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移动流化床干化污泥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080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移动流化床干化污泥的结构,包括:移动流化床,所述移动流化床外设有混风送风装置,所述移动流化床内设有污泥送料机,所述移动流化床上设有布风板,所述污泥送料机与所述布风板相对应且相互配合以能够将混风送风装置产生的混合热风通过所述布风板进入所述移动流化床内并对污泥送料机上的污泥作用以形成气固两相流场;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高效干化处理不同含水率的污泥,环境友好。环境友好。环境友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移动流化床干化污泥的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移动流化床干化污泥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污泥处理方法有稳定填埋、堆肥、填海和焚烧等。稳定填埋占用土地,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由于污泥成分复杂,含有害物质较多,导致污泥堆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多困难;污泥填海会对海生生物造成危害,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现已被国际公约所禁止;污泥焚烧处理速度快,减量化程度高,具有能源回收可以再利用的特点。
[0003]目前,在众多污泥处理处置工程中,污泥掺烧工艺被认为是污泥处理中的最有效技术之一。污泥直接掺烧投资较低、系统简单、见效快,但是运输、存储难度大,锅炉掺烧时效率降低,容易堵塞管道;污泥直接干化掺烧能实现烟气余热利用,减少单独干化设备投资,但由于烟气直接与污泥接触,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会影响电厂后端尾气排放的达标;而且设备投资建设成本相对较高。
[0004]中国专利文献CN104150742A提出一种利用磨料对干化过程中的污泥进行磨碎,实现磨料循环利用,有效防止受热面磨损,避免污泥干化过程混入杂质的污泥流化床干化装置,现有的污泥干化处理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无法高效干化处理不同含水率的污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移动流化床干化污泥的结构,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高效干化处理不同含水率的污泥,环境友好。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利用移动流化床干化污泥的结构,包括:移动流化床,所述移动流化床外设有混风送风装置,所述移动流化床内设有污泥送料机,所述移动流化床上设有布风板,所述污泥送料机与所述布风板相对应且相互配合以能够将混风送风装置产生的混合热风通过所述布风板进入所述移动流化床内并对污泥送料机上的污泥作用以形成气固两相流场。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移动流化床干化污泥的结构,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高效干化处理不同含水率的污泥,环境友好。
[0009]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风送风装置包括:热风输送管道和冷风输送管道,所述热风输送管道上连接有高温风机,所述冷风输送管道上连接有调节阀,所述热风输送管道和所述冷风输送管道均与混气箱连接。
[0010]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风送风装置还包括:混气输送管道,所述移动流化床上设有混气进气口,所述混气输送管道一端与所述混气箱连通,所述混气箱另一端与所述所述混气进气口连通。
[0011]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气进气口与所述布风板呈相对应设置。
[0012]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污泥送料机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外表面上呈螺旋分布设有叶片,所述叶片与所述换热管连接。
[0013]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一端连接有蒸汽入口,所述换热管另一端连接有冷凝水出口,所述换热管通过所述蒸汽入口与所述蒸汽组件连接,所述换热管通过所述冷凝水出口与疏水箱连接。
[0014]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包括:污泥储存料仓,所述污泥输送管道穿过所述移动流化床的侧壁,所述污泥送料机通过污泥输送管道与污泥储存料仓连接。
[0015]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流化床外设有污泥送料机驱动组件,所述污泥送料机与所述污泥送料机驱动组件连接。
[0016]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蒸汽组件设置于所述移动流化床外,所述蒸汽组件包括:蒸汽发生器、第一蒸汽输送管道和第二蒸汽输送管道,所述第一蒸汽输送管道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一蒸汽输送管道另一端连接有减温减压器,所述第二蒸汽输送管道一端与所述减温减压器连接,所述第二蒸汽输送管道另一端穿过所述移动流化床的侧壁并与所述蒸汽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蒸汽输送管道上设有流量泵,所述流量泵设置于所述移动流化床外。
[0017]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流化床上设有干污泥排出口,所述移动流化床外设有干污泥储存料仓,所述干污泥排出口通过干污泥输送管道与所述干污泥储存料仓连通。
[0018]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流化床上设有可燃成分废气出口,所述可燃成分废气出口与所述混气进气口呈相对设置,所述可燃成分废气出口通过所述可燃成分废气输送管道与锅炉连通。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移动流化床干化污泥的结构,解决了污泥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实现污水处理厂污泥零外排。并且合理、充分的利用发电锅炉尾气余热:以发电锅炉的尾气和蒸汽余热为热源对污泥进行干化,将余热充分的利用,避免了资源能耗浪费。同时干化后的污泥具有一定热值,可作为低品质轻质燃料,混入输煤系统进入电厂锅炉燃烧实现资源化利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移动流化床干化污泥的结构的结构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移动流化床干化污泥的结构中污泥送料机的结构图。
[0022]其中:1

移动流化床;11

混气进气口;2

混风送风装置;21

热风输送管道;22

冷风输送管道;23

高温风机;24

调节阀;25

混气箱;26

混气输送管道;3

污泥送料机;31

换热管;32

叶片;33

蒸汽入口;34

冷凝水出口;4

布风板;5

蒸汽组件;6

疏水箱;7

污泥储存料仓;8

污泥输送管道;9

混气进气口;10

污泥送料机驱动组件;11

蒸汽组件;111

蒸汽发生器;112

第一蒸汽输送管道;113

减温减压器;114

第二蒸汽输送管道;115

流量泵;12

干污泥排出口;13

干污泥储存料仓;14

可燃成分废气出口;15

可燃成分废气输送管道;16

锅炉。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
[0024]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002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移动流化床干化污泥的结构,包括:污泥储存料仓7和移动流化床1,所述移动流化床1外设有混风送风装置2,所述移动流化床1内设有污泥送料机3,所述移动流化床1上设有布风板4,所述污泥送料机3与所述布风板4相对应且相互配合以能够将混风送风装置2产生的混合热风通过所述布风板4进入所述移动流化床1内并对传输经过污泥送料机3上的污泥作用以形成气固两相流场;当污泥中污泥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移动流化床干化污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流化床,所述移动流化床外设有混风送风装置,所述移动流化床内设有污泥送料机,所述移动流化床上设有布风板,所述污泥送料机与所述布风板相对应且相互配合以能够将混风送风装置产生的混合热风通过所述布风板进入所述移动流化床内并对污泥送料机上的污泥作用以形成气固两相流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移动流化床干化污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送风装置包括:热风输送管道和冷风输送管道,所述热风输送管道上连接有高温风机,所述冷风输送管道上连接有调节阀,所述热风输送管道和所述冷风输送管道均与混气箱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移动流化床干化污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送风装置还包括:混气输送管道,所述移动流化床上设有混气进气口,所述混气输送管道一端与所述混气箱连通,所述混气箱另一端与所述所述混气进气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移动流化床干化污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进气口与所述布风板呈相对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移动流化床干化污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送料机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外表面上呈螺旋分布设有叶片,所述叶片与所述换热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移动流化床干化污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嵩涛王建阳张庚卢承政朱德力李明磊梁俊杰黄飞赵宁波蒋晓钧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