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1406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2
本申请涉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航行器。航行器包括:主艇体;浮力舱,设于所述主艇体;调节装置,设于所述浮力舱,可调节所述浮力舱的受力,以使所述航行器能够在第一航态和第二航态之间转换;其中,所述航行器位于所述第一航态时,所述航行器能够在水面上航行,所述航行器位于所述第二航态时,所述航行器能够翻转并在水下航行。航行器位于第一航态时,航行器可以在水面上行驶,到达水面上指定的位置,当达到指定的位置后,调节装置改变浮力舱的受力,使航行器翻转至第二航态,航行器位于第二航态时,能够翻转并在水面下行驶,便于航行器进行水下作业。行器进行水下作业。行器进行水下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航行器


[0001]本申请涉及海洋工程
,例如涉及一种航行器。

技术介绍

[0002]海洋强国发展目标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此同时,也对我国的海上搜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海上搜寻救援体系,但救援人员伤亡率较高,海上搜救机器人的市场需求较为广阔。海上搜救任务日趋繁重艰巨,与以往相比海上搜救还呈现出许多新的需求变化。
[0003]目前,海难事故的应急救援方法单一,多为被困人员于海上等待救援,体力不支者甚至沉入水下,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救援人员难以乘坐救援船快速、安全地到达海难位置,搜寻被救人员尤其是没入水下的人员也是一大难题。现有的救援机器人基本分为水上救援和水下救援两种类型,其形态、结构、功能都有较大差异,水上救援机器人多采用轻量化、小型化的设计,其缺点是仅作为水上漂浮物支撑被困人员,且可救助人数通常小于5 人;水下救援机器人多采用作业级ROV(遥控无人潜水器),其缺点是救助方式缺少人性化设计。
[000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5]目前的携带作业设备的水下作业航行器多为方形开骨架式的结构,因为其形状原因以及水下运动的阻力较大,所以移动速度慢,且需船只携带其到达作业区域,这样的工作模式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航行器,以解决现有的水下航行器需船只携带其到达作业区域,这样的工作模式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问题。
[000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航行器,所述航行器包括:主艇体;浮力舱,设于所述主艇体;调节装置,设于所述浮力舱,可调节所述浮力舱的受力,以使所述航行器能够在第一航态和第二航态之间转换;其中,所述航行器位于所述第一航态时,所述航行器能够在水面上航行,所述航行器位于所述第二航态时,所述航行器能够翻转并在水下航行。
[000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航行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10]浮力舱可以为航行器提供浮力,使航行器在水面行驶,航行器位于第一航态时,航行器可以在水面上行驶,到达水面上指定的位置,比如需要救援或者作业的位置,当达到指定的位置后,调节装置改变浮力舱的受力,使航行器翻转至第二航态,航行器位于第二航态时,能够翻转并在水面下行驶,便于航行器进行水下作业。
[0011]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12]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13]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航行器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航行器在第一航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航行器在第二航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航行器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航行器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骨架翻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骨架前进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骨架后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骨架转向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骨架的局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骨架的局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推进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推进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8]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航行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航行器;2、主艇体;21、第一侧壁;22、第二侧壁;23、壳体; 24、骨架;241、第一安装板;242、第二安装板;243、第三安装板;25、密封舱;26、喷射装置;261、喷射口;262、喷射室;263、传送装置;27、机械爪;3、浮力舱;31、第一浮力舱;32、第二浮力舱;4、调节装置;5、推进装置;51、推进器;52、旋转结构;53、固定座;531、第一安装面; 54、第一舵机;55、第一推进装置;56、第二推进装置;57、第三推进装置;58、第四推进装置;59、轴承;591、盖板;6、水量调节装置;62、电磁阀;63、水泵;7、连接杆;71、第二舵机;74、第一连接杆;75、第二连接杆;76、第四齿轮;761、第四舵机;762、齿条;8、作业装置;81、第一连杆;82、第二连杆;83、第一支爪;84、第二支爪;86、第一齿轮; 87、第二齿轮;88、第三齿轮;89、驱动件;9、太阳能电池板;91、第一电池板;92、第二电池板;10、视频采集装置;11、罩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0032]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
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33]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34]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艇体;浮力舱,设于所述主艇体;调节装置,设于所述浮力舱,可调节所述浮力舱的受力,以使所述航行器能够在第一航态和第二航态之间转换;其中,所述航行器位于所述第一航态时,所述航行器能够在水面上航行,所述航行器位于所述第二航态时,所述航行器能够翻转并在水下航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浮力舱包括第一浮力舱和第二浮力舱,所述第一浮力舱和所述第二浮力舱均设有所述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浮力舱和所述第二浮力舱分别位于所述主艇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浮力舱和所述第二浮力舱中的一个受到背离水面运动的力,且所述第一浮力舱和所述第二浮力舱中的另一个受到朝向水下运动的力时,所述航行器能够在所述第一航态和所述第二航态之间转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推进装置,所述推进装置包括:推进器,与所述浮力舱活动连接,能够向所述浮力舱提供驱动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装置还包括:旋转结构,连接在所述推进器与所述浮力舱之间,并与所述推进器与所述浮力舱中的至少一个转动连接,且所述旋转结构能够改变所述推进器与所述浮力舱的相对位置,以调节所述推进器向所述浮力舱提供的驱动力的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结构包括: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杰徐渊博王嘉琪张汐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