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式雾化器转换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3762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51
一种面罩式雾化器转换接头,有效的解决了面罩式雾化器雾化效果不好的问题;包括左右轴向的连接管,连接管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滚珠,滚珠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通气孔,左侧的滚珠转动连接有输出管,右侧的滚珠转动连接有输入管,连接管与输出管的连接处及连接管与输入管的连接处均开设有交错分布的半腰形槽,连接管与输出管的连接处及连接管与输入管的连接处分别套装有软管;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罩式雾化器转换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呼吸科辅助器械
,特别是一种面罩式雾化器转换接头。

技术介绍

[0002]雾化吸入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目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临床中常用的雾化器有两种,一种是口含嘴式,一种是面罩式,临床大部分患者,特别是神经内外科、ICU等科室,患者体力、智力、理解能力差,不能完全配合,还有大部分老年患者,四肢肌力减弱,呼吸自我调节能力不足,配合不当,采用面罩型效果要比口含嘴雾化好,所以临床中面罩式雾化器广泛应用。面罩式雾化器设计初衷是针对可以坐位的病人,但临床中因疾病限制和手术原因,很多患者需要平卧而无法坐起,而这些病人基本上都是病情重、呼吸功能差的患者,雾化吸入对他们尤其重要,但因为体位限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只能平躺和侧卧,这样雾化吸入装置中药液不能均匀、顺利的进入雾化器,导致雾化时间长、效果差,过度倾斜还容易导致药液溢洒,再加上雾化时噪音长时间干扰,病人出现烦躁的很多,轻者拒绝雾化吸入,严重者导致病情加重,另外临床中绝大多是都是用高流量氧气进行雾化,时间的延长也造成了氧气的损失,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面罩式雾化器转换接头,有效的解决了面罩式雾化器雾化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左右轴向的连接管,连接管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滚珠,滚珠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通气孔,左侧的滚珠转动连接有输出管,右侧的滚珠转动连接有输入管,连接管与输出管的连接处及连接管与输入管的连接处均开设有交错分布的半腰形槽,连接管与输出管的连接处及连接管与输入管的连接处分别套装有软管。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连接管、滚珠及软管,可根据患者不同的体位随意调整使用角度,而保证雾化装置始终和地面保持垂直,从而达到药液均匀进入雾化面罩,达到高质量而且有效的雾化吸入治疗效果,同时也提升了雾化的效率,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减少了氧气的损失和资源的浪费,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07]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图。
[0008]图3是本技术中去掉软管的轴测图。
[0009]图4是本技术中去掉软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左右轴向的连接管1,连接管1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滚珠2,滚珠2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通气孔3,左侧的滚珠2转动连接有输出管4,右侧的滚珠2转动连接有输入管5,连接管1与输出管4的连接处及连接管1与输入管5的连接处均开设有交错分布的半腰形槽6,连接管1与输出管4的连接处及连接管1与输入管5的连接处分别套装有软管7。
[0012]为了方便控制氧气流速,所述的输入管5下端经导管8设有限流结构,限流结构下端设有雾化杯17。
[0013]所述的限流结构包括左右轴向的阀筒9,阀筒9右端开设有上下方向的进气槽10,阀筒9上开设有位于进气槽10左方且与其连通的出气槽11,出气槽11上端与导管8连通,阀筒9内设有可左右移动且尖头朝右的锥形块12。
[0014]为了使锥形块12左右滑动,所述的阀筒9左端螺纹连接有丝杠13,丝杠13右端与锥形块12固定,丝杠13左端设有手轮14。
[0015]为防止漏气泄气,所述的输出管4左端经橡胶密封管15连通有雾化面罩16。
[0016]为更好的使用效果,所述的连接管1与输出管4及输入管5的外径相等,软管7的内径与连接管1的外径相等。
[0017]本技术在使用时,先清洁患者面部,再用酒精擦拭消毒面罩,向雾化杯17内加入适量药液,连接输氧管与雾化杯17底部,连接输氧管与雾化泵,启动雾化泵,高速的氧气从雾化泵流入雾化杯17内将药液雾化,雾化后的药液最后经橡胶密封管15从雾化面罩16喷出,观察流速,当流速过大时,逆时针转动手轮14,手轮14带动丝杠13逆时针转动并向右运动,丝杠13带动锥形块12向右运动减小出气面积,降低流速,当流速过大时,顺时针转动手轮14,手轮14带动丝杠13顺时针转动并向左运动,丝杠13带动锥形块12向左运动增大出气面积,升高流速;
[0018]将雾化面罩16与患者面部贴合,使得输出管4位置不变,依次转动连接管1与输入管5的位置,根据病人体位将雾化杯17中的液面调整至与地面平行,开始雾化,保证药液均匀进入雾化面罩16,达到高质量而且有效的雾化吸入治疗效果。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连接管、滚珠及软管,可根据患者不同的体位随意调整使用角度,而保证雾化装置始终和地面保持垂直,从而达到药液均匀进入雾化面罩,达到高质量而且有效的雾化吸入治疗效果,同时也提升了雾化的效率,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减少了氧气的损失和资源的浪费,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面罩式雾化器转换接头,包括左右轴向的连接管(1),其特征在于,连接管(1)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滚珠(2),滚珠(2)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通气孔(3),左侧的滚珠(2)转动连接有输出管(4),右侧的滚珠(2)转动连接有输入管(5),连接管(1)与输出管(4)的连接处及连接管(1)与输入管(5)的连接处均开设有交错分布的半腰形槽(6),连接管(1)与输出管(4)的连接处及连接管(1)与输入管(5)的连接处分别套装有软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式雾化器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管(5)下端经导管(8)设有限流结构,限流结构下端设有雾化杯(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罩式雾化器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流结构包括左右轴向的阀筒(9),阀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艳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