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泥减量化处理的晾晒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229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泥减量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油泥减量化处理的晾晒场,包括防雨棚、地面、围挡、换热系统、集液系统;围挡位于地面四周,地面被其中一面围挡分为湿区和干区,支柱连接地面和防雨棚;湿区地面由上往下分为4层,依次为重载层、换热层、隔热层、防渗层,换热系统位于地面的换热层;集液系统位于湿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针对蒸汽、SAGD等热采原油集输过程中联合站、污水站产生、含油岩屑的等高含液相油泥,经固液分离后,利用污水余热、自然晾晒等手段,进一步减量化处理,通过污水余热地面辅热,既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缩短了自然干化时间,也降低了处理成本,尤其对气候干旱地区、光照时间长和污水余热充足,有更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有更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有更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油泥减量化处理的晾晒场


[0001]本技术涉及油泥减量化处理
,是一种用于油泥减量化处理的晾晒场。

技术介绍

[0002]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简称为油泥),被列入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需要对其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油气集输过程中联合站、污水处理站、油基钻井液使用现场等产生的含油污泥(岩屑)占油田新增油泥产量约60%以上,产生了大量的处置费用,并存在环境风险。
[0003]当前各联合站、污水处理主要采用“调质—固液分离”的方法,对油泥进行减量化处理,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对油泥进行调质,然后经板框压滤机、离心机或叠螺机等固液分离装置,进行固液分离,将含水率大于95%的油泥的含水率降低至80%左右,有一定的减量化效果,可是含液率仍显著偏高。尽管当前也有一些地方,采用了自然晾晒的方法进一步将含水率降低至50%以下,或更低,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0004](1)受气候和地域影响大。仅仅自然晾晒受气候影响较大,夏天时温度高、太阳直射效率高,其余时间效果差;受地域条件影响,干燥少雨的地方效率高,其余地域效果差。
[0005](2)自然晾晒时间长。由于环境温度一般小于40℃,北部地区0℃以下时间较多,自然晾晒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达到要求。
[0006](3)占地面积大。
[0007]另一方面,随着石油开采的不断深入,热水驱、蒸汽驱、火烧油层驱(SAGD)等热采措施在原油开采过程中的应用不断增大,进入联合站、污水处理站的来液温度也随之增高,且污水量大,经处理后的污水仍具有较大的热量,部分热量没有利用,被浪费了。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油泥减量化处理的晾晒场,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油气集输过程中经固液分离装置处理后的油泥进一步减量化问题,通过污水余热加热、自然晾晒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余热利用,降低了油泥减量化成本,提高了油泥减量化效率。
[000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用于油泥减量化处理的晾晒场,包括防雨棚、地面、围挡、换热系统、集液系统;围挡位于地面四周,地面被其中一面围挡分为湿区和干区,支柱连接地面和防雨棚;干区和湿区的围挡上分别设有1个门,湿区地面由上往下分为4层,依次为重载层、换热层、隔热层、防渗层,换热系统位于地面的换热层;集液系统位于湿区,由集液沟槽、斜坡、集液池组成,斜坡位于地面的重载层,整个重载层向集液沟槽处倾斜,斜坡最低处为集液沟槽与重载层上部连接处,集液沟槽与集液池连接,集液沟槽底部在隔热层以上,集液池设于地面以外靠近围挡区域,设有盖板封盖。
[0010]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11]上述换热系统由换热管、支撑骨架组成,支撑骨架的高度高于换热管直径2cm至5cm。
[0012]上述换热系统中换热管与原油集输过程中污水处理单元中的热水相连,进入换热管的热水温度40℃至100℃。
[0013]上述地面由门至对面围挡方向倾斜,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5
°
至20
°

[0014]上述湿区的围挡高度设为0.5m至1.5m,干区的围挡高度设为2m至5m,或/和,支柱高度设为8m至12m。
[0015]上述防雨棚形状为人字形、弧形、半圆形中的一种,材质为透明的塑料、玻璃、透光材料中的一种,且防雨棚在地面的投影面积为围挡以内地面面积的1.1倍至1.5倍。
[0016]上述油泥堆放于湿区高度控制在0.3m至1m,每1

3天翻抛1次,5

15天后转移至干区堆放。
[0017]上述湿区,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湿区根据需要,可以在围挡与防雨棚之间增设保温板或透光材料,将湿区形成全封闭状态,并在防雨棚设置排气孔。
[0018]上述湿区和干区中间的围挡高度设为0.3m至1.0m。
[0019]上述湿区内根据需要可以增设翻抛机。
[0020]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1]干湿分区,提高湿区油泥的蒸发速率;
[0022]湿区采用倾斜角5
°
至20
°
地面,便于油泥堆放时,渗出液相分离与收集,经过固液分离后的油泥中仍存在大量的非束缚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会缓慢渗出,若不收集,混在油泥中,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蒸发。
[0023]湿区地面铺设了换热系统,利用热采过程中联合站污水余热,对油泥进行加热,辅助翻抛手段,可以显著提高湿区油泥的减量化速率。
[0024]通过控制湿区物料堆放高度、翻抛频率提高效果,同时控制围挡高度,便于空气流通,加快水分挥发速度。
[0025]除建设期一次性投入外,后期额外费用低,减量化综合成本低。
[0026]结合了干化加热、太阳晾晒、自然通风等促进减量化措施,明显增大了减量化处理能力,提高干区围挡的高度,也增加了临时贮存能力,具有较好的工业适用性。
[0027]综上所述,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针对蒸汽、SAGD等热采原油集输过程中联合站、污水站产生的油泥,经固液分离后,利用污水余热、自然晾晒等手段,进一步减量化处理,通过污水余热地面辅热,既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缩短了自然干化时间,也降低了处理成本,尤其对气候干旱地区、光照时间长和污水余热充足,有更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8]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示意图。
[0029]附图2为图1中地面的实施例示意图。
[0030]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防雨棚,2为支柱,3为(干区)围挡,4为干区,5为湿区,6为(湿区)围挡,7为集液池,8为地面,9为地面重载层,10为地面换热层,11为地面隔热层,12为地面防渗层,13为斜坡,14为支撑骨架,15为换热管,16为集液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32]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33]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4]如附图1所示,该用于油泥减量化处理的晾晒场,包括防雨棚1、地面8、围挡3、6、换热系统、集液系统;围挡3、6位于地面8四周,地面8被其中一面围挡6分为湿区5和干区4,支柱2连接地面8和防雨棚1;干区4和湿区5的围挡3、6上分别设有1个门,湿区5地面8由上往下分为4层,依次为重载层9、换热层10、隔热层11、防渗层12,换热系统位于地面的换热层10;集液系统位于湿区5,由集液沟槽、斜坡13、集液池7组成,斜坡13位于地面的重载层9,整个重载层9向集液沟槽处倾斜,斜坡13最低处为集液沟槽16与重载层9上部连接处,集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油泥减量化处理的晾晒场,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雨棚、地面、围挡、换热系统、集液系统;围挡位于地面四周,地面被其中一面围挡分为湿区和干区,支柱连接地面和防雨棚;干区和湿区的围挡上分别设有1个门,湿区地面由上往下分为4层,依次为重载层、换热层、隔热层、防渗层,换热系统位于地面的换热层;集液系统位于湿区,由集液沟槽、斜坡、集液池组成,斜坡位于地面的重载层,整个重载层向集液沟槽处倾斜,斜坡最低处为集液沟槽与重载层上部连接处,集液沟槽与集液池连接,集液沟槽底部在隔热层以上,集液池设于地面以外靠近围挡区域,设有盖板封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油泥减量化处理的晾晒场,其特征在于换热系统由换热管、支撑骨架组成,支撑骨架的高度高于换热管直径2cm至5c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油泥减量化处理的晾晒场,其特征在于换热系统中换热管与原油集输过程中污水处理单元中的热水相连,进入换热管的热水温度40℃至1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油泥减量化处理的晾晒场,其特征在于地面由门至对面围挡方向倾斜,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5
°
至2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茂仁黄启飘时汉峰
申请(专利权)人:克拉玛依金鑫油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