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调节间距和步距的高强轻质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1241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快速调节间距和步距的高强轻质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属于建筑用支架领域。为解决单个立杆承载力和稳定性较弱,支架体系搭设完成后不易调整间距及步距的问题。包括伸缩水平杆、伸缩斜杆和桁架式立杆组件;每个桁架式立杆组件包括三个桁架立杆和至少两个连接盘,每个连接盘上设置有呈三角形分布的立杆插口;相邻两个桁架式立杆组件上的连接盘通过一个伸缩水平杆和相互铰接的伸缩斜杆连接,六个桁架式立杆组件形成六棱柱状支架体系单元,六棱柱状支架体系单元向外延伸构成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可调间距和步距,折叠后的支架体系占用空间减少,方便存储,三角形稳定结构以及蜂窝状结构的设置使得核心承载力是传统支架体系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调节间距和步距的高强轻质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用支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快速调节间距和步距的高强轻质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

技术介绍

[0002]脚手架及模板支架是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脚手架是建筑界的通用术语,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位置,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活动或外围安全网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支架体系的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部分工程也用支架作为模板使用,此外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矿山等部门也被广泛使用。支架一般由具有四边形平面或空间结构的单元构成,支架杆件主要承受轴向压力,从而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在跨度较大时比实腹梁节省材料,具有减轻自重和增大刚度的优势。
[0003]传统支架体系一般由单个立杆相互连接形成整体的支架体系,尤其是扣件式及碗扣式支架,支撑系统承载脚手板或模板以上的活荷载以及架体自身荷载的效果有限,横向荷载极易影响支架体系的整体承载力和稳定性;由于支架体系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不易更改间距及步距,若需更改间距及步距时,只能将整个架体拆除后重新搭建。当需要长时间存放时,为了减少存放空间需将各部分逐一拆解,使用时再次安装,较为耗费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0005]为了解决传统支架体系为单个立杆拼接,承载力和稳定性较弱,支架体系搭设完成后不易调整间距及步距,存放时需要将各部分逐一拆解,使用时再次安装,较为耗费时间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快速调节间距和步距的高强轻质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所述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包括多个伸缩水平杆、多个伸缩斜杆和多个桁架式立杆组件;每个桁架式立杆组件包括三个桁架立杆和至少两个用于将三个桁架立杆捆缚在一起的连接盘,每个连接盘上设置有呈三角形分布的立杆插口,每个桁架立杆对应穿过一个立杆插口,每个桁架式立杆组件上布设的多个连接盘位置均相同;相邻两个桁架式立杆组件上的连接盘通过一个伸缩水平杆连接,每个连接盘用于连接三个伸缩水平杆,两个上下设置的伸缩水平杆之间设有一对交叉且铰接的伸缩斜杆,每个伸缩斜杆的一端与桁架式立杆组件上的连接盘铰接,每个伸缩斜杆的另一端与相邻桁架式立杆组件上相应位置的连接盘铰接,六个桁架式立杆组件及对应的伸缩水平杆和伸缩斜杆形成六棱柱状支架体系单元,六棱柱状支架体系单元再向外延伸从而构成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盘设置有节点插口,所述节点插口与伸缩水平杆通过插销连接,用于通过伸缩水平杆连接两个相邻的桁架式立杆组件。
[0009]进一步地,所述节点插口位于相邻两个立杆插口之间,所述伸缩水平杆两端均设置有扣接头,所述扣接头为U型结构,所述扣接头设置有条形插口,所述扣接头卡接在连接盘上,所述插销依次贯穿条形插口和节点插口,用于将伸缩水平杆固定在连接盘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条形插口的长度小于插销上端的长度,所述条形插口的宽度小于插销上端厚度,所述插销下端长度小于条形插口的长度,所述插销下端厚度小于条形插口的宽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插销下端为L形结构,用于防止插销从扣接头上方震出。
[0012]进一步地,每个桁架式立杆组件底端均设置有底托,所述底托与每个桁架立杆通过螺纹连接。
[0013]进一步地,每个桁架式立杆组件顶端均设置有顶托,所述顶托与每个桁架立杆通过螺纹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桁架立杆为Q460钢材桁架立杆,所述伸缩水平杆为7075铝合金伸缩水平杆。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风揽,所述风揽一端与每组桁架式立杆组件靠近顶托一侧的连接盘连接,风揽另一端用于与地面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桁架立杆与连接盘卡接,所述立杆插口设置有环形橡胶圈,用于增加连接盘与桁架立杆之间的摩擦力。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快速调节间距和步距的高强轻质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包括围设成蜂窝状的六棱柱状支架体系单元,每个六棱柱状支架体系单元包括六组通过伸缩水平杆连接的桁架式立杆组件,每组桁架式立杆组件包括三个桁架立杆和多个连接盘,相邻两个桁架式立杆组件之间设置相互铰接的伸缩斜杆,通过改变伸缩水平杆的长短来改变相邻两组桁架式立杆组件之间的距离,即桁架式支架体系的间距;通过改变相互铰接的伸缩斜杆之间铰接的角度以及伸缩斜杆长度来改变每个桁架式立杆组件上相邻两个连接盘的距离,即桁架式支架体系的步距,可对已搭设完成的支架体系在需要更改步距或间距时进行快速调整,而不需拆除重建;存放时也只需拆卸伸缩水平杆,将拆卸后的桁架式立杆组件进行折叠存放,下一次使用时可迅速搭建,极大地缩短施工时间,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
[0019]每个桁架式立杆组件由三个桁架立杆和至少两个连接盘组成,相对于传统的单个桁架立杆组成的支架体系,三角形稳定结构的设置以及蜂窝状整体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桁架式立杆组件核心的承载力,进而提高整体支架体系的稳定性,防止由于使用过程中意外及偶然的荷载增加而造成整体失稳发生垮塌事故。
[0020]对传统碗扣式支架体系、传统盘扣式支架体系和本专利技术进行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对比,架体统一布置为4跨
×
4跨,高3层,可得到传统碗扣式支架体系的承载能力为1kN
×
25
×
34.38=859.5kN,即85.95t,传统盘扣式支架体系的承载能力为1kN
×
25
×
48.39=1209.75kN,即121.0t,本专利技术的承载力为1kN
×
24
×
536.3=12871.20kN,即1287.1t,承载面积是碗扣式模板支架2.29倍,是盘扣式模板支架的1.86倍,承载能力是碗扣式模板支架的14.97倍,是盘扣式模板支架的10.64倍;当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承载面积时,承载力和稳定性的
优势会更加明显。
[0021]本专利技术结构较为简单,通过调节伸缩水平杆和相互铰接的伸缩斜杆即可对已经搭建完成需要调节间距和步距的支架体系进行快速调整,操作简便,不需要进行二次拆解和安装,相比于传统模板支架搭设密集,由于本专利技术材料轻质高强且蜂窝状桁架结构具有高稳定性,搭设间距较大,节省了大量材料,具有推广和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快速调节间距和步距的高强轻质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的连接盘俯视图一;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快速调节间距和步距的高强轻质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的连接盘俯视图二;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快速调节间距和步距的高强轻质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的桁架式立杆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调节间距和步距的高强轻质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包括多个伸缩水平杆(4)、多个伸缩斜杆(5)和多个桁架式立杆组件;每个桁架式立杆组件包括三个桁架立杆(5)和至少两个用于将三个桁架立杆(5)捆缚在一起的连接盘(1),每个连接盘(1)上设置有呈三角形分布的立杆插口(2),每个桁架立杆(5)对应穿过一个立杆插口(2),每个桁架式立杆组件上布设的多个连接盘(1)位置均相同;相邻两个桁架式立杆组件上的连接盘(1)通过一个伸缩水平杆(4)连接,每个连接盘(1)用于连接三个伸缩水平杆(4),两个上下设置的伸缩水平杆(4)之间设有一对交叉且铰接的伸缩斜杆(8),每个伸缩斜杆(8)的一端与桁架式立杆组件上的连接盘(1)铰接,每个伸缩斜杆(8)的另一端与相邻桁架式立杆组件上对应位置的连接盘(1)铰接,六个桁架式立杆组件及对应的伸缩水平杆(4)和伸缩斜杆(8)形成六棱柱状支架体系单元,六棱柱状支架体系单元再向外延伸从而构成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调节间距和步距的高强轻质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1)设置有节点插口(3),所述节点插口(3)与伸缩水平杆(4)通过插销(6)连接,用于通过伸缩水平杆(4)连接两个相邻的桁架式立杆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调节间距和步距的高强轻质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插口(3)位于相邻两个立杆插口(2)之间,所述伸缩水平杆(4)两端均设置有扣接头(41),所述扣接头(41)为U型结构,所述扣接头(41)设置有条形插口(42),所述扣接头(41)卡接在连接盘(1)上,所述插销(6)依次贯穿条形插口(42)和节点插口(3),用于将伸缩水平杆(4)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晨阳刘昌永王玉银李雪来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