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合物合成用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013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化合物合成用实验装置,包括合成罐,合成罐顶端的一侧设有进料组件,进料组件包括有进料斗,进料斗的内侧设有筛分板,筛分板的底端两侧分别设有振动电机和弹簧,振动电机安装于进料斗的侧壁上且输出端与筛分板抵接,且振动电机的外表面安装有保护壳,筛分板的两侧对称安装有限位块,进料斗的内壁两侧对称安装有限位槽,限位块与限位槽呈滑动连接,进料斗的顶端铰接有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待合成的化合物依次导入进料斗中,关闭盖板,并通过控制器启动振动电机带动筛分板振动,从而使得该装置能够在合成之前对待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筛分,过滤出颗粒较大的物质,避免影响合成的质量,提高了实验成功率。提高了实验成功率。提高了实验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合物合成用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化工设备的
,具体为一种化合物合成用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化学反应。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根据化学键理论,又可根据一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来判断其是否为化学反应。
[0003]例如专利号为CN02233602.8的专利,该装置主要由合成釜体1、冷凝回流塔2、自动卸压附件3、加热夹套4、冷却夹套5、中心冷却盘管6组成,具有组件少、管道和结构简单可靠、造价低廉的优点,特别适合于铝醇盐的合成。本技术采用多列竖式列管冷凝器作为回流塔2,可以防止铝醇盐的凝固,保证长期维持全回流条件。本技术采用多种冷却措施,使反应过程容易控制,不会出现压力升高和物料泄漏现象。本技术还采用过压保护装置、防静电火花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实现了安全防火防爆的功能,但该装置不能在合成之前对待实验的化合物进行筛选,从而不能更好的确保最终合成的质量,影响实验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化合物合成用实验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化合物合成用实验装置,包括合成罐,所述合成罐顶端的一侧设有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包括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内侧设有筛分板,所述筛分板的底端两侧分别设有振动电机和弹簧,所述振动电机安装于进料斗的侧壁上且输出端与筛分板抵接,且所述振动电机的外表面安装有保护壳,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筛分板和进料斗固定连接,所述筛分板的两侧对称安装有限位块,所述进料斗的内壁两侧对称安装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呈滑动连接,所述进料斗的顶端铰接有盖板。
[0007]优选的,所述合成罐的内侧设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外壁两侧由上至下依次对称安装有多个搅拌杆,所述合成罐的外顶壁中心位置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合成罐的内侧并与搅拌轴传动连接。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旋转电机带动搅拌轴和搅拌杆转动,可以实现将多种化合物进行充分搅拌,使其融合。
[0008]优选的,所述合成罐的外壁一侧安装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延伸至合成罐的内侧,且所述合成罐的顶端远离进料组件的一侧安装有泄压阀。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增压泵和泄压阀,可以实现压力调节,满足化合物合成过程中的压力需求。
[0009]优选的,所述合成罐的内壁两侧对称安装有加热管,且所述合成罐的侧壁内部设
有真空层。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加热管,可以实现温度调节,满足化合物合成过程中的温度需求,同时通过真空层,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0010]优选的,所述合成罐的底端为斗状,且所述合成罐底端中心位置安装有第一电磁阀,环所述第一电磁阀一周设有四个支柱,四个所述支柱呈矩阵排列安装于合成罐的底端。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支柱,可以实现将合成罐撑起,便于后期接料。
[0011]优选的,所述进料斗的底端与合成罐顶端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二电磁阀。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电磁阀,可以实现保证合成罐工作时的密封性。
[0012]优选的,所述合成罐外壁与增压泵相邻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振动电机、增压泵和旋转电机呈电性连接。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可以实现对该装置操控更便捷。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通过将待合成的化合物依次导入进料斗中,关闭盖板,并通过控制器启动振动电机带动筛分板振动,实现将颗粒较大的待合成物筛分出,使得颗粒大小合适的待合成物落入合成罐的内部,从而使得该装置能够在合成之前对待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筛分,过滤出颗粒较大的物质,避免影响合成的质量,提高了实验成功率。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的A区放大图;
[0019]图4为图3中的B区放大图。
[0020]图中:1、合成罐;11、真空层;12、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2、控制器;3、进料组件;31、进料斗;311、限位槽;32、盖板;33、筛分板;331、限位块;34、振动电机;341、保护壳;35、弹簧;4、泄压阀;5、增压泵;6、支柱;7、搅拌组件;71、旋转电机;72、搅拌轴;73、搅拌杆;8、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
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请着重参照附图1

4,一种化合物合成用实验装置,包括合成罐1,所述合成罐1顶端的一侧设有进料组件3,所述进料组件3包括有进料斗31,所述进料斗31的内侧设有筛分板33,所述筛分板33的底端两侧分别设有振动电机34(型号:ZFB

15)和弹簧35,所述振动电机34安装于进料斗31的侧壁上且输出端与筛分板33抵接,且所述振动电机34的外表面安装有保护壳341,通过保护壳341,可以实现避免待合成的化合物吸附在振动电机34上,所述弹簧3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筛分板33和进料斗31固定连接,所述筛分板33的两侧对称安装有限位块331,所述进料斗31的内壁两侧对称安装有限位槽311,所述限位块331与限位槽311呈滑动连接,通过限位块331与限位槽311呈滑动连接,可以实现筛分更稳定,所述进料斗31的顶端铰接有盖板32,所述进料斗31的底端与合成罐1顶端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二电磁阀13(型号:DMF

Z

25),通过第二电磁阀13,可以实现保证合成罐1工作时的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合物合成用实验装置,包括合成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罐(1)顶端的一侧设有进料组件(3),所述进料组件(3)包括有进料斗(31),所述进料斗(31)的内侧设有筛分板(33),所述筛分板(33)的底端两侧分别设有振动电机(34)和弹簧(35),所述振动电机(34)安装于进料斗(31)的侧壁上且输出端与筛分板(33)抵接,且所述振动电机(34)的外表面安装有保护壳(341),所述弹簧(3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筛分板(33)和进料斗(31)固定连接,所述筛分板(33)的两侧对称安装有限位块(331),所述进料斗(31)的内壁两侧对称安装有限位槽(311),所述限位块(331)与限位槽(311)呈滑动连接,所述进料斗(31)的顶端铰接有盖板(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合物合成用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罐(1)的内侧设有搅拌组件(7),所述搅拌组件(7)包括有搅拌轴(72),所述搅拌轴(72)外壁两侧由上至下依次对称安装有多个搅拌杆(73),所述合成罐(1)的外顶壁中心位置安装有旋转电机(71),所述旋转电机(71)的输出端延伸至合成罐(1)的内侧并与搅拌轴(72)传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靖平张苇王婧敏贾雨彤高光爽贺芙蓉黄琼李光跃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