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织物电镀液的配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9715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织物电镀液的配制方法,涉及织物电镀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可溶性镍盐、可溶性铁盐作为主盐,在碳纤维织物表面形成致密、均匀且光亮的镀镍层、镀铁层或镀镍铁层,通过具有PTC效应的金属镍、铁的镀覆来改善碳纤维织物的导电性,降低电阻率,并使电阻率随碳纤维织物自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利用金属镍、铁的磁性能来提高碳纤维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从而制得兼具电致发热和电磁屏蔽功能的高性能纺织品。蔽功能的高性能纺织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织物电镀液的配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织物电镀
,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织物电镀液的配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具有强度大、质量轻、抗高温、耐腐蚀、电热转化率高的优良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及可加工性,碳纤维及其织物已成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新材料。我国碳纤维织物的消费量与日俱增,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下游需求日益增长,碳纤维行业产能将持续扩大。碳纤维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且介电损耗强、阻抗可调,是制备高性能电致发热织物和电磁屏蔽织物的理想原料,在民用和军事领域均拥有广泛的用途。
[0003]然而,碳纤维的电阻温度系数较低,难以实现温度的自适应调节;同时碳纤维的电磁反射率高,容易造成环境的二次电磁辐射伤害,另外磁导率低,吸收频带窄。进一步解决碳纤维的本体结构缺陷,提升电致发热和电磁屏蔽织物的整体性能,对促进我国电致发热和电磁屏蔽领域的产品升级、技术进步及行业结构调整起到关键作用。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碳纤维织物电镀液,以可溶性镍盐和/或可溶性铁盐作为主盐,在碳纤维表面镀覆镍和/或铁,利用其PTC(正的温度系数)特性来改善导电性,使碳纤维织物的电阻率随自身温度升高而增大,从而满足电致发热纺织品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织物电镀液的配制方法,通过筛选和优化电镀液的组成及配比,使所制电镀液可以在碳纤维织物表面形成致密、均匀且光亮的镀镍层、镀铁层或镀镍铁层,并且控制成本,简化配制操作。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织物电镀液的配制方法,室温下将主盐、导电盐、络合剂、缓冲剂、添加剂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得到电镀液。
[0007]所述主盐为可溶性镍盐、可溶性铁盐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在电镀作用下,在碳纤维织物上沉积出镀镍层、镀铁层或镀镍铁层。
[0008]所述导电盐为氯化钠、氯化钾、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导电盐用来提高电镀液的导电性,降低槽电压,改善电镀液的深镀能力。
[0009]所述络合剂为柠檬酸、乳酸、甘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络合剂除络合金属离子以外还能增大阴极的极化。
[0010]所述缓冲剂为硼酸、醋酸、酒石酸及其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缓冲剂用来控制电镀液的pH值,特别是阴极附近的pH值。
[0011]所述添加剂包括应力消除剂、润湿剂和光亮剂。虽然添加剂在电镀液中的含量很低,但能显著影响电镀工艺的实施和镀层的应用性能。
[0012]所述电镀液中各组分的浓度为主盐100

300g/L、导电盐10

50g/L、络合剂10

50g/L、缓冲剂10

50g/L、添加剂1

20g/L。
[0013]所述可溶性镍盐为硫酸镍或氯化镍。
[0014]所述可溶性铁盐为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或硝酸铁。
[0015]所述电镀液的pH值为5

7。
[0016]所述添加剂所含的应力消除剂、润湿剂、光亮剂的质量比为(5

10):(0.5

2):(0.5

2)。
[0017]所述应力消除剂为香豆素、邻苯甲酰磺酰亚胺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应力消除剂可以减小镀层的内应力,提高镀层与碳纤维织物的结合力,防止镀层出现气泡甚至脱落问题。
[0018]所述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苯基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润湿剂可以降低电镀液与阴极之间的界面张力,使气泡容易脱离阴极表面,防止镀层产生针孔。
[0019]所述光亮剂为糖精、丙炔醇乙氧基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光亮剂的加入能使镀层变得平整光滑,达到光亮的视觉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力消除剂在配制碳纤维织物电镀液中的应用。
[0021]所述应力消除剂为1

(3

((三甲基硅基)氧基)丙基)哌嗪

2,3

二酮。
[0022]所述1

(3

((三甲基硅基)氧基)丙基)哌嗪

2,3

二酮是由哌嗪

2,3

二酮和(3

溴丙氧基)三甲基硅烷经取代反应制得。
[0023]专利技术人针对本领域的现有应力消除剂并在有机合成工作者的协助下结合分子设计学,成功合成1

(3

((三甲基硅基)氧基)丙基)哌嗪

2,3

二酮,经试验发现该化合物能够作为应力消除剂使用,对镀层内应力的消除效果明显强于香豆素、邻苯甲酰磺酰亚胺。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可溶性镍盐、可溶性铁盐作为主盐,在碳纤维织物表面形成致密、均匀且光亮的镀镍层、镀铁层或镀镍铁层,通过具有PTC效应的金属镍、铁的镀覆来改善碳纤维织物的导电性,降低电阻率,并使电阻率随碳纤维织物自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利用金属镍、铁的磁性能来提高碳纤维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从而制得兼具电致发热和电磁屏蔽功能的高性能纺织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6]实施例1
[0027]电镀液的配制:室温下将硫酸镍120g/L、硫酸亚铁50g/L、氯化钠30g/L、柠檬酸40g/L、硼酸25g/L、添加剂10g/L(质量比8:0.5:1的香豆素、十二烷基硫酸钠、糖精)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得到电镀液,pH值为5。
[0028]实施例2
[0029]电镀液的配制:室温下将硫酸亚铁200g/L、氯化钾40g/L、柠檬酸30g/L、乳酸20g/L、硼酸30g/L、添加剂15g/L(质量比10:1:1的香豆素、苯基磺酸钠、糖精)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得到电镀液,pH值为5。
[0030]实施例3
[0031]电镀液的配制:室温下将硫酸镍150g/L、氯化钠25g/L、柠檬酸40g/L、硼酸20g/L、酒石酸钠20g/L、添加剂10g/L(质量比8:0.5:0.5的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十二烷基硫酸钠、丙
炔醇乙氧基化物)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得到电镀液,pH值为6。
[0032]实施例4
[0033]电镀液的配制:室温下将硫酸镍100g/L、硫酸亚铁80g/L、氯化钠35g/L、柠檬酸50g/L、硼酸35g/L、添加剂12g/L(质量比10:0.5:1的香豆素、十二烷基硫酸钠、糖精)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得到电镀液,pH值为6。
[0034]实施例5
[0035]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织物电镀液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室温下将主盐、导电盐、络合剂、缓冲剂、添加剂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得到电镀液;所述主盐为可溶性镍盐、可溶性铁盐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所述导电盐为氯化钠、氯化钾、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络合剂为柠檬酸、乳酸、酒石酸、甘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缓冲剂为硼酸、醋酸、酒石酸及其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添加剂包括应力消除剂、润湿剂和光亮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碳纤维织物电镀液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液中各组分的浓度为主盐100

300g/L、导电盐10

50g/L、络合剂10

50g/L、缓冲剂10

50g/L、添加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马晓飞张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三宝棉纺针织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