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除积液的搅拌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348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清除积液的搅拌桶,包括筒体、用于搅拌的搅拌棒、以及驱使搅拌棒转动的电机,所述筒体包括底板、侧壁和顶板,所述底板、侧壁和顶板围闭成空腔,所述电机安装在顶板处,所述搅拌棒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棒穿过所述顶板并延伸至所述空腔内,所述底板倾斜设置,所述搅拌棒悬置在所述底板上方,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二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清除积液的搅拌桶,积液清除作业简便易行,设备后期维护方便便捷,实用性高,经济性好。经济性好。经济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清除积液的搅拌桶


[0001]本技术涉及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便于清除积液的搅拌桶。

技术介绍

[0002]搅拌桶是常用的加工设备,在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生物医药、湿法冶金、环保、化纤、造纸、食品加工等领域均有应用。搅拌桶容易造成积液现象,传统的搅拌桶清除积液较为困难且操作复杂,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清除积液的搅拌桶,积液清除作业简便易行,设备后期维护方便便捷,实用性高,经济性好。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便于清除积液的搅拌桶,包括筒体、用于搅拌的搅拌棒、以及驱使搅拌棒转动的电机,所述筒体包括底板、侧壁和顶板,所述底板、侧壁和顶板围闭成空腔,所述电机安装在顶板处,所述搅拌棒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棒穿过所述顶板并延伸至所述空腔内,所述底板倾斜设置,所述搅拌棒悬置在所述底板上方,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二开口。
[0006]优选的,所述顶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底板与水平面成夹角且夹角为锐角。
[0007]优选的,所述底板高度较高的一侧记为底板高侧,所述底板高度较低的一侧记为底板低侧,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底板高侧的上方,所述第一开口处安装有可开闭的盖板。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底板低侧的侧方,所述第二开口安装有排水阀。
[0009]优选的,所述顶板开设有通孔,所述搅拌棒由所述通孔处穿过所述顶板。
[0010]优选的,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底板低侧的上方,所述第三开口安装有排水阀。
[0011]优选的,所述搅拌棒为三层螺带。
[0012]优选的,所述搅拌棒和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筒体的中轴线上。
[0013]优选的,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承托板。
[0014]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的便于清除积液的搅拌桶,积液清除作业简便易行,设备后期维护方便便捷,实用性高,经济性好。本搅拌桶运作时能使物料进行翻滚。运转平稳、质量可靠、噪音低,使用寿命长,安装维修方便,是混合领域的多功能搅拌机。具体的,当需要对搅拌桶内进行积液清除作业时,仅需开启第二开口的排水阀即可,位于侧壁的药液会在重力作用下下滑至底板处,底板上的药液会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底板倾斜方向汇聚在底板低侧,排水阀开启后,汇聚在底板低侧的积液便排出桶外,积液清除作业简单高效,实用性极高,经济效益好。
[0016]本技术搅拌桶的混合速度快,混合均匀度高,是粘性、稠状、糊状的混合设备。
在不同物料的混合要求下,可采用不同螺旋带结构。混合均匀,三层螺带结构保证了物料三维运动,搅拌不留死角,可以保证物料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混合。
[0017]本技术搅拌桶的筒体为卧式机体,也可以翻转与地面齐平,这样方便用户的清洗和上料。内部构造简单,方便维修,轴承横卧在筒体两端,解决了立式干粉混合机物料容易进入轴承的难题。筒体内部螺带外圈与机壳内壁的间隙可调至1

2mm ,且设有下清扫门,可进行无残留生产;螺旋带上可以安装刮板,更适应稠状、糊状的混合。设备使用寿命长,搅拌机经久耐用,除易磨损部件需要更换外,一般不用维修,正常使用可达2

10年。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便于清除积液的搅拌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本技术实施例包括:
[0021]请参考图1,一种便于清除积液的搅拌桶,包括筒体、用于搅拌的搅拌棒1、以及驱使搅拌棒1转动的电机2,筒体包括底板3、侧壁4和顶板5,底板3、侧壁4和顶板5围闭成空腔6,电机2安装在顶板5处,搅拌棒1于电机2传动连接,搅拌棒1穿过顶板5并延伸至空腔6内,底板3倾斜设置,搅拌棒1悬置在底板3上方,顶板5上开设有第一开口7,侧壁4下部设置有第二开口8。筒体为圆柱形,其高度为1680mm,截面直径为2000mm,侧壁厚度为15mm。
[0022]请参考图1,顶板5与水平面平行,底板3与水平面成夹角且夹角为锐角。底板3高度较高的一侧记为底板高侧,底板3高度较低的一侧记为底板低侧,第一开口7位于底板高侧的上方,第一开口7处安装有可开闭的盖板。第二开口8位于底板低侧的侧方,第二开口8安装有排水阀。顶板5开设有通孔,搅拌棒1由通孔处穿过顶板5。顶板5上开设有第三开口9,第三开口9位于底板低侧的上方,第三开口9安装有排水阀。底板高侧的高度为130mm,底板低侧的高度为50mm。
[0023]请参考图1,搅拌棒1和电机2位于筒体的中轴线上。底板3下方设置有承托板10。在本实施例中,搅拌棒1为两组类似于扇叶的结构,通过扇叶来搅动桶内的物料;在其他实施例中,搅拌棒也可以是双层螺带或三层螺带,保证桶内物料在三维方向均匀混合,避免出现搅拌死角的现象,确保搅拌品质优秀。
[0024]本实施例的便于清除积液的搅拌桶,积液清除作业简便易行,设备后期维护方便便捷,实用性高,经济性好。具体的,当需要对搅拌桶内进行积液清除作业时,仅需开启第二开口的排水阀即可,位于侧壁的药液会在重力作用下下滑至底板处,底板上的药液会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底板倾斜方向汇聚在底板低侧,排水阀开启后,汇聚在底板低侧的积液便排出桶外,积液清除作业简单高效,实用性极高,经济效益好。
[0025]本实施例搅拌桶的混合速度快,混合均匀度高,是粘性、稠状、糊状的混合设备。在不同物料的混合要求下,可采用不同螺旋带结构。混合均匀,三层螺带结构保证了物料三维运动,搅拌不留死角,可以保证物料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混合。
[0026]本实施例的筒体为卧式机体,也可以翻转与地面齐平,这样方便用户的清洗和上
料。内部构造简单,方便维修,轴承横卧在筒体两端,解决了立式干粉混合机物料容易进入轴承的难题。筒体内部螺带外圈与机壳内壁的间隙可调至1

2mm ,且设有下清扫门,可进行无残留生产;螺旋带上可以安装刮板,更适应稠状、糊状的混合。设备使用寿命长,搅拌机经久耐用,除易磨损部件需要更换外,一般不用维修,正常使用可达2

10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清除积液的搅拌桶,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用于搅拌的搅拌棒(1)、以及驱使搅拌棒(1)转动的电机(2),所述筒体包括底板(3)、侧壁(4)和顶板(5),所述底板(3)、侧壁(4)和顶板(5)围闭成空腔(6),所述电机(2)安装在顶板(5)处,所述搅拌棒(1)于电机(2)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棒(1)穿过所述顶板(5)并延伸至所述空腔(6)内,所述底板(3)倾斜设置,所述搅拌棒(1)悬置在所述底板(3)上方,所述顶板(5)上开设有第一开口(7),所述侧壁(4)下部设置有第二开口(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除积液的搅拌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5)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底板(3)与水平面成夹角且夹角为锐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除积液的搅拌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高度较高的一侧记为底板高侧,所述底板(3)高度较低的一侧记为底板低侧,所述第一开口(7)位于所述底板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文裕简建明付志强彭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志泰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