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源式机械旋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无源式机械旋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遥操作机械手在军事、海洋、航天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对目标进行旋拧作业是遥操作机械手的一种常见需求。目前遥操作机械手执行旋拧作业尚存在不足:一方面,在人力不可达的作业环境中,通过更换末端执行器使遥操作机械手具有旋拧能力,重复性拆装操作耗时长、步骤繁杂;另一方面,由于旋拧作业对同轴度要求很高,而遥操作往往又存在较大误差,因此,常规工具难以保证操作精度,操作不当甚至会造成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源式机械旋拧装置,能够直接与机械手及其他施力设备配合使用,无需额外的动力源,即可实现旋拧操作,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源式机械旋拧装置,包括:两块平行压板、棘轮传动单元、行星齿轮加速单元、两组弹性连杆单元、旋拧披头;棘轮传动单元位于两块所述压板之间,包括旋拧换向的换向执行组件;行星齿轮加速单元位于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源式机械旋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平行压板(1);棘轮传动单元(2),位于两块所述压板(1)之间,包括旋拧换向的换向执行组件;行星齿轮加速单元(4),位于两块所述压板(1)之间,且所述行星齿轮加速单元(4)通过联轴器(6)与所述棘轮传动单元(2)同轴连接;两组弹性连杆单元(3),所述弹性连杆单元(3)包括多连杆组件和弹性组件,所述多连杆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棘轮传动单元(2)与所述行星齿轮加速单元(4)之间,且两组所述多连杆组件分别与对应一侧的所述压板(1)转动连接;所述多连杆组件通过所述弹性组件的支撑使所述压板(1)之间保持平行;以及旋拧披头(5),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行星齿轮加速单元(4)上;旋拧操作时,以外部夹持力夹持所述压板(1),通过所述弹性连杆单元(3),推动所述棘轮传动单元(2)转动,带动所述行星齿轮加速单元(4)加速旋转,以使所述旋拧披头(5)旋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式机械旋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传动单元(2)包括:棘轮(21),具有棘轮(21)轴,所述棘轮(21)通过所述棘轮(21)轴与所述联轴器(6)同轴连接;第一长杆(25),所述第一长杆(25)的中间具有容纳并支撑所述棘轮(21)旋转的容置槽,且所述容置槽的底部设有所述棘轮(21)轴穿过的通孔;第二长杆(26),设置于所述第一长杆(25)背离所述棘轮(21)的一侧,所述第二长杆(26)的中间设有所述棘轮(21)轴穿过的通孔;所述多连杆组件与所述第二长杆(26)和所述第一长杆(25)转动连接,且借助所述弹性组件的弹性力,所述第二长杆(26)与所述第一长杆(25)呈交叉设置;所述换向执行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长杆(25)上,随所述第一长杆(25)的转动,驱动所述棘轮(21)正反旋转。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源式机械旋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执行组件包括:换向棘爪(22),具有正向所述棘轮(21)的正向驱动爪和反向驱动所述棘轮(21)的反向驱动爪,所述换向棘爪(22)靠近所述棘轮(21)的一端设有滑槽(293),所述换向棘爪(22)远离所述棘轮(21)的一端设有定位杆(291);所述第一长杆(25)上设有与所述滑槽(293)滑动配合的限位杆(29),所述换向棘爪(22)通过所述限位杆(29)与所述第一长杆(2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长杆(25)上还设有换向调节槽(292),所述换向调节槽(292)内具有三个定位所述定位杆(291)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杆(291)分处于三个所述定位槽时,所述换向棘爪(22)能够正向驱动、脱离和反向驱动所述棘轮(21);以及拉簧(24),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限位杆(29)和所述定位杆(291),所述拉簧(24)使所述换向棘爪(22)处于不同的位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源式机械旋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杆(25)的所述容置槽上设有封装所述棘轮(21)的盖板(23)。5.如权利要求2
‑
4任一项所述的无源式机械旋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加速单元(4)包括:行星齿轮组件,包括行星齿圈(41)、与所述行星齿圈(41)同轴的太阳轮(43)和围绕所
述太阳轮(43)的多个行星轮(44),所述行星轮(44)同时与所述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坤,程煜,郝存明,姚利彬,吴立龙,安暘,张伟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