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河道潜流交换的生态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136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强河道潜流交换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底板、潜流框架和加固块;底板上设有导流部和安装槽;潜流框架设在安装槽上,潜流框架上填充有石块和砾石颗粒,加固块插接在潜流框架上,加固块顶部设有种植槽,加固块内部设有开孔和溢流通道,加固块上与开孔位置对应处设有过水孔,开孔内设有多孔板和生物炭颗粒,加固块上与溢流通道位置对应处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上设有卸力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极大的改善了污染河道的生态环境,适宜大量推广。适宜大量推广。适宜大量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河道潜流交换的生态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修复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增强河道潜流交换的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河流污染日益严重,而传统的治理方法包括: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水生植物或者微生物来净化水体,效果短期内不明显并且阻碍了河流的通航能力;物理方法有人工曝气等,虽然短期内效果显著但是造价昂贵,破坏了原有的水环境系统;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氧化、化学沉淀等,利用化学药剂有可能会对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以及一些不可控制的连锁反应发生。
[0003]潜流带是一种可以处理非点源污染的溪流中的天然生物反应器;潜流带为河床和河岸沉积物提供了氧化还原条件、溶质和微生物之间的接触、以及较长停留时间。这种动态环境为许多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提供了条件,减少了地表径流中过量的污染物,因此被称为河流肝脏。
[0004]但是,现有的用于污染河道治理的装置对于污水的潜流交换能力较弱,而且收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用高效、能够增强河道潜流交换的生态修复装置。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增强河道潜流交换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底板、潜流框架和加固块;底板前端设置有导流部,上端面后端设置有安装槽;
[0007]潜流框架活动插接在安装槽上,潜流框架为内部中空、侧面镂空设置的立方体结构,潜流框架内部填充有砾石颗粒,潜流框架各个侧面的镂空处均填充有石块;r/>[0008]加固块通过插块活动插接在潜流框架上端,加固块靠近导流部的一侧倾斜设置,加固块顶部设置有种植槽,加固块内部靠下位置设置有开孔,加固块的两个侧面与开孔位置对应处设置有过水孔,开孔内部倾斜设置有3

6个多孔板,相邻两个多孔板之间填充有生物炭颗粒,加固块内部靠上位置设置有2

4个溢流通道,加固块靠近导流部的一侧,且与各个溢流通道位置对应处均滑动设置有活动板,各个活动板下端均设置有卸力板。
[0009]进一步地,潜流框架各个侧面的镂空处外侧均设置有加固钢丝网,通过设置加固钢丝网,能够避免潜流框架各个侧面的镂空处填充的石块在水流冲击下脱落,提高本技术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0]进一步地,底板上端面设置有排淤板,排淤板为三角形板,且排淤板的一个侧边与底板后端平行设置,利用排淤板将河水冲刷的污泥导向底板两侧,避免河道中污泥等污染物对潜流框架造成堵塞,提高潜流框架对于河道中污水的潜流交换效率。
[0011]进一步地,底板下端面设置有透水板,利用透水板对河道底部的暗流进行阻挡,同
时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净化处理。
[0012]进一步地,各个多孔板相互平行,且各个多孔板上的网孔相互交错设置,通过设置相互平行的多孔板,当河道水流经过过水孔后,依次经过各个多孔板上的网孔,延长了污水在开孔内部的停留时间,利用生物炭颗粒作为污水处理的碳源,提高了河道基质的反硝化能力,进而提高了装置的河道治理效果和治理能力。
[0013]进一步地,各个多孔板上网孔的直径从上至下依次减小,当河道污水经过多孔板上不同直径的网孔时,河道污水的流速发生变化,从而提高了河道污水的潜流交换效率。
[001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底板放置在待治理河道底部,并时导流部位于河道上游;将潜流框架活动插接在安装槽内部,在潜流框架的各个侧面的镂空处填充石块,并利用加固钢丝网对其进行固定,在潜流框架内部填充砾石颗粒;将加固块通过插块活动插接在潜流框架上端,并使加固块上的倾斜部朝向河道上游方向;在种植槽内种植挺水植物,利用挺水植物的根系吸收河道污水中的污染物;河道污水通过石块与砾石颗粒形成的潜流带时,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缓解污染水体,河道污水通过加固块上的开孔后,依次经过各个多孔板,以生物炭颗粒作为污水处理的碳源,对河道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进行反硝化处理;同时,当河道污水经过多孔板上不同直径的网孔时,河道污水的流速发生变化,促进了河道污水的潜流交换;当河道中水流较大时,卸力板在水力冲击作用下推动活动板,从而将溢流通道打开,避免装置在较大水力冲击作用下而损坏。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通过在潜流框架内填充不同孔隙率的石块与砾石颗粒,当河道污水经过石块与砾石颗粒形成的潜流带时,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缓解污染水体,增强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交换,增强河流的自净自净能力;通过在开孔内设置孔径不同的多孔板,极大的延长了河道污水的停留时间,同时有效促进了河道污水的交换能力,从而改善了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纵剖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多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

底板、10

导流部、11

安装槽、12

排淤板、13

透水板、2

潜流框架、20

加固钢丝网、3

加固块、30

插块、31

种植槽、32

开孔、33

过水孔、34

多孔板、35

溢流通道、350

活动板、351

卸力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如图1、2、3所示的一种增强河道潜流交换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底板1、潜流框架2和加固块3;底板1前端设置有导流部10,上端面后端设置有安装槽11;底板1上端面设置有排淤板12,排淤板12为三角形板,且排淤板12的一个侧边与底板1后端平行设置,利用排淤板12将河水冲刷的污泥导向底板1两侧,避免河道中污泥等污染物对潜流框架2造成堵塞,提高潜流框架2对于河道中污水的潜流交换效率;底板1下端面设置有透水板13,利用
透水板13对河道底部的暗流进行阻挡,同时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净化处理;
[0022]如图1、2所示,潜流框架2活动插接在安装槽11上,潜流框架2为内部中空、侧面镂空设置的立方体结构,潜流框架2内部填充有砾石颗粒,潜流框架2各个侧面的镂空处均填充有石块;潜流框架2各个侧面的镂空处外侧均设置有加固钢丝网20,通过设置加固钢丝网,能够避免潜流框架2各个侧面的镂空处填充的石块在水流冲击下脱落,提高本技术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3]如图1、2、3、4所示,加固块3通过插块30活动插接在潜流框架2上端,加固块3靠近导流部10的一侧倾斜设置,加固块3顶部设置有种植槽31,加固块3内部靠下位置设置有开孔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河道潜流交换的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潜流框架(2)和加固块(3);所述底板(1)前端设置有导流部(10),上端面后端设置有安装槽(11);所述潜流框架(2)活动插接在所述安装槽(11)上,潜流框架(2)为内部中空、侧面镂空设置的立方体结构,潜流框架(2)内部填充有砾石颗粒,潜流框架(2)各个侧面的镂空处均填充有石块;所述加固块(3)通过插块(30)活动插接在潜流框架(2)上端,加固块(3)靠近所述导流部(10)的一侧倾斜设置,加固块(3)顶部设置有种植槽(31),加固块(3)内部靠下位置设置有开孔(32),加固块(3)的两个侧面与所述开孔(32)位置对应处设置有过水孔(33),所述开孔内部倾斜设置有3

6个多孔板(34),相邻两个所述多孔板(34)之间填充有生物炭颗粒,加固块(3)内部靠上位置设置有2

4个溢流通道(35),加固块(3)靠近导流部(10)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思宇冯慧娟郭晓娅白杨高红杰杨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