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078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混合纤维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混合纤维水洗至中性编织得到面料本体;用纳米银溶液将步骤S2中得到的面料本体进行浴洗,浴洗后进行烘干;将面料本体进行清洗、烘干后得到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由上述方法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抗菌面料各组分配比科学合理,各纤维成分中的大分子多糖、蛋白质、氨基酸以及抗菌整理剂中的金属或非金属纳米粒子、以及高分子或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之间协同增效,从而使得制备的抗菌面料具有较好的杀菌、抑菌作用,抗菌谱广,能够长久保持面料的优良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方便、易操作,可大规模进行推广。可大规模进行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料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类真菌、细菌等微生物,而各式纺织品往往是它们的良好栖息地,这些微生物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迅速繁殖,不仅会使纤维制品变色、发霉、脆化降解,而且还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异常的刺激,诱发各种皮肤疾病,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同时还会通过间接的方式传播疾病,如在医院、宾馆等公共场所引起的交叉感染,影响环境卫生。因此,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就显得格外重要。抗菌面料是指经过特殊处理的面料,这种面料经过抗菌处理和混合抗菌纤维纺织而成,由抗菌面料制成的织物能够让细菌失去活性,从而保护人体健康。但是现有的抗菌面料添加的成分比较单一,具有的功能也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及方法。
[000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对混合纤维进行预处理:将混合纤维置于pH为8的NaHCO3溶液中,浴比为30:1,在35

45℃温度条件下浸泡2

2.5小时;
[0006]S2:将预处理后的混合纤维水洗至中性,然后将水洗后的混合纤维放置于抗菌整理剂中浸渍,浸渍后进行烘干,烘干后将混合纤维编织得到面料本体;
[0007]S3:用纳米银溶液将步骤S2中得到的面料本体进行浴洗,浴洗后进行烘干;
[0008]S4:将步骤S3中烘干后的面料本体进行清洗、烘干后得到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
[0009]优选的,混合纤维由木棉纤维、竹炭纤维、纳米活性炭纤维组成,木棉纤维、竹炭纤维、纳米活性炭纤维的重量比为1:(1

2):2。
[0010]优选的,抗菌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改性季铵盐抗菌剂5

10份、茶多酚1

5份、羧乙基壳聚糖4

10份、二氧化钛纳米粒子11

17份、氧化镁纳米粒子8

1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

6份。
[0011]优选的,抗菌整理剂需先与聚丙烯基体树脂配置成抗菌整理剂母粒再使用。
[0012]优选的,抗菌整理剂母粒按如下方法制备:按比例取抗菌整理剂各组分,并与聚丙烯基体树脂共混,用螺杆挤压机挤出,切粒,制得抗菌母粒,备用,其中,共混温度为275

285℃,螺杆旋转速度为160

260rpm。
[0013]优选的,步骤S2中浸渍的时间为4

6h,温度为80

100℃,烘干的时间为20

30min,温度为70

80℃。
[0014]优选的,步骤S3中烘干的时间为30

50min,温度为70

80℃。
[0015]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由上述方法制备而成。
[0016]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抗菌面料各组分配比科学合理,各纤维成分中的大分子多糖、蛋白质、氨基酸以及抗菌整理剂中的金属或非金属纳米粒子、以及高分子或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之间协同增效,从而使得制备的抗菌面料具有较好的杀菌、抑菌作用,抗菌谱广,能够长久保持面料的优良特性。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方便、易操作,可大规模进行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S1:对混合纤维进行预处理:将混合纤维置于pH为8的NaHCO3溶液中,浴比为30:1,在35

45℃温度条件下浸泡2

2.5小时;
[0020]混合纤维由木棉纤维、竹炭纤维、纳米活性炭纤维组成,木棉纤维、竹炭纤维、纳米活性炭纤维的重量比为1:(1

2):2。
[0021]S2:将预处理后的混合纤维水洗至中性,然后将水洗后的混合纤维放置于抗菌整理剂中浸渍,浸渍后进行烘干,烘干后将混合纤维编织得到面料本体;浸渍的时间为4

6h,温度为80

100℃,烘干的时间为20

30min,温度为70

80℃。
[0022]抗菌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改性季铵盐抗菌剂5

10份、茶多酚1

5份、羧乙基壳聚糖4

10份、二氧化钛纳米粒子11

17份、氧化镁纳米粒子8

1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

6份。
[0023]抗菌整理剂需先与聚丙烯基体树脂配置成抗菌整理剂母粒再使用。
[0024]抗菌整理剂母粒按如下方法制备:按比例取抗菌整理剂各组分,并与聚丙烯基体树脂共混,用螺杆挤压机挤出,切粒,制得抗菌母粒,备用,其中,共混温度为275

285℃,螺杆旋转速度为160

260rpm。
[0025]S3:用纳米银溶液将步骤S2中得到的面料本体进行浴洗,浴洗后进行烘干;烘干的时间为30

50min,温度为70

80℃。
[0026]S4:将步骤S3中烘干后的面料本体进行清洗、烘干后得到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
[0027]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由上述方法制备而成。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S1:对混合纤维进行预处理:将混合纤维置于pH为8的NaHCO3溶液中,浴比为30:1,在35C温度条件下浸泡2小时;
[0032]混合纤维由木棉纤维、竹炭纤维、纳米活性炭纤维组成,木棉纤维、竹炭纤维、纳米活性炭纤维的重量比为1:1:2。
[0033]S2:将预处理后的混合纤维水洗至中性,然后将水洗后的混合纤维放置于抗菌整理剂中浸渍,浸渍后进行烘干,烘干后将混合纤维编织得到面料本体;浸渍的时间为4h,温度为80℃,烘干的时间为20min,温度为70℃。
[0034]抗菌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改性季铵盐抗菌剂5份、茶多酚1份、羧乙基壳聚糖4份、二氧化钛纳米粒子11份、氧化镁纳米粒子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份。
[0035]抗菌整理剂需先与聚丙烯基体树脂配置成抗菌整理剂母粒再使用。抗菌整理剂母粒按如下方法制备:按比例取抗菌整理剂各组分,并与聚丙烯基体树脂共混,用螺杆挤压机挤出,切粒,制得抗菌母粒,备用,其中,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混合纤维进行预处理:将混合纤维置于pH为8的NaHCO3溶液中,浴比为30:1,在35

45℃温度条件下浸泡2

2.5小时;S2:将预处理后的混合纤维水洗至中性,然后将水洗后的混合纤维放置于抗菌整理剂中浸渍,浸渍后进行烘干,烘干后将混合纤维编织得到面料本体;S3:用纳米银溶液将步骤S2中得到的面料本体进行浴洗,浴洗后进行烘干;S4:将步骤S3中烘干后的面料本体进行清洗、烘干后得到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纤维由木棉纤维、竹炭纤维、纳米活性炭纤维组成,木棉纤维、竹炭纤维、纳米活性炭纤维的重量比为1:(1

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改性季铵盐抗菌剂5

10份、茶多酚1

5份、羧乙基壳聚糖4

10份、二氧化钛纳米粒子11

17份、氧化镁纳米粒子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慧波徐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实织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