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釜下测温口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102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合釜下测温口改进结构,涉及聚合釜测温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测温设备和安装设备,所述测温设备设置在主体上,所述安装设备设置在主体上;所述主体包括聚合釜、下测温口围护接管、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密封垫片、第一限位杆、第一弹簧,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固定设置在聚合釜上,下测温口围护接管上开设有下测温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外拔第二限位杆、闭合块、盒门的配合下,实现了对热电阻的快速固定和拆卸,缩短了更换热电阻所需的时间,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热电阻受到轴向应力时,第三弹簧与第四弹簧吸收轴向应力的能量,抵消掉轴向应力,避免轴向应力撕裂热电阻,提高了热电阻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热电阻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热电阻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合釜下测温口改进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聚合釜测温
,尤其涉及一种聚合釜下测温口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聚合釜下测温点位于聚合釜下封头上方,其安装测温热电阻,将釜内反应温度及时测量并传至内操室以便即时了解生产反应状况。聚合釜底部温度在反应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003]现有的聚合釜下测温点与测温设备之间是固定连接的,当测温设备出现故障时,需要将固定结构拆除后才能将测温设备取出,换上新的测温设备后再将固定结构安装上去,操作起来十分麻烦,且测温设备受到轴向应力时容易撕裂,缩短了测温设备的实用寿命,为此,提出一种聚合釜下测温口改进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测温设备不便拆卸、测温设备容易损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聚合釜下测温口改进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聚合釜下测温口改进结构,包括主体、测温设备和安装设备,所述测温设备设置在主体上,所述安装设备设置在主体上;
[0007]所述主体包括聚合釜、下测温口围护接管、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密封垫片、第一限位杆、第一弹簧,所述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固定设置在聚合釜上,所述下测温口围护接管上开设有下测温口,所述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活动设置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的侧面,所述密封垫片固定设置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的侧面,所述第一限位杆活动设置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上,所述第一限位杆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上滑动,所述第一弹簧活动套设在第一限位杆的表面,述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的中心设备有滑孔,所述测温设备活动设置在所述滑孔的内壁,所述安装设备固定设置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上;
[0008]所述测温设备包括热电阻、缓冲块、第三弹簧、第四弹簧,所述热电阻活动设置在所述滑孔的内壁,所述缓冲块固定套设在所述热电阻的表面,所述第三弹簧活动套设在所述热电阻的表面,所述第四弹簧活动套设在热电阻的表面;
[0009]所述安装设备包括固定盒、盒门、闭合块、第二限位杆、第二弹簧,所述固定盒固定设置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上,所述盒门活动设置在固定盒上,所述盒门在固定盒上转动,所述盒门上开设有凹槽,所述闭合块固定设置在盒门上,所述第二限位杆活动设置在固定盒上,所述第二限位杆在所述固定盒上滑动,所述第二弹簧活动套设在第二限位杆的表面,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远离固定盒的另一端与第二弹簧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第一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与下
测温口围护接管固定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缓冲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远离缓冲块的一端与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紧密接触,所述第四弹簧的一端与缓冲块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远离缓冲块的一端与盒门紧密接触。
[0012]优选地,所述固定盒上开设有封闭口,所述闭合块的表面与所述封闭口的内壁紧密接触。
[0013]优选地,所述闭合块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杆的顶端与所述限位孔的内壁紧密接触。
[0014]优选地,所述滑孔的中心与所述下测温口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向外拔第二限位杆,使第二限位杆脱离闭合块即可解除对盒门的固定,使盒门可以打开,打开盒门后即可取出热电阻,实现了快速拆卸,关闭盒门后,第二限位杆自动进入闭合块上的限位孔中,自动将闭合块固定住,进而使盒门被固定住,盒门配合密封合盖将热电阻固定住,实现了快速固定,缩短了更换热电阻所需的时间,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0017]2、热电阻受到轴向应力时,第三弹簧与第四弹簧吸收轴向应力的能量,抵消掉轴向应力,避免轴向应力撕裂热电阻,提高了热电阻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聚合釜下测温口改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聚合釜下测温口改进结构的部分侧视图;
[0020]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1]图中:1聚合釜、2下测温口围护接管、3下测温口、4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5密封垫片、6第一限位杆、7第一弹簧、8固定盒、9盒门、10凹槽、11闭合块、12第二限位杆、13第二弹簧、14热电阻、、15缓冲块、16第三弹簧、17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

3,一种聚合釜下测温口改进结构,包括主体、测温设备和安装设备,所述测温设备设置在主体上,所述安装设备设置在主体上;
[0024]所述主体包括聚合釜1、下测温口围护接管2、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密封垫片5、第一限位杆6、第一弹簧7,下测温口围护接管2固定设置在聚合釜1上,下测温口围护接管2上开设有下测温口3,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活动设置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2的侧面,密封垫片5固定设置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的侧面,第一限位杆6活动设置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2上,第一限位杆6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2上滑动,第一弹簧7活动套设在第一限位杆6的表面,述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的中心设备有滑孔,测温设备活动设置在滑孔的内壁,安装设备固定设置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上,第一弹簧7的顶端与第一限位杆6固定连接,第一弹簧7的底端与下测温口围护接管2固定连接;
[002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杆6的底端设置有倾斜的平面,安装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的过程中,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挤压第一限位杆6的斜面,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对斜面的压力带动第一限位杆6移动,第一弹簧7伸张,第一限位杆6不会阻碍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的安装,当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安装好后,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的侧面离开第一限位杆6,第一限位杆6受到的压力消失,第一弹簧7复原,第一弹簧7带动第一限位杆6复位,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上同样设置有倾斜的平面,第一限位杆6的底端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的斜面上移动时可以带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移动,使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能紧贴下测温口围护接管2,在第一限位杆6的限制下,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不能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2上移动,实现对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的快速安装和拆卸,密封垫片5可以阻止气体通过,提高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的密封效果。
[0026]测温设备包括热电阻14、缓冲块15、第三弹簧16、第四弹簧17,热电阻14活动设置在滑孔的内壁,缓冲块15固定套设在热电阻14的表面,第三弹簧16活动套设在热电阻14的表面,第四弹簧17活动套设在热电阻14的表面,第三弹簧16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合釜下测温口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测温设备和安装设备,所述测温设备设置在主体上,所述安装设备设置在主体上;所述主体包括聚合釜(1)、下测温口围护接管(2)、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密封垫片(5)、第一限位杆(6)、第一弹簧(7),所述下测温口围护接管(2)固定设置在聚合釜(1)上,所述下测温口围护接管(2)上开设有下测温口(3),所述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活动设置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2)的侧面,所述密封垫片(5)固定设置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的侧面,所述第一限位杆(6)活动设置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2)上,所述第一限位杆(6)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2)上滑动,所述第一弹簧(7)活动套设在第一限位杆(6)的表面,述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的中心设备有滑孔,所述测温设备活动设置在所述滑孔的内壁,所述安装设备固定设置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上;所述测温设备包括热电阻(14)、缓冲块(15)、第三弹簧(16)、第四弹簧(17),所述热电阻(14)活动设置在所述滑孔的内壁,所述缓冲块(15)固定套设在所述热电阻(14)的表面,所述第三弹簧(16)活动套设在所述热电阻(14)的表面,所述第四弹簧(17)活动套设在热电阻(14)的表面;所述安装设备包括固定盒(8)、盒门(9)、闭合块(11)、第二限位杆(12)、第二弹簧(13),所述固定盒(8)固定设置在下测温口围护接管密封合盖(4)上,所述盒门(9)活动设置在固定盒(8)上,所述盒门(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耀阳王保祥唐开喜
申请(专利权)人:枣阳市军合胜塑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