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管路铺设用管件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229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管路铺设用管件支撑结构,涉及支撑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管托、第二管托和第二螺丝钉,所述第一管托的两侧螺纹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丝钉,所述第一管托正表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固定开设有小孔,两个所述小孔均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所述第二管托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铆钉,两个所述铆钉的外表面均固定套设有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当需要移动管件时,将管件放入第一管托和第二管托的内部,扭动两个第一螺丝钉固定设备,通过在第一管托中开设有小孔,在小孔中连接有钢丝绳,此时向下拉动回字形把手,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将回字形把手放在挂钩上进行固定,便可达到一人轻松移动管件的效果。件的效果。件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管路铺设用管件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支撑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管路铺设用管件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下管路是敷设在地下用于输送液体、气体或松散固体的管路,管件支撑是指用于地上架空敷设管件支承的一种结构件,分为固定支架、滑动支架、导向支架、滚动支架等,管件支撑在任何有管件敷设的地方都会用到,又被称作管件支座,它作为管件的支撑结构,根据管件的运转性能和布置要求,管架分成固定和活动两种,设置固定点的地方成为固定支架,这种管件与管件支撑不能发生相对位移;
[0003]在传统的地下管路铺设用管件支撑结构中,一般是采用手动托举管托来达到提升管道高度的效果,在遇到比较重的管道或者工作人员比较少的情况时,工作很难进展,另外在铺设管路时,如果已经固定了管托的高度,需要移动管道,传统工作方式都是先取下固定的管托待搬运完成后再固定或者连带着管托一起搬运,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不易操作,另外一些传统的设备也都是成品,很难进行拆卸,移动起来也很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改进了传统工艺中手动托运管道来安放管托的形式,改进了在需要移动管道时,先取下管托再进行移动的方式,改进了传统辅助工具难以拆卸的弊端。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管路铺设用管件支撑结构,包括第一管托、第二管托和第二螺丝钉,所述第一管托的两侧螺纹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丝钉,所述第一管托正表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固定开设有小孔,两个所述小孔均固定连接有钢丝绳。
[0006]所述第二管托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铆钉,两个所述铆钉的外表面均固定套设有轴承,两个所述轴承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左侧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第二管托底部中心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条形块,所述第二管托中心处的底部活动套设有方形块,所述方形块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丝钉,两个所述第二螺丝钉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在两个条形块的内部,所述方形块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圆形柱,四个所述圆形柱的外表面均活动套设有滚筒,所述方形块顶部中心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0007]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均滑动连接在滑条的外表面,所述滑条的中心处开设有滑道。
[0008]优选的,所述钢丝绳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一线轴,所述第一线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靠近右侧的底部滑动连接有第二线轴,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架。
[0009]优选的,所述支架靠近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四个挂钩,所述支架左侧的中心处
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四线轴。
[0010]优选的,所述支架靠近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管托,所述第二管托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三线轴。
[0011]优选的,所述钢丝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回字形把手,所述方形块开设有与第二螺丝钉相匹配的通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中,当需要移动管件时,将管件放入第一管托和第二管托的内部,扭动两个第一螺丝钉固定管件,通过在第一管托中开设有小孔,在小孔中连接有钢丝绳,再通过第一线轴、第二线轴、第三线轴和第四线轴形成省力杠杆,此时向下拉动回字形把手,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将回字形把手放在挂钩上进行固定,便可达到一人轻松移动管件的效果。
[0014]2、本技术中,当需要固定管托并且需要移动管件时,将方形块向上托举,此时将第二螺丝钉扭入方形块上开设的通孔中,此时滚筒高出第二管托的内壁高度,将管件直接在内部推动即可,达到了可以直接推动管件的效果。
[0015]3、本技术中,当需要拆卸设备或者需要固定管托时,将钢丝绳从小孔上取出,扭下轴承和第二螺丝钉,当第二螺丝钉扭下时,整个结构处于一个固定不可移动的状态,达到了容易进行拆卸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地下管路铺设用管件支撑结构正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地下管路铺设用管件支撑结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地下管路铺设用管件支撑结构左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地下管路铺设用管件支撑结构局部正剖图。
[0020]图例说明:
[0021]1、第一管托;2、第一螺丝钉;3、小孔;4、铆钉;5、轴承;6、第一固定杆;7、固定带;8、方形块;9、条形块;10、第二螺丝钉;11、滑块;12、滑道;13、滑条;14、钢丝绳;15、第二固定杆;16、支架;17、第一线轴;18、第二线轴;19、第三线轴;20、第一支撑杆;21、第四线轴;22、回字形把手;23、挂钩;24、圆形柱;25、滚筒;26、限位块;27、第二管托。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实施例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管路铺设用管件支撑结构,包括第一管托1、第二管托27和第二螺丝钉10,第一管托1的两侧螺纹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丝钉2,第一管托1正表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固定开设有小孔3,两个小孔3均固定连接有钢丝绳
14,第二管托27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铆钉4,两个铆钉4的外表面均固定套设有轴承5,两个轴承5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6,左侧第一固定杆6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带7,第二管托27底部中心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条形块9,第二管托27中心处的底部活动套设有方形块8,方形块8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丝钉10,两个第二螺丝钉10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在两个条形块9的内部,方形块8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圆形柱24,四个圆形柱24的外表面均活动套设有滚筒25,方形块8顶部中心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6,两个第一固定杆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1,两个滑块11均滑动连接在滑条13的外表面,滑条13的中心处开设有滑道12,钢丝绳14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一线轴17,第一线轴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5,第二固定杆15靠近右侧的底部滑动连接有第二线轴18,第二固定杆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架16,支架16靠近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四个挂钩23,支架16左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0,第一支撑杆20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四线轴21,支架16靠近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管托27,第二管托27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三线轴19,钢丝绳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回字形把手22,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管路铺设用管件支撑结构,包括第一管托(1)、第二管托(27)和第二螺丝钉(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托(1)的两侧螺纹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丝钉(2),所述第一管托(1)正表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固定开设有小孔(3),两个所述小孔(3)均固定连接有钢丝绳(14);所述第二管托(27)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铆钉(4),两个所述铆钉(4)的外表面均固定套设有轴承(5),两个所述轴承(5)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6),左侧所述第一固定杆(6)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带(7),所述第二管托(27)底部中心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条形块(9),所述第二管托(27)中心处的底部活动套设有方形块(8),所述方形块(8)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丝钉(10),两个所述第二螺丝钉(10)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在两个条形块(9)的内部,所述方形块(8)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圆形柱(24),四个所述圆形柱(24)的外表面均活动套设有滚筒(25),所述方形块(8)顶部中心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管路铺设用管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峻驰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