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支护装置和边坡支护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1172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坡支护装置和边坡支护方法,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支护组件和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支护组件有支撑加固孔,支撑加固孔外部设有置于边坡表面的支护基板,支撑加固孔内有同轴的支护杆,支护杆底部连接端部固定套,支护杆上套设固定套和滑移套,滑移套与连接轴固连,连接轴顶部与支护基板连接,固定套和滑移套一对铰接杆连接,此对铰接杆由铰接件铰接,铰接杆连接端部有支护装置;连接组件有支护杆外部顶端连接件,连接件与金属连接杆连接,金属连接杆连接相邻边坡支护装置连接件。解决了无法动态调整受力和支护杆位置,防护网后续维护和更换繁琐以及无法灵活调整支护深度的问题。活调整支护深度的问题。活调整支护深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支护装置和边坡支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边坡支护装置和边坡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边坡是指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倾斜坡,为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通常采用支护装置对边坡采取的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目前常用的支护结构型式有:重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悬臂式支护、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锚喷支护、坡率法。
[0004]现有技术如公开号CN111877370A,名为《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公开了一种边坡支护结构,方便了操作者对防护网的安装和拆卸,方便了操作者加工连接勾安装在地面上,方便了操作者对破坏的连接勾和防护网进行更换。针对局针对局部防护网的破坏,无法有效的做到便捷安装和拆卸。
[0005]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支护装置和边坡支护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于防护网的维护和更换、边坡支护装置可随边坡沉降调整其受力以及位置以及可以灵活调节支护深度。
[0007]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边坡支护装置,包括:r/>[0009]支护组件,支护组件包括边坡上均设置的支撑加固孔,支撑加固孔外部设有支护基板,支护基板设置于边坡表面,支撑加固孔内设有同轴的支护杆,支护杆接近支撑加固孔底部一端连接有端部固定套,端部固定套与支护杆同轴,支护杆中部分别套设与其固定的固定套、能够滑移的滑移套,滑移套与连接轴固连,连接轴轴线平行于支护杆轴线,连接轴顶部与支护基板连接,固定套和滑移套通过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连接,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通过铰接件铰接,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连接端部设置有支护装置。
[0010]本专利技术通过拉动连接轴以带动滑移套的上下滑移,进而改变铰接杆的相对位置,在铰接杆位置改变的过程中能带动支护装置的位置移动,进而能够实现支护装置与侧方的岩层或泥土层之间的插接固定。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直接采用锚桩插入的方式能够解决现有锚桩插接后造成完全或者影响插入四周泥土松散或岩层破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能够通过改变铰接杆的位置来同步实现各个高度层的支护装置与其四周的岩层或泥土层形成插接稳固,这样可避免插接弯曲,且针对于长期使用而言,铰接杆的设计方案能根据四周压力来自动调控其铰接形变位置有利于弹性支撑并且实现长时间使用边坡沉降状态下使支护装
置随边坡沉降调整其受力以及位置。
[0011]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支护杆外部顶端连接的连接件,连接件上端面与金属连接杆连接,金属连接杆为杆状且水平放置,金属连接杆连接相邻边坡支护装置连接件。
[0012]本专利技术通过金属连接杆连接相邻边坡支护装置连接件,形成支护网。相比于现有技术支护网,本专利技术的金属连接杆能提供更强的抗剪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有利于固定边坡支护装置。且金属连接杆为独立安装,即使部分损坏或者单独损坏,可以进行损坏部分的更换,而不需要整体防护网更换,相比于现有技术有利于后期对于防护网的维护和更换。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端部固定套头部设有端部连接环,端部连接环与支护基板之间通过紧固绳连接。通过拉动紧固绳可使端部固定套发生相对的位置倾斜,进而使端部固定套卡接在支撑加固孔内部,首先有利于提高端部固定套与孔体四周接触面,避免其产生滑移松动,其次此方式有利于减小端部固定套与孔体之间的缝隙以减小雨水等水体堆积,造成松动以及孔体整体形变,再次有利于通过紧固绳的方式提供辅助支撑连接。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端部固定套内部与支护杆端部环绕设置有一一对应的连接环,连接环对应之间通过柔性绳连接。此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支护杆与端部固定套固定连接解决无法对端部固定套微调及支护杆的位置的问题,此设计可以保证位置相对稳定的同时,可以微调端部固定套以提高端部固定套与孔体四周接触面,避免其产生滑移松动。且可以优化铰接杆的设计,可以通过自动微调支护杆的位置来应对四周的压力,以实现长时间使用边坡沉降状态下使支护装置随边坡沉降调整其受力以及位置。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支护装置包括支护件基体,支护件基体为长方体,内端面设有短杆固联于铰接件,外端面两侧有45度朝向两端的凸台,凸台端面设有外端面带凸起的金属片,金属片内端面固联支护件内弹簧,支护件内弹簧连接于凸台。其中,支护件基体顶面与支护杆轴线垂直。
[0016]由于支护装置中金属片与支护基体有支护件内弹簧连接,则支护装置在面对形状不同以及密度不同的岩层或泥土层时,此支护装置可以有效与其四周的岩层或泥土层形成插接稳固。针对长期尝试使用而言,金属片与支护基体通过支护件内弹簧连接可以根据四周压力自动调整位置和形状,以更好的插接岩层或泥土层,可以避免固定连接导致支护装置变形或失效。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支护装置中短杆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第一拉伸弹簧和第二拉伸弹簧,第一拉伸弹簧连接短杆与第一铰接杆端部,第二拉伸弹簧连接短杆与第二铰接杆端部。支护装置与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通过弹簧连接来稳定支护装置顶面与支护杆轴线垂直的位置关系,弹簧用于在支护之前保持此位置关系。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支护杆外端部套设第一夹紧套,第一夹紧套由第一紧固环紧固,第一夹紧套外设第一连接基套,第一连接基套环绕设置有调节件,调节件包括外部调节套,调节套内部上层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下方设有调节件弹簧,调节件弹簧底部连接有胶板,胶板底部接触支护基板,第一连接基套上端连接第一连接帽。第一夹紧套环体侧边开设有槽体,第一紧固环可以将第一夹紧套槽体闭合,第一夹紧套形状为中空圆台,第一夹紧套内部为夹紧面,与支护杆外端部夹紧面形成配合,第一连接基套内部可以与第一夹紧套形成形状配合,第一连接基套与第一连接帽通过螺纹连接,第一连接基套外部环绕设置有
调节件。此设计中第一夹紧套以及第一连接基套的设计用于提高支护杆端部与防护坡面的连接紧密性,通过第一连接基套这些方式扩大与防护坡面接触面并降低雨水等进入到支护杆与防护坡面之间的缝隙,防止松动出现,而调节件的设计对第一连接基套周围提供相应的弹性支撑,这样在防护坡面出现沉降的过程中,支撑防护装置势必产生相应的位移偏移,第一连接基套两侧的调节件可相对调控支护杆倾斜状态以及第一连接基套周围受力,以保证支护杆四周与防护坡体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无缝隙出现,避免雨水等的大量进入造成支护杆端部泥土松动。同时这样设计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支护杆与支护基板固联解决了设备运输过程中对车辆运输空间的浪费,也解决了支护杆与支护基板之间连接死板的问题,可以灵活调节支护杆的高度以及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支护深度。
[00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支护装置,包括:支护组件,所述支护组件包括边坡上均设置的支撑加固孔(100),所述支撑加固孔(100)外部设有支护基板(101),所述支护基板(101)设置于边坡表面,所述支撑加固孔(100)内设有同轴的支护杆(102),所述支护杆(102)接近支撑加固孔(100)底部一端连接有端部固定套(103),所述端部固定套(103)与支护杆(102)同轴,所述支护杆(102)中部分别套设与其固定的固定套(104)、能够滑移的滑移套(105),所述固定套(104)和滑移套(105)通过第一铰接杆(106)与第二铰接杆(107)连接,所述第一铰接杆(106)与第二铰接杆(107)通过铰接件(1085)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106)和第二铰接杆(107)连接端部设置有支护装置(108);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支护杆(102)外部顶端连接的连接件(201),所述连接件(201)上端面与金属连接杆(202)连接,所述金属连接杆(202)为杆状且水平放置,所述金属连接杆(202)连接相邻边坡支护装置连接件(201);其中,所述滑移套(105)与连接轴(109)固连,所述连接轴(109)轴线平行于支护杆(102)轴线,连接轴(109)顶部与支护基板(10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端部固定套(103)头部设有端部连接环(1031),所述端部连接环(1031)与支护基板(101)之间通过紧固绳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端部固定套(103)内部与支护杆(102)端部环绕设置有一一对应的连接环(110),所述连接环(110)对应之间通过柔性绳(11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护装置(108)包括支护件基体(1081),所述支护件基体(1081)为长方体,内端面设有短杆(1084)固联于铰接件(1085),外端面两侧有45度朝向两端的凸台,所述凸台端面设有外端面带凸起的金属片(1083),所述金属片(1083)内端面固联支护件内弹簧(1082),所述支护件内弹簧(1082)连接于凸台;其中,所述支护件基体(1081)顶面与支护杆(102)轴线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护装置(108)中短杆(1084)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第一拉伸弹簧(1041)和第二拉伸弹簧(1051),所述第一拉伸弹簧(1041)连接短杆(1084)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纯杨智良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