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除雾器和除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90260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除雾器和除雾系统,该除雾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多个环绕并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性金属网筒、位于第一极性金属网筒内的第一极性放电柱,以及第二极性预荷电极,第一极性金属网筒一端封堵、另一端为进气开口端,相邻第一极性金属网筒之间的间隔的一端封堵、另一端为出气开口端,进气开口端和出气开口端分别位于第一极性金属网筒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个环绕并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性金属网筒,利用网筒封头将进入第一极性金属网筒内部的烟气分散,改变烟气出去的方向,当气流从第二极性预荷电极通过时,夹带于其中的粒子获得电荷、极化,然后被吸引到其极性相反的电极上,继而在电极上凝结、滴落,提高净化效率。净化效率。净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气除雾器和除雾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处理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烟气除雾器。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含该烟气除雾器的除雾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火电站燃煤锅炉烟气脱硫主要以钙法脱硫和氨法脱硫为主。钙法脱硫以石灰石或石灰为吸收剂,副产物是石膏。氨法脱硫以氨为吸收剂,副产物是硫酸铵。无论哪种脱硫方式,排放的烟气最终都必须经除雾后达标排放。
[0003]传统技术中,除雾常用方法有丝网除雾、纤维除雾、旋流板除雾、折流板除雾、离心除雾、静电除雾等。丝网除雾器比表面积大、重量轻、占地少、投资省,但对3μm以下除雾效率低,除雾效率通常只能达到95%;纤维除雾器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投资省、操作方便、设备大、压降大,能够去除3μm以下的颗粒,但除雾效率只能达到95%;离心式除雾器结构简单、防堵塞性能较好、阻力较低、适用于酸雾中带固体或带盐分的废气除雾,能;旋流板除雾器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投资省、操作方便、压降中等,但只能除去10μm以上的颗粒,且除雾效率只能达到90%。静电除雾器采用将雾滴的捕捉粒径范围从传统的大于40μm大幅扩大至大于2μm,成功解决铵盐夹带、酸雾超标、氨逃逸、烟囱结晶结块以及气溶胶二次污染等问题,同时减少了资源损失,提高了经济性。但目前的静电除雾器的除雾效率仍然有限,无法满足日益严峻的环境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目前静电除雾器除雾效率仍然不足的问题,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除雾器,该除雾器能够高效去除烟气中的水雾。
[0005]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除雾系统,该除雾系统净化效率大大提高,且适用性广。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烟气除雾器,该烟气除雾器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多个环绕并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性金属网筒、位于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内的第一极性放电柱,以及第二极性预荷电极,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与所述第一极性放电柱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和所述第一极性放电柱与所述第二极性预荷电极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一端封堵、另一端为进气开口端,相邻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之间的间隔的一端封堵、另一端为出气开口端,以使得烟气能够从所述进气开口端进入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并经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的侧壁上的网孔进入相邻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之间的间隔,然后从所述出气开口端出气,所述进气开口端和出气开口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的两端。
[0007]具体地,所述第二极性预荷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的所述进气开口端的侧壁上。
[0008]具体地,所述第一极性放电柱通过电极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内。
[0009]优选地,所述电极架为环状电极架。
[0010]优选地,所述电极架的端头与绝缘子固定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绝缘箱,所述绝缘子位于所述绝缘箱中。
[0012]优选地,所述壳体中靠近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的所述进气开口端处设有均流板。
[0013]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除雾系统,该除雾系统包括烟囱,所述烟囱内依次设有喷淋降温段、旋流脱水段和上述的烟气除雾器。
[0014]具体地,所述喷淋降温段内设有水管和设于所述水管上的喷头,所述旋流脱水段内设有旋流板。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采用多个环绕并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性金属网筒的设置方式,组成底部进气四周出气的筒体组件,利用网筒封头将进入第一极性金属网筒内部的烟气分散,改变烟气出去的方向,当气流从第二极性预荷电极通过时,夹带于其中的粒子获得电荷、极化,然后被吸引到其极性相反的电极上,继而在电极上凝结、滴落;除雾后的烟气通过延长烟气在第一极性金属网筒内部的滞留时间,提高净化效率;
[0017]2、本技术壳体中设绝缘箱和位于绝缘箱中的绝缘子,电极架的端头伸入绝缘箱中与绝缘子固定连接,保证除雾器安全使用的同时还有效保护了绝缘子。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烟气除雾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除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烟囱进口
ꢀꢀꢀꢀꢀꢀꢀꢀꢀꢀꢀꢀꢀꢀꢀꢀꢀꢀꢀꢀꢀꢀꢀ
2喷头
[0022]3旋流板
ꢀꢀꢀꢀꢀꢀꢀꢀꢀꢀꢀꢀꢀꢀꢀꢀꢀꢀꢀꢀꢀꢀꢀꢀꢀ
4壳体
[0023]5烟囱排口
ꢀꢀꢀꢀꢀꢀꢀꢀꢀꢀꢀꢀꢀꢀꢀꢀꢀꢀꢀꢀꢀꢀꢀ
6均流板
[0024]7绝缘子
ꢀꢀꢀꢀꢀꢀꢀꢀꢀꢀꢀꢀꢀꢀꢀꢀꢀꢀꢀꢀꢀꢀꢀꢀꢀ
8绝缘箱
[0025]9电极架
ꢀꢀꢀꢀꢀꢀꢀꢀꢀꢀꢀꢀꢀꢀꢀꢀꢀꢀꢀꢀꢀꢀꢀꢀꢀ
10第一极性放电柱
[0026]11第一极性金属网筒
ꢀꢀꢀꢀꢀꢀꢀꢀꢀꢀꢀꢀꢀꢀ
12网筒封头
[0027]13第二极性预荷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之间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烟气除雾器包括壳体4、位于所述壳体4内的多个环绕并
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位于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内的第一极性放电柱10,以及第二极性预荷电极13,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与所述第一极性放电柱10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和所述第一极性放电柱10与所述第二极性预荷电极13的极性相反,如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和第一极性放电柱10为阴性或者阳性电极,对应地,第二极性预荷电极13为阳性或者阴性电极,以使得经过第二极性预荷电极13预荷电的颗粒能够被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与所述第一极性放电柱10电捕。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一端封堵、另一端为进气开口端,相邻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之间的间隔的一端封堵、另一端为出气开口端,以使得烟气能够从所述进气开口端进入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并经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的侧壁上的网孔进入相邻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之间的间隔,然后从所述出气开口端出气,所述进气开口端和出气开口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的两端。烟气中的水雾和颗粒物经第二极性预荷电极13荷电后,被第一极性放电柱10和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电捕,形成较大的颗粒,这些颗粒一部分受重力作用沿第一极性放电柱10落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位于所述壳体(4)内的多个环绕并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位于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内的第一极性放电柱(10),以及第二极性预荷电极(13),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与所述第一极性放电柱(10)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和所述第一极性放电柱(10)与所述第二极性预荷电极(13)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一端封堵、另一端为进气开口端,相邻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之间的间隔的一端封堵、另一端为出气开口端,以使得烟气能够从所述进气开口端进入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并经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的侧壁上的网孔进入相邻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之间的间隔,然后从所述出气开口端出气,所述进气开口端和出气开口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性预荷电极(13)位于所述第一极性金属网筒(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登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科创环境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