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及氢燃料电池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405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及氢燃料电池车,该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散热器、进气导流结构、出气导流结构和两组滑动机构,所述进气导流结构和出气导流结构分别倾斜且可伸缩地连接在所述散热器的相对两侧,并且所述进气导流结构和出气导流结构分别与所述散热器合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进气导流结构和出气导流结构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两组滑动机构沿所述散热器的高度方向上下往复滑动。该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通过设置进气导流结构和出气导流结构实现燃料电池的余热利用,同时可以实时控制加热空气的流量,能够在满足燃料电池散热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对车内温度的稳定控制。车内温度的稳定控制。车内温度的稳定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及氢燃料电池车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车
,具体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及氢燃料电池车。

技术介绍

[0002]氢燃料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有将近50%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其中大部分热能会通过散热器释放,这样巨大的热量,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利用将是极大的能源浪费。
[0003]与此同时,氢燃料电池车冬天车内供暖需要使用空调或电加热器,这会耗费大量的电能,进而降低整车的续航里程。
[0004]如果将燃料电池释放的热能用于整车供暖,就可以减少浪费,同时降低整车能耗,增加整车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及氢燃料电池车,该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通过设置进气导流结构和出气导流结构实现燃料电池的余热利用,同时可以实时控制加热空气的流量,能够在满足燃料电池散热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对车内温度的稳定控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装置无法实现对车厢内温度的稳定控制且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
[0007]该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散热器、进气导流结构、出气导流结构和两组滑动机构,其中:
[0008]所述进气导流结构和出气导流结构分别倾斜且可伸缩地连接在所述散热器的相对两侧,并且所述进气导流结构和出气导流结构分别与所述散热器合围形成容纳空间;
[0009]所述进气导流结构和出气导流结构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两组滑动机构沿所述散热器的高度方向上下往复滑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导流结构为可伸缩进气导流板,所述出气导流结构为可伸缩出气导流板。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两组滑动机构相对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两侧,并且所述进气导流结构和出气导流结构一端的相对两侧边缘分别连接所述两组滑动机构。
[0012]进一步的,每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动连接的导轨和滑块,所述导轨沿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侧壁上,所述进气导流结构和出气导流结构的一端相对两侧边缘分别通过第一铰链连接所述滑块。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竖直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两组滑动机构
同侧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高度分别与所述散热器的高度相同。
[0015]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风扇。
[0016]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驱动结构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驱动结构连接所述滑块,并驱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往复滑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驱动结构和温度传感器控制连接。
[001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车。
[0018]该氢燃料电池车包括车厢本体和上述的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其中:
[0019]所述车厢本体顶部中间位置设有进风口,所述车厢本体顶部相对两侧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车厢本体的风道对应设置;所述进气导流结构和出气导流结构分别相对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
[0020]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导流结构和出气导流结构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连接在所述车厢本体上。
[0021]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2]1、利用设计的气体导流结构,对车厢内空气循环加热,降低能耗,增加整车续航里程。
[0023]2、导流装置可以沿散热器侧面上下滑动,改变加热的空气流量,可优先满足燃料电池的散热要求,同时实现对加热空气流量的精准控制,稳定控制车内温度。
[0024]3、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氢燃料电池客车上,实现燃料电池余热利用,降低整车能耗,增加续航里程。
附图说明
[0025]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技术中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中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与车厢本体的连接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中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与车厢本体的空气流动图;
[0029]图4为图3中的A

A剖视图;
[0030]图5为图3中的B

B剖视图。
[0031]图中:
[0032]1、散热器;2、进气导流结构;3、出气导流结构;4、导轨;5、滑块;6、第一铰链;7、第一侧板;8、第二侧板;9、进风口;10、出风口;11、第二铰链;12、车厢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如图1~图2所示,该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散热器1、进气导流结构2、出气导流结构3和两组滑动机构,其中:进气导流结构2和出气导流结构3分别倾斜且可伸缩地连接在散热器1的相对两侧,并且进气导流结构2和出气导流结构3分别与散热器1合围形成容纳空间;进气导流结构2和出气导流结构3的一端分别通过两组滑动机构沿散热器1的高度方向上下往复滑动。
[0035]在上述实施例中,进气导流结构2和出气导流结构3均为可伸缩结构,并且进气导流结构2和出气导流结构3的一端可伸缩地连接在散热器1的相对两侧,散热器1用于对通过的空气进行加热,散热器1上位于进气导流结构2和出气导流结构3以上的区域,其加热的空气来源于大气,加热后再排回到大气;位于进气导流结构2和出气导流结构3以下的区域其加热的空气来源于车厢内,加热后再进入车厢内。因此,通过设计气体导流结构,实现对车厢内空气的循环加热,实现燃料电池的余热利用,同时由于导流结构可以沿散热器1的高度方向上下往复滑动,因而导致内部加热面积和空气量的变化,进而可以实时控制加热空气的流量,可在满足燃料电池散热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对车内温度的稳定控制。
[0036]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进气导流结构2为可伸缩进气导流板,出气导流结构3为可伸缩出气导流板,如图1所示,进气导流结构2和出气导流结构3均为可伸缩导流板,用于控制循环加热空气的流量。
[0037]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两组滑动机构相对设置在散热器1的两侧,如图2所示,进气导流结构2和出气导流结构3的一端的相对两侧边缘分别连接两组滑动机构,进气导流结构2和出气导流结构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车厢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1)、进气导流结构(2)、出气导流结构(3)和两组滑动机构,其中:所述进气导流结构(2)和出气导流结构(3)分别倾斜且可伸缩地连接在所述散热器(1)的相对两侧,并且所述进气导流结构(2)和出气导流结构(3)分别与所述散热器(1)合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进气导流结构(2)和出气导流结构(3)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两组滑动机构沿所述散热器(1)的高度方向上下往复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导流结构(2)为可伸缩进气导流板,所述出气导流结构(3)为可伸缩出气导流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滑动机构相对设置在所述散热器(1)的两侧,并且所述进气导流结构(2)和出气导流结构(3)一端的相对两侧边缘分别连接所述两组滑动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动连接的导轨(4)和滑块(5),所述导轨(4)沿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散热器(1)的侧壁上,所述进气导流结构(2)和出气导流结构(3)的一端相对两侧边缘分别通过第一铰链(6)连接所述滑块(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所述第一侧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凡张福亮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