驱动部件驱使搅拌管转动,对喷嘴内搅拌腔中加热熔融的多色耗材进行搅拌混合,经搅拌后混色较均匀、色彩质感较好,还具有换色更方便的效果;采用金属搅拌管和物料连接套分开设为两个部件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耗材提前熔融、软化的现象,便于耗材的推入。便于耗材的推入。便于耗材的推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搅拌机构的3D打印笔


[0001]本技术涉及3D打印
,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搅拌机构的3D打印笔。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3D打印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与此同时,3D打印技术也以更多种类型产品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如3D打印笔就是其中一种。与3D打印机通过机械臂带动打印喷头的移动实现3D打印不同的是:3D打印笔由人手操控,3D打印笔可以根据人的意愿来实现立体作画,也就是说,用户仅仅需要通过传统的画笔操作就能够在三维环境下绘制立体图案。目前,3D打印笔采用热熔沉积技术,其内的笔墨采用热熔材料,例如PLA(聚乳酸)材料或ABS(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材料,通常也称为耗材。在使用过程中,3D打印笔内的热熔材料经过加热后从笔头挤出,然后热熔材料冷却形成3D绘制的图案。
[0003]现有的3D打印笔通常仅采用单色耗材,在绘制过程中,使用者在换色时需向打印笔中加入不同颜色的耗材实现色彩的切换,如此,存在使用较不便的缺点。
[0004]另有公告号为CN20532630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3D打印笔,包括有一壳体,壳体一端设有喷嘴,壳体上至少设有两个进退料口、驱动模块、散热模块、射出模块和控制模块。使用过程中,可在壳体内同时插入多种不同颜色的耗材,但是不同耗材之间无法实现同时热熔混色,色彩较单一,无法实现多种颜色混合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搅拌机构的3D打印笔,具有混色均匀、使用方便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搅拌机构的3D打印笔,包括笔主体,笔主体内设置有:
[0007]搅拌管,供耗材穿入,搅拌管转动设于笔主体内;
[0008]驱动部件,用于驱使搅拌管转动;
[0009]喷嘴,喷嘴内形成供搅拌管伸入的搅拌腔,且搅拌管与搅拌腔相连通;
[0010]加热部件,用于对搅拌腔内耗材进行加热。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侧壁经多色染色的耗材或多根彩色耗材送入至搅拌管内,使得耗材前端伸入至搅拌腔中,加热部件发热,将搅拌腔内的彩色耗材热熔,驱动部件启动后,带动搅拌管转动,如此,搅拌管即可对搅拌腔中熔融的彩色耗材进行搅拌混合,使得不同颜色的耗材搅拌均匀,在搅拌的同时还可推动耗材向喷嘴运动,推动过程中即可将搅拌腔内搅拌均匀的彩色耗材从喷嘴挤出,如此,在使用过程中可实现多色混合,经搅拌后混色较均匀、色彩质感较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多根彩色耗材依次切换使用还具有换色更方便的效果。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搅拌管前端设有搅拌叶。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耗材从搅拌管前端挤出时,搅拌叶即可对熔融耗材迅速搅拌。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组件,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组件驱使搅拌管转动。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传动组件包括啮合传动的搅拌传动齿轮和搅拌管齿轮,搅拌传动齿轮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输出轴,搅拌管齿轮同轴设置于搅拌管。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电机启动时,输出轴带动搅拌传动齿轮转动,在搅拌传动齿轮与搅拌管齿轮的啮合作用下,搅拌管齿轮转动,同时即可带动搅拌管转动。
[001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传动组件包括有搅拌传动齿轮、连接套及同轴设于连接套上的搅拌管齿轮,搅拌管齿轮与搅拌传动齿轮相啮合,连接套套接于搅拌管。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加热部件对搅拌腔内进行加热,且将连接套与搅拌管分开设置为两个部件,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耗材在进入至搅拌腔内前,由于受到一体的搅拌管的热传导而发生提前熔融、软化的现象,采用分体式的连接套进行一定隔热后,可便于推入耗材。
[001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连接套设置为塑料连接套,搅拌管为传热搅拌管。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传热搅拌管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够使得搅拌腔内的耗材迅速熔融,而采用塑料连接套连接于搅拌管的后端的方式,由于导热性相对较差,可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
[002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连接套的端部设有导向斜面。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把耗材插入至连接套内时,导向斜面的设置可便于将耗材引导至连接套内,实现快速、准确的插入。
[002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加热部件设置于喷嘴外壁。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部件设于喷嘴外壁,喷嘴侧壁整体受热较均匀,使得耗材整体的熔融效果较好,有利于充分搅拌。
[002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喷嘴内壁与搅拌管外壁相贴合形成叠置部,加热部件对应设置于叠置部处。
[002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搅拌叶的截面形状设置为“一”字形或“十”字形或三角星形。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一”字形的搅拌叶,在加工过程中工序较简单;采用三角星形的搅拌叶,一方面具有更好的搅拌效果,搅拌时于熔融耗材的接触面较大,另一方面,三角星形的搅拌叶在长期搅拌使用的情况下不易断裂,稳定性和牢固性更强。
[002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9]1.采用在笔主体内设置搅拌管的方式,通过驱动部件驱使搅拌管转动,对喷嘴内搅拌腔中加热熔融的多色耗材进行搅拌混合,经搅拌后混色较均匀、色彩质感较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多根彩色耗材依次切换使用还具有换色更方便的效果;
[0030]2.采用金属搅拌管和物料连接套分开设置为两个部件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耗材在进入至搅拌腔内前,由于受到金属搅拌管的热传导而发生提前熔融、软化的现象,便于耗材的推入;
[0031]3.采用三角星形的搅拌叶,一方面具有更好的搅拌效果,搅拌时与熔融耗材的接
触面较大,另一方面,三角星形的搅拌叶在长期搅拌使用的情况下不易断裂,稳定性和牢固性更强。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
[0033]图2是实施例的墨盒与笔主体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0034]图3是实施例中墨盒的前端面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0035]图4是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6]图5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图。
[0037]图6是实施例中换色电机、支架及压板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0038]图7是实施例中滑块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0039]图8是实施例中进丝机构及搅拌机构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0040]图9是实施例中搅拌机构及喷嘴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0041]图10是实施例中换色转盘处于一位置时所对应的染色结构的位置状态示意图。
[0042]图11是实施例中换色转盘处于二位置时所对应的染色结构的位置状态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搅拌机构的3D打印笔,包括笔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笔主体(1)内设置有:搅拌管(42),供耗材(8)穿入,所述搅拌管(42)转动设于所述笔主体(1)内;驱动部件,用于驱使所述搅拌管(42)转动;喷嘴(11),所述喷嘴(11)内形成供所述搅拌管(42)伸入的搅拌腔(111),且所述搅拌管(42)与所述搅拌腔(111)相连通;加热部件(41),用于对所述搅拌腔(111)内耗材(8)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搅拌机构的3D打印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管(42)前端设有搅拌叶(42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有搅拌机构的3D打印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51)、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电机(51)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使所述搅拌管(42)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搅拌机构的3D打印笔,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啮合传动的搅拌传动齿轮(71)和搅拌管齿轮(721),所述搅拌传动齿轮(71)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51)输出轴,所述搅拌管齿轮(721)同轴设置于所述搅拌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宏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浩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