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钠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078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钠冷快堆用的浸入式钠-钠热交换器。它包括安全外壳,在安全外壳内设有外管,外管内设有内管。内管顶端开口,底端与安全外壳的底部相通;外管的管壁为双层结构,顶端设有钠出口,底端同内管外的换热管束的上出口相通;换热管束的下入口同安全外壳的底部连通;安全外壳与内管之间的空间通过上管板、下管板密封,在该密封段的上部开有入口格栅,下部设有出口格栅。该装置依靠自然循环完成高、低温钠的热交换,将钠池中堆芯的剩余释热导出,保证堆芯安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反应堆专用热交换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钠冷快 堆用的浸入式钠一钠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反应堆的安全,池式钠冷快堆的安全系统包括事故余热 排放系统外,还需要设置一种专用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可以将钠 池中堆芯的剩余释热传递给事故余热排放系统中间回路的钠。热交换 器的原理比较简单,是通过两种介质的逆向流动而换热。通常所使用 的换热器需要外界提供动力,但池式钠冷快堆余热导出所需要的换热 器是非能动的,依靠上下层的温差实现流动换热,目前这种热交换器 技术在公开文献上尚无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可以依靠自然循环完成热交换的浸入式钠-钠热交换器。本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浸入式钠-钠热交换器,包括安全外 壳,在安全外壳内设有外管,外管内设有内管。内管顶端开口,底端 与安全外壳的底部相通;外管的管壁为双层结构,顶端设有钠出口, 底端同内管外的换热管束的上出口相通;换热管束的下入口同安全外 壳的底部连通;安全外壳与内管之间的空间通过上管板、下管板密封, 在该密封段的上部开有入口格栅,下部设有出口格栅。该装置工作时,入口格栅以下部分都浸入在钠池中,低温液态钠 通过内管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钠-钠热交换器,包括安全外壳(2),其特征在于:在安全外壳(2)内设有外管(5),外管(5)内设有内管(1);内管(1)顶端开口,底端与安全外壳(2)的底部相通;安全外壳(2)下部由上管板(10)、下管板(14)密封,上管板(10)、下管板(14)之间设有换热管束(16),换热管束(16)的入口同安全外壳(2)的底部相通,出口同钠出口相通;上管板(10)、下管板(14)之间的密封段的上部开有入口格栅(11),下部设有出口格栅(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钠-钠热交换器,包括安全外壳(2),其特征在于在安全外壳(2)内设有外管(5),外管(5)内设有内管(1);内管(1)顶端开口,底端与安全外壳(2)的底部相通;安全外壳(2)下部由上管板(10)、下管板(14)密封,上管板(10)、下管板(14)之间设有换热管束(16),换热管束(16)的入口同安全外壳(2)的底部相通,出口同钠出口相通;上管板(10)、下管板(14)之间的密封段的上部开有入口格栅(11),下部设有出口格栅(1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钠—钠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安全外壳(2)的底部为椭圆封头(15)。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钠一钠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外壳(2)连接屏蔽筒(7),屏蔽筒(7)由带有空气间隙的钢筒 体组成。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钠一钠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钠出口为出口三通(17),出口三通(17)依次和出口小室(22)、 支承座(6)、混合腔(8)、排放室(9)连接,排放室(9)连接上管 板(10)。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钠一钠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廷三刘莲萍叶原武唐龙刘嘉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