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氨氮吹脱吸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9315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37
本申请涉及一种循环氨氮吹脱吸收系统,该系统包括:氨氮吹脱部和氨氮吸收部,氨氮吹脱部通过第一多层逆喷雾化使高氨氮废水与高速气流充分接触,让废水中的游离氨分子迅速转移至空气中,并利用原液循环泵的内循环作用进行多次反复吹脱,使得系统的脱氨效果显著且稳定,氨氮吸收部通过第二多层逆喷雾化和内循环作用将转移至空气中的氨分子与硫酸瞬间反应生成硫酸铵,再进行结晶回收。从而使整个系统在保证了稳定且高效的处理效果的同时,又实现了良好的资源化。了良好的资源化。了良好的资源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氨氮吹脱吸收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氨氮吹脱吸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高浓度氨氮废水来源广泛且排放量大,如化肥、石化、食品、垃圾填埋场等均产生大量的高浓度氨氮废水。这些大量的氨氮废水排入水体后,不仅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发黑发臭等现象,还会增加水环境治理的难度和成本,甚至对人类及生物群落产生毒害作用。
[0003]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已经引起世界范围内环保行业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对氨氮废水处理方面展开了诸多研究,研究范围涉及生物法、物化法等各种工艺,如生物法有硝化氧化;物理法有反渗透、蒸馏等;化学法有离子交换、化学沉淀、氨吹脱等。其中氨吹脱法是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领域中使用较广的方法,但通过实际运行发现普遍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去除效率低、吹脱时间长;第二、吹脱出来的氨氮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易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循环氨氮吹脱吸收系统。
[0005]本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循环氨氮吹脱吸收系统,包括:氨氮吹脱部和氨氮吸收部,其中,氨氮吹脱部,包括:鼓风机、吹脱塔、第一多层逆喷装置、原液循环泵、进液泵和液碱投加装置,其中,鼓风机的出口与吹脱塔的吹脱塔进气管的顶部入口相连,吹脱塔进气管的底部与吹脱塔下部入口相连;第一多层逆喷装置位于吹脱塔进气管以及吹脱塔内;原液循环泵的入口与吹脱塔的下部相连,第一多层逆喷装置与原液循环泵的出口相连;进液泵的出口与原液循环泵的出口相连,进液泵与原液池相连,液碱投加装置与吹脱塔连接;氨氮吸收部,包括:吸收塔、第二多层逆喷装置、酸循环泵和硫酸投加装置,其中,吸收塔的吸收塔进气管的顶部入口与吹脱塔的出口相连,吸收塔进气管的底部与吸收塔的下部入口相连,第二多层逆喷装置位于吸收塔进气管以及吸收塔内,酸循环泵的入口与吸收塔的下部相连,第二多层逆喷装置与酸循环泵的出口相连,硫酸投加装置的出口与吸收塔的侧进口相连。
[0006]在某些实施例中,吹脱塔内还包括第一除雾器和第一填料层,第一除雾器固定于吹脱塔内的上部,第一填料层固定于第一除雾器上。
[0007]在某些实施例中,吸收塔内还包括第二除雾器和第二填料层,第二除雾器固定于吸收塔内的上部,第二填料层固定于第二除雾器上。
[0008]在某些实施例中,吹脱塔设置有第一pH检测装置,配置为监测吹脱塔内原液循环液的pH值。
[0009]在某些实施例中,吸收塔设置有第二pH检测装置,配置为监测吸收塔内酸循环液的pH值。
[0010]在某些实施例中,液碱投加装置,配置为根据第一pH检测装置检测的原液循环液的pH值调节液碱投加量。
[0011]在某些实施例中,液碱投加装置,配置为在第一pH检测装置检测原液循环液的pH值小于或等于第一pH值时进行液碱的投加。
[0012]在某些实施例中,硫酸投加装置,配置为根据第二pH检测装置检测的酸循环液的pH值调节硫酸投加量。
[0013]在某些实施例中,硫酸投加装置,配置为在第二pH检测装置检测酸循环液的pH值大于或等于第二pH值时进行硫酸的投加。
[0014]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多层逆喷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喷嘴,多个第一喷嘴布设于吹脱塔进气管内的不同高度上,方向朝上,以及布设于吹脱塔内的不同高度上,方向朝下;第二多层逆喷装置包括多个第二喷嘴,多个第二喷嘴布设于吸收塔进气管内的不同高度上,方向朝上,以及布设于吸收塔内的不同高度上,方向朝下。
[00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系统,通过第一多层逆喷雾化使高氨氮废水与高速气流充分接触,让废水中的游离氨分子迅速转移至空气中,并利用原液循环泵的内循环作用进行多次反复吹脱,使得系统的脱氨效果显著且稳定,其次吸收部也通过第二多层逆喷雾化和内循环作用将转移至空气中的氨分子与硫酸瞬间反应生成硫酸铵,再进行结晶回收。从而使整个系统在保证了稳定且高效的处理效果的同时,又实现了良好的资源化。
附图说明
[001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申请提供实施例的循环氨氮吹脱吸收系统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0]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0021]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循环氨氮吹脱吸收系统,其通过多层逆喷雾化使高氨氮废水与高速气流充分接触,并利用循环泵的内循环作用进行多次反复吹脱,使得脱氨效果显著且稳定,同时吸收部采用硫酸将氨分子转换为硫酸铵进行结晶回收,实现了良好的废物资源化。
[0022]图1为本申请提供实施例的循环氨氮吹脱吸收系统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氨氮吹脱部A和氨氮吸收部B。
[0023]进一步参考图1所示,氨氮吹脱部A,包括:鼓风机1、吹脱塔2、第一多层逆喷装置3、
原液循环泵5、进液泵6和液碱投加装置10,其中,鼓风机1的出口与吹脱塔2的吹脱塔进气管4的顶部入口相连,吹脱塔进气管4的底部与吹脱塔2下部入口相连;第一多层逆喷装置3 位于吹脱塔进气管4以及吹脱塔2内;原液循环泵5的入口与吹脱塔2 的下部相连,第一多层逆喷装置3与原液循环泵5的出口相连;进液泵6的出口与原液循环泵5的出口相连,进液泵6与原液池7相连,液碱投加装置10与吹脱塔2连接。
[0024]进一步参考图1所示,氨氮吸收部B,包括:吸收塔12、第二多层逆喷装置13、酸循环泵15和硫酸投加装置16,其中,吸收塔12的吸收塔进气管14的顶部入口与吹脱塔2的出口相连,吸收塔进气管14 的底部与吸收塔12的下部入口相连,第二多层逆喷装置13位于吸收塔进气管14以及吸收塔12内,酸循环泵15的入口与吸收塔的下部相连,第二多层逆喷装置13与酸循环泵15的出口相连,硫酸投加装置16的出口与吸收塔12的侧进口相连。
[0025]在某些实施例中,吹脱塔2内还包括第一除雾器9a和第一填料层 8a,第一除雾器9a固定于吹脱塔2内的上部,第一填料层8a固定于第一除雾器9a上。
[0026]在某些实施例中,吸收塔12内还包括第二除雾器9b和第二填料层8b,第二除雾器9b固定于吸收塔12内的上部,第二填料层8b固定于第二除雾器9b上。
[002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氨氮吹脱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氨氮吹脱部(A)和氨氮吸收部(B),其中,所述氨氮吹脱部(A),包括:鼓风机(1)、吹脱塔(2)、第一多层逆喷装置(3)、原液循环泵(5)、进液泵(6)和液碱投加装置(10),其中,所述鼓风机(1)的出口与所述吹脱塔(2)的吹脱塔进气管(4)的顶部入口相连,所述吹脱塔进气管(4)的底部与吹脱塔(2)下部入口相连;所述第一多层逆喷装置(3)位于所述吹脱塔进气管(4)以及吹脱塔(2)内;所述原液循环泵(5)的入口与吹脱塔(2)的下部相连,所述第一多层逆喷装置(3)与所述原液循环泵(5)的出口相连;所述进液泵(6)的出口与所述原液循环泵(5)的出口相连,所述进液泵(6)与原液池(7)相连,所述液碱投加装置(10)与所述吹脱塔(2)连接;所述氨氮吸收部(B),包括:吸收塔(12)、第二多层逆喷装置(13)、酸循环泵(15)和硫酸投加装置(16),其中,所述吸收塔(12)的吸收塔进气管(14)的顶部入口与所述吹脱塔(2)的出口相连,所述吸收塔进气管(14)的底部与吸收塔(12)的下部入口相连,所述第二多层逆喷装置(13)位于所述吸收塔进气管(14)以及吸收塔(12)内,所述酸循环泵(15) 的入口与吸收塔的下部相连,所述第二多层逆喷装置(13)与所述酸循环泵(15)的出口相连,所述硫酸投加装置(16)的出口与所述吸收塔(12)的侧进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氨氮吹脱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脱塔(2)内还包括第一除雾器(9a)和第一填料层(8a),所述第一除雾器(9a)固定于所述吹脱塔(2)内的上部,所述第一填料层(8a)固定于所述第一除雾器(9a)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氨氮吹脱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12)内还包括第二除雾器(9b)和第二填料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翔瞿艳军柯珂袁志仁钟红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净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