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化纤色母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384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体化化纤色母制备装置,属于化纤色母制备设备技术领域。该一体化化纤色母制备装置包括混色组件和供液组件。所述混色组件包括反应釜、支撑柱、螺纹柱、内胆、电机、连接轴、搅叶、排料管、进料管、密封盖、第一连接耳板、第一螺纹杆、环形滑轨、环形滑板、连接杆、密封门和第二螺纹杆,所述反应釜滑动套设在所述内胆的外壁上,使用时,把第一壳体从反应釜内拉出了,便于对第一壳体的内壁进行清理,待第一壳体被清理完成后再按照上述相反的步骤再次把第一壳体重新安装固定在反应釜上即可,该制备装置便于对内胆、连接轴、搅叶和第一壳体进行清理,有效的防止塑料颗粒被其它颜色污染。颜色污染。颜色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化纤色母制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纤色母制备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体化化纤色母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色母的全称叫色母粒,也叫色种,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专用着色剂,亦称颜料制备物。色母主要用在塑料上。色母由颜料或染料、载体和添加剂三种基本要素所组成,是把超常量的颜料均匀载附于树脂之中而制得的聚集体,可称颜料浓缩物,所以它的着色力高于颜料本身。加工时用少量色母料和未着色树脂掺混,就可达到设计颜料浓度的着色树脂或制品。
[0003]目前,现有的一体化化纤色母制备装置,当需要生产不同于原生产颜色的塑料制品时,不便对反应釜的内壁、搅拌器和注料管进行彻底清理,导致在对塑料制品进行上色的过程中,塑料制品被其它颜色污染,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体化化纤色母制备装置,旨在改善当需要生产不同于原生产颜色的塑料制品时,不便对反应釜的内壁、搅拌器和注料管进行彻底清理,导致在对塑料制品进行上色的过程中,塑料制品被其它颜色污染,影响了产品的质量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一体化化纤色母制备装置,包括混色组件和供液组件。
[0007]所述混色组件包括反应釜、支撑柱、螺纹柱、内胆、电机、连接轴、搅叶、排料管、进料管、密封盖、第一连接耳板、第一螺纹杆、环形滑轨、环形滑板、连接杆、密封门和第二螺纹杆,所述反应釜滑动套设在所述内胆的外壁上,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所述反应釜的下表面,所述螺纹柱螺纹在所述支撑柱内,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反应釜上。
[0008]所述连接轴通过法兰盘固定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搅叶固定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排料管和所述进料管均设置在所述反应釜上,所述第一连接耳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密封盖的外壁上和所述反应釜的外壁上,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耳板通过所述第一螺纹杆固定在一起,所述环形滑轨固定在所述内胆的内壁上,所述环形滑板滑动在所述环形滑轨上,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连接轴的外壁和所述环形滑板的外壁上,所述密封门通过铰页固定在所述内胆上,所述第二螺纹杆螺纹贯穿所述内胆,所述第二螺纹杆同样螺纹在所述反应釜内。
[0009]所述供液组件包括水泵、第一导液管、第二导液管、增压泵、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电加热板、第三导液管、上盖和第二连接耳板,所述水泵和所述增压泵均固定在所述反应釜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导液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导液管的一端均设置在所述水泵上,所述第三导液管贯穿所述上盖,所述第三导液管的端部通过法兰和所
述第二导液管的另一端固定在一起。
[0010]所述第二壳体插设在所述反应釜内,所述第一壳体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中,所述电加热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连接耳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连接耳板固定在所述反应釜的外壁上,所述上盖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增压泵上,所述第二导气管贯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法兰固定在所述第二导气管的端部。
[00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柱包括螺纹柱本体和底板,所述螺纹柱本体螺纹在所述支撑柱内,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螺纹柱本体的下端。
[00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排料管包括排料管本体和排料阀,所述排料管本体设置在所述反应釜上,所述排料阀设置在所述排料管本体上。
[00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料管包括进料管本体和进料阀,所述进料管本体设置在所述反应釜上,所述进料阀设置在所述进料管本体上。
[00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杆包括第一螺纹杆本体和第一手持部,所述第一螺纹杆本体螺纹贯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耳板,所述第一手持部固定在所述第一螺纹杆本体的端部。
[00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门包括密封门本体和第二手持部,所述密封门本体通过铰页固定在所述内胆上,所述第二手持部固定在所述密封门本体的外壁上。
[001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水泵包括水泵本体和第一防护外壳,所述水泵本体和所述第一防护外壳均固定在所述反应釜的上表面,所述水泵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外壳内。
[001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保温隔热层,所述保温隔热层填充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
[001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板包括电加热板本体和第二防护外壳,所述电加热板本体和所述第二防护外壳均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电加热板本体设在所述第二防护外壳内,所述保温隔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护外壳的外壁上。
[001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套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密封套卡设在所述反应釜内。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体化化纤色母制备装置,使用时,使用时,当需要生产不同于原生产颜色的塑料制品时,旋转第一螺纹杆,使第一螺纹杆离开反应釜上的第一连接耳板,即可把密封盖从反应釜上取下了,再旋转第二螺纹杆,使第二螺纹杆的末端进入到内胆内,打开密封门把连接轴上的法兰盘和电机上的法兰盘之间连接的螺栓拆除,即可把内胆、连接轴和搅叶一同拉出反应釜了,之后再把更换好的或清洗过后的内胆、连接轴和搅叶按照上述相反的步骤重新安装到反应釜内即可,把第一导气管上的法兰盘和第二导气管上的法兰盘之间连接的螺栓拆除,再把第二导液管上的法兰盘和第三导液管上的法兰盘之间连接的螺栓拆除,再把第二连接耳板从反应釜上拆下,即可把第一壳体从反应釜内拉出了,便于对第一壳体的内壁进行清理,待第一壳体被清理完成后再按照上述相反的步骤再次把第一壳体重新安装固定在反应釜上即可,该制备装置便于对内胆、连接轴、搅叶和第一壳体进行清理,有效的防止塑料颗粒被其它颜色污染。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体化化纤色母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体化化纤色母制备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混色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供液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00

混色组件;110

反应釜;120

支撑柱;130

螺纹柱;131

螺纹柱本体;132

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化纤色母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色组件(100),所述混色组件(100)包括反应釜(110)、支撑柱(120)、螺纹柱(130)、内胆(140)、电机(150)、连接轴(160)、搅叶(170)、排料管(180)、进料管(190)、密封盖(191)、第一连接耳板(192)、第一螺纹杆(193)、环形滑轨(194)、环形滑板(195)、连接杆(196)、密封门(197)和第二螺纹杆(198),所述反应釜(110)滑动套设在所述内胆(140)的外壁上,所述支撑柱(120)固定在所述反应釜(110)的下表面,所述螺纹柱(130)螺纹在所述支撑柱(120)内,所述电机(150)固定在所述反应釜(110)上;所述连接轴(160)通过法兰盘固定在所述电机(150)的输出轴上,所述搅叶(170)固定在所述连接轴(160)上,所述排料管(180)和所述进料管(190)均设置在所述反应釜(110)上,所述第一连接耳板(192)分别固定在所述密封盖(191)的外壁上和所述反应釜(110)的外壁上,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耳板(192)通过所述第一螺纹杆(193)固定在一起,所述环形滑轨(194)固定在所述内胆(140)的内壁上,所述环形滑板(195)滑动在所述环形滑轨(194)上,所述连接杆(19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连接轴(160)的外壁和所述环形滑板(195)的外壁上,所述密封门(197)通过铰页固定在所述内胆(140)上,所述第二螺纹杆(198)螺纹贯穿所述内胆(140),所述第二螺纹杆(198)同样螺纹在所述反应釜(110)内;供液组件(200),所述供液组件(200)包括水泵(210)、第一导液管(220)、第二导液管(230)、增压泵(240)、第一导气管(250)、第二导气管(260)、第一壳体(270)、第二壳体(280)、电加热板(291)、第三导液管(292)、上盖(293)和第二连接耳板(294),所述水泵(210)和所述增压泵(240)均固定在所述反应釜(110)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导液管(220)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导液管(230)的一端均设置在所述水泵(210)上,所述第三导液管(292)贯穿所述上盖(293),所述第三导液管(292)的端部通过法兰和所述第二导液管(230)的另一端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壳体(280)插设在所述反应釜(110)内,所述第一壳体(270)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280)的内壁中,所述电加热板(291)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270)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连接耳板(294)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280)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连接耳板(294)固定在所述反应釜(110)的外壁上,所述上盖(293)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280)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导气管(25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增压泵(240)上,所述第二导气管(260)贯穿所述第一壳体(270)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松金赫华李红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希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