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3978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56
一种内窥镜组件,包括操作部、连接于操作部的插入部、安装于插入部端部的先端部以及套设于操作部外的防护薄膜,所述操作部上设有角度旋钮、水气阀、吸引阀、三通件,所述先端部上设有依次穿过插入部和操作部的导光束以及摄像线,所述插入部包括插入管、钳道管、水气管、套设于插入管外部的防护套,所述先端部包括连接于插入管端部的固定头、设于防护套端部的活动头,所述活动头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所述活动头与所述固定头之间呈插接配合;所述水气管和钳道管的一端均与活动头固定,且所述活动头上分别开设有连通于水气管和钳道管的通孔。避免了内窥镜在重复使用时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且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和操作。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和操作。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和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内窥镜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窥镜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具有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内窥镜在医学诊断上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0003]由于内窥镜是精密电子器件并使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不能使用高温蒸汽灭菌,而目前各种消毒机、消毒液,又难以将结构复杂的镜体达到彻底消毒,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避免内窥镜在重复使用时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且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和操作,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窥镜组件。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内窥镜组件,包括操作部、连接于操作部的插入部、安装于插入部端部的先端部以及套设于操作部外的防护薄膜,所述操作部上设有角度旋钮、水气阀、吸引阀、三通件,所述先端部上设有依次穿过插入部和操作部的导光束以及摄像线,所述插入部包括插入管、钳道管、水气管、套设于插入管外部的防护套,所述先端部包括连接于插入管端部的固定头、设于防护套端部的活动头,所述活动头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所述活动头与所述固定头之间呈插接配合;所述水气管和钳道管的一端均与活动头固定,且所述活动头上分别开设有连通于水气管和钳道管的通孔,所述水气管的另一端与操作部连接,所述钳道管的另一端与三通件连接;所述导光束和摄像线的一端与固定头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插入管和操作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将先端部和插入部设置为分体式的结构,使固定头和插入管之间连接,活动头和防护套之间连接,从而让部分比较难以装卸并需要长久使用不需要和人体进行接触的部件,如摄像线和导光束,在穿入插入管后其端部固定连接于固定头上,而与人体内部进行接触的部分,且容易感染细菌的部分,如钳道管和水气管,使其与活动端固定,操作部则通过套设防护薄膜进行隔离,采用上述方案,降低了内部结构的感染细菌的几率;另一方面,在使用时,将活动头和连接于活动头的防护套套设在插入管的外部,以当作一次性用的耗材,能够将插入管进行隔离,插入管在进入人体后避免与体内器官直接接触,在使用完后,直接将活动头以及防护套进行取下并集中处理,在下次使用时再套设新的活动头和防护套,从而不需在检测前对插入管进行再次消毒,仅仅对活动头和防护套进行更换就可以完成,避免了重复使用造成交叉感染的情况,比较方便,提升检测效率;进一步的,将固定头和活动头之间设置为插接连接的方式,在使用时,能够直接将防护套的开口端套设于固定头上,并通过拉扯防护套即能够使固定头插接于活动头的插接槽
内,方便医护人员对防护套和插入管之间进行安装和拆卸。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头远离所述插入管的端面具有插接部,所述活动头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壁开设有与插接部相配合的限位槽。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接部和限位槽的配合下,以对固定头和活动头之间的周向相对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固定头和活动头之间发生扭转,减少对插入管和防护套之间产生影响,使固定头和活动头之间配合更加稳定。
[0010]优选的,所述水气管和钳道管均穿设于所述插入管内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用于输送水气的水气管,和用于穿设工作钳的钳道管穿设在插入管内部,由于水气管和钳道管较细,在弯曲程度较大时,容易发生弯折而导致堵塞,在手术过程中较为影响医护人员操作,在插入管的保护下,使水气管和吸引管不易弯折程度过大,造成堵塞或操作不便的情况。
[0012]优选的,所述插入部还包括连接于固定头且位于插入管内部的水气导管和钳道导管,所述水气管穿设于水气导管内,所述钳道管穿设于钳道导管内。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入管内分别设置水气导管和钳道导管,并使水气导管和钳道导管和钳道导管分别与固定头上所开设的通孔相连接,在对水气管和钳道管进行安装时,将分别将水气管通过水气导管穿入插入管内,而工作钳通过钳道导管穿入插入管内,使水气管和钳道管与插入管内的其他管路隔离,不易受到干涉,方便进行安装。
[0014]优选的,所述操作部包括操作部外壳、连通于所述操作部外壳的工作接口,所述工作接口朝向远离插入管的方向呈倾斜设置。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三通件具有连通于工作接口的第一通口、远离工作接口的第二通口和第三通口,所述钳道管端部连通于第一通口,所述吸引阀与三通件的第二通口之间通过吸引管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工作接口处安装有三通件,所述三通件具有连通于工作接口的第一通口、远离工作接口的第二通口和第三通口,所述钳道管端部连通于第一通口,所述吸引管连通于第二通口。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三通件,从而进一步对工作接口再次分支,一方面,在安装时,能够通过三通件对钳道管和吸引管进行连通,减少钳道管和吸引管相互之间发生干涉和影响的情况,且方便工作钳通过第三通口直接进入到钳道管内;另一方面,在医护人员需要对体内积液进行抽出时,将穿设于钳道管内的工作钳取出后,对第三通口进行封闭,再通过钳道管位于活动头的一端将体内积液经过吸引管抽出体外,便于操作。
[0018]优选的,所述三通件为Y型阀。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三通件设为Y型阀,一方面,通过Y型阀,在医护人员需要引出体内积液时,通过Y型阀的控制端方便对钳道管的端口进行封闭,使连通于钳道管的吸引管将体内积液抽出,另一方面,在满足安装要求和使用工况的情况下,使用Y型阀,结构更加简单,降低生产成本。
[0020]优选的,所述水气管包括由操作部穿出的固定段、由活动头延伸至操作部的连接段、套设于固定段和连接段的弹性连接套。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水气管分体设置,在安装时,固定段和连接段通过弹性连接套连通,连接段的前端与活动头连接,连接段的后端与弹性连接套连接,在使用完成
后,将连接段与弹性连接套脱离,方便对水气管进行更换。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在原有的插入管外侧增设防护套,以及操作部外侧的防护薄膜,作为一次性使用的耗材,使防护套与活动头固定连接,不仅减少对插入管进行消毒的繁琐过程,且方便医护人员对防护套和插入管之间进行安装;
[0024]2.在固定头和插接槽的配合下,通过设置插接部和限位槽,使固定头和活动头之间配合关系稳定,不易发生扭转;
[0025]3.将用于输送水气的水气管,和用于穿设工作钳的钳道管穿设在插入管内部,减少水气管和钳道管因弯折程度过大而造成堵塞或操作不便的情况。
[0026]4.将水气管分体设置,以将连接段用作一次性使用的耗材,方便更换,减少污物感染。
[0027]5.在工作接口处设置Y型阀,在满足安装要求和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组件,包括操作部(1)、连接于操作部(1)的插入部(3)、安装于插入部(3)端部的先端部(4)以及套设于操作部(1)外的防护薄膜(5),所述操作部(1)上设有角度旋钮(8)、水气阀(10)、吸引阀(9)、三通件,所述先端部(4)上设有依次穿过插入部(3)和操作部(1)的导光束(25)以及摄像线(26),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3)包括插入管(19)、钳道管(20)、水气管(21)、套设于插入管(19)外部的防护套(24),所述先端部(4)包括连接于插入管(19)端部的固定头(33)、设于防护套(24)端部的活动头(34),所述活动头(34)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所述活动头(34)与所述固定头(33)之间呈插接配合;所述水气管(21)和钳道管(20)的一端均与活动头(34)固定,且所述活动头(34)上分别开设有连通于水气管(21)和钳道管(20)的通孔,所述水气管(21)的另一端与操作部(1)连接,所述钳道管(20)的另一端与三通件连接;所述导光束(25)和摄像线(26)的一端与固定头(33)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插入管(19)和操作部(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窥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头(33)远离所述插入管(19)的端面具有插接部(43),所述活动头(34)开设有插接槽(42),所述插接槽(42)内壁开设有与插接部(43)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礼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微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