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弃土场边坡柔性生态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144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边坡生态修复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弃土场边坡柔性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弃土场边坡,所述弃土场边坡的坡面上形成有坡面浮土层;固土机构,设于弃土场边坡坡面上,且所述固土机构用于将所述坡面浮土层和弃土场边坡加固;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用于实现所述弃土场边坡的顶部和汇水处的排水;设于坡面浮土层上的坡面植被恢复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引流组件能够将坡面植被恢复机构处的雨水进行引流,加快雨水的渗透速度,从而防止雨水沿种植土层上冲刷而造成坡面植被恢复机构处水土流失,以保证弃土场边坡的生态修复,进而有效的增强了弃土场边坡生态修复的效果,实现弃土场边坡环境的改善。土场边坡环境的改善。土场边坡环境的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弃土场边坡柔性生态修复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边坡生态修复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弃土场边坡柔性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弃土场中,由于泥土的开挖,破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现有的边坡水土保持治理方法有厚层基材绿化法、喷混凝土支护、锚杆支护、浆砌石护面等。但是现有的弃土场边坡柔性生态修复结构存在坡面植被土壤容易受到雨水冲刷而造成流失的问题,导致植被存活率下降,并且使得弃土场边坡的生态更加恶化,造成弃土场边坡生态修复的效果差,影响弃土场边坡环境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弃土场边坡柔性生态修复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坡面植被土壤容易受到雨水冲刷而造成流失,导致弃土场边坡生态修复效果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弃土场边坡柔性生态修复结构,包括:
[0005]弃土场边坡,所述弃土场边坡的坡面上形成有坡面浮土层;
[0006]固土机构,设于弃土场边坡坡面上,且所述固土机构用于将所述坡面浮土层和弃土场边坡加固;
[0007]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用于实现所述弃土场边坡的顶部和汇水处的排水;
[0008]设于坡面浮土层上的坡面植被恢复机构,所述坡面植被恢复机构用于实现所述弃土场边坡生态的柔性恢复;
[0009]雨水引流机构,所述雨水引流机构用于将所述坡面植被恢复机构处的雨水引流,并排至地下,实现所述坡面植被恢复机构处的快速排水。r/>[0010]优选的,所述坡面植被恢复机构包括铺设于坡面浮土层表面的种植土层,所述种植土层的表面上种植有树木,且种植土层的表面还铺设有无纺布层。
[0011]优选的,所述雨水引流机构包括引流组件,所述引流组件包括埋设于弃土场边坡内部的排水管和引流板,所述引流板设于多个,且多个引流板均包括相互连通的引流段和排水段,所述排水段位于弃土场边坡的内部,且排水段与排水管相连通,所述排水段的内部设有排水通道,所述引流段位于坡面植被恢复机构的内部,且引流段的端部延伸至加筋网的外部,所述引流段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进水孔,且引流段的内部设有与排水通道相连通的导流通道,多个所述进水孔均与导流通道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雨水引流机构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开设于引流段内部的插槽,所述插槽位于导流通道的上方,且插槽的内部插设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中间安装有过滤网,且过滤板的一端安装有拉板,所述拉板位于引流板的外部。
[0013]优选的,所述雨水引流机构还包括弹性连接组件,所述弹性连接组件用于实现过滤板和引流板之间安装固定,且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开设于引流段内部的安装腔、安装于拉板上的插杆以及螺接于引流段两侧的锁紧螺杆,所述安装腔的内部固定有弹簧,且弹簧的自由端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插杆插入所述安装腔中,并与活动板相抵触,所述锁紧螺杆贯穿插杆。
[0014]优选的,所述雨水引流机构还包括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安装于活动板一侧的定位块、以及开设于插杆底部的定位槽和腔槽,所述定位块插入所述定位槽中,且定位块的顶端安装有第二磁块,所述腔槽与定位槽连通,且腔槽的内壁固定有第一磁块,所述第二磁块与第一磁块的磁性相反,且第二磁块插入所述腔槽中,并与第一磁块磁吸固定。
[0015]优选的,所述雨水引流机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安装于活动板两端的限位块、以及开设于安装腔内壁两侧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限位块相匹配。
[0016]优选的,所述固土机构包括堆砌于弃土场边坡底部的挡墙、设于种植土层内部的加筋网、以及将加筋网与弃土场边坡固定的固定锚杆。
[0017]优选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开设于弃土场边坡顶部的截水沟、以及设于弃土场边坡四周的排水沟,所述截水沟与排水沟连通。
[0018]优选的,所述过滤板贯穿进水孔,使得过滤网与进水孔垂直分布。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专利技术通过引流组件能够将坡面植被恢复机构处的雨水进行引流,加快雨水的渗透速度,从而防止雨水沿种植土层上冲刷而造成坡面植被恢复机构处水土流失,以保证弃土场边坡的生态修复,进而有效的增强了弃土场边坡生态修复的效果,实现弃土场边坡环境的改善。
[0021](2)针对上述的引流组件,本专利技术通过过滤组件能够将雨水进行过滤,以将雨水中掺杂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杂质流进导流通道中,从而有效的防止引流组件内部堵塞,可保证引流组件内部畅通,以便于坡面植被恢复机构处雨水的快速引流,进一步防止坡面植被恢复机构处的土壤冲刷流失。
[0022](3)针对上述的过滤组件,本专利技术通过弹性连接组件能够将过滤组件自动弹出,从而便于过滤组件的快速拆装,可有效的提高过滤组件的清理效率,实现过滤组件的快速清理,以保证过滤组件的过滤效果,进一步防止引流组件内部堵塞,确保雨水的引流。
[0023](4)针对上述的过滤组件,本专利技术通过吸附组件能够将插杆和活动板之间吸附固定,从而实现将过滤组件和弹性连接组件之间稳固连接,以便于弹性连接组件将过滤组件稳定弹出,进一步便于过滤组件的快速拆装。
[0024](5)针对上述的弹性连接组件,本专利技术通过限位组件能够将活动板进行限位,从而实现活动板的稳定移动,以便于活动板将插杆稳定推动,进一步便于弹性连接组件将过滤组件稳定弹出。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引流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的B处放大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的C处放大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的D处放大图;
[0031]图中:1、弃土场边坡;2、截水沟;3、坡面浮土层;4、种植土层;5、加筋网;6、挡墙;7、排水管;8、引流板;9、固定锚杆;10、排水通道;11、拉板;12、锁紧螺杆;13、无纺布层;14、过滤板;15、插杆;16、定位块;17、活动板;18、弹簧;19、安装腔;20、进水孔;21、插槽;22、过滤网;23、定位槽;24、第一磁块;25、第二磁块;26、腔槽;27、限位槽;2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请参阅图1

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弃土场边坡柔性生态修复结构,包括:
[0034]弃土场边坡1,弃土场边坡1的坡面上形成有坡面浮土层3;
[0035]固土机构,设于弃土场边坡1坡面上,且固土机构用于将坡面浮土层3和弃土场边坡1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弃土场边坡柔性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弃土场边坡(1),所述弃土场边坡(1)的坡面上形成有坡面浮土层(3);固土机构,设于弃土场边坡(1)坡面上,且所述固土机构用于将所述坡面浮土层(3)和弃土场边坡(1)加固;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用于实现所述弃土场边坡(1)的顶部和汇水处的排水;设于坡面浮土层(3)上的坡面植被恢复机构,所述坡面植被恢复机构用于实现所述弃土场边坡(1)生态的柔性恢复;雨水引流机构,所述雨水引流机构用于将所述坡面植被恢复机构处的雨水引流,并排至地下,实现所述坡面植被恢复机构处的快速排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弃土场边坡柔性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植被恢复机构包括铺设于坡面浮土层(3)表面的种植土层(4),所述种植土层(4)的表面上种植有树木,且种植土层(4)的表面还铺设有无纺布层(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弃土场边坡柔性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引流机构包括引流组件,所述引流组件包括埋设于弃土场边坡(1)内部的排水管(7)和引流板(8),所述引流板(8)设于多个,且多个引流板(8)均包括相互连通的引流段和排水段,所述排水段位于弃土场边坡(1)的内部,且排水段与排水管(7)相连通,所述排水段的内部设有排水通道(10),所述引流段位于坡面植被恢复机构的内部,且引流段的端部延伸至加筋网(5)的外部,所述引流段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进水孔(20),且引流段的内部设有与排水通道(10)相连通的导流通道,多个所述进水孔(20)均与导流通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弃土场边坡柔性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引流机构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开设于引流段内部的插槽(21),所述插槽(21)位于导流通道的上方,且插槽(21)的内部插设有过滤板(14),所述过滤板(14)的中间安装有过滤网(22),且过滤板(14)的一端安装有拉板(11),所述拉板(11)位于引流板(8)的外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弃土场边坡柔性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引流机构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晋华杨世君李泽霞王彦武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水利厅兰州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