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跨钢支撑拼装地铁车站的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938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地铁车站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跨钢支撑拼装地铁车站的台车,包括若干底部拼装机架,底部拼装机架下部设置有行走机构;底部拼装机架上设置有用于翻转中板的中板拼装机构,底板拼装机架上还设置有跨支撑机构,跨支撑机构包括架体和与架体连接的可调支撑机构,可调支撑机构与底部拼装机架连接并与架体可调式连接固定或分离;所述的跨支撑机构上方还设置有顶板拼装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台车,能够在行进施工的过程中跨过钢支撑结构,避免频繁的装拆,大大提高了地铁车站拼装施工的效率,同时在跨过钢支撑的过程中保持支撑力,提高了安全保障。提高了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跨钢支撑拼装地铁车站的台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地铁车站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可跨钢支撑拼装地铁车站的台车。

技术介绍

[0002]原明挖式地铁车站施工中,通过预制构件组装地铁车站的基坑采用桩锚结构形式进行加固,基坑内部开阔,基坑壁间不需要搭设钢支撑。桩锚结构形式的地铁车站基坑适用于土质岩层较坚硬地区,适应范围有限,不利于全国推广。这中施工工艺中的拼装台车仅能够拼装预制构件的侧墙及顶板,预制构件的中板、中立柱及中纵梁均采用后期搭设脚手架浇筑完成,无法在台车进场施工过程中同步进行施工建设。
[0003]现明挖式地铁车站施工中,通过预制构件组装地铁车站的基坑一般采用桩撑结构形式,基坑壁需要搭设多道钢支撑。桩撑结构形式的地铁车站基坑对土质岩层要求降低,适应范围广,有利于全国推广。现有的用于明挖式地铁车站预制构件拼装施工中,需要设备在拼装行进过程中跨过钢支撑进行拼装,充分利用基坑内有限的拼装空间,完成整环预制构件的拼装。一般只能通过拆卸支撑结构后使台车拼装设备前移以跨过钢支撑,然后再进行安装以恢复支撑。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0004]因此,现有的拼装式地铁车站施工还存在亟待改进之处,需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内容中提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跨钢支撑拼装地铁车站的台车,顶板台车能够进行顶板的拼装和侧立面的拼装;顶板台车下方设计的有跨支撑机构,能够在狭窄的空间内跨过钢支撑配合中板台车完成中板的承接工作;底部拼装机架主梁上设计有中板拼装机构,能够完成中板的承接和拼装工作;所述设备侧面设计有辅助拼装机构,能够辅助完成预制构件侧墙、中立柱和中纵梁的拼装。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极大的提高拼装施工的效率,同时保障施工的安全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可跨钢支撑拼装地铁车站的台车,包括若干底部拼装机架,底部拼装机架下部设置有行走机构;底部拼装机架上设置有用于翻转中板的中板拼装机构,底板拼装机架上还设置有跨支撑机构,跨支撑机构包括架体和与架体连接的可调支撑机构,可调支撑机构与底部拼装机架连接并与架体可调式连接固定或分离;所述的跨支撑机构上方还设置有顶板拼装机构。
[0008]上述公开的台车,通过底板拼装机架进行底板的拼拼装装配,通过中板拼装机构进行中板的拼装装配,通过顶板拼装机构进行顶板的拼装装配,在进行装配的过程中,跨支撑机构能够使台车快速调整支撑姿态,跨过钢支撑结构,可提高台车在拼装施工中的效率,减少频繁拆装的工艺;在跨支撑机构调整支撑姿态时,台车的支撑结构依然能够保持稳定
可靠的支撑,进而提高了安全保障。
[0009]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台车的体积较大,行走机构带动台车行进时所需的力应当均衡稳定,台车底部的行走机构作为驱动台车行走的结构,可设置成多种能够进行稳定驱动的结构,其并不唯一限定,故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行走机构数量若干,且行走机构包括若干轨道标准节连续拼接的形成的底部轨道,底部轨道上设置有用于推动底部拼装机架行走的推移机构和用于引导行走方向的导向装置。采用如此方案时,轨道标准节能够拼接形成完整的底部轨道供台车行进,推移机构提供台车行进的驱动力,导向装置保持台车严格按照底部轨道的方向行进,不会在行进过程中出现偏差,进而提高车站拼装的精度和可靠度。采用如此方案时,以多处推移机构进行推拉移动从而实现台车的行进,并保持台车的稳定。
[0010]再进一步,推进机构的结构并不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推移机构包括与底部轨道配合的插拔装置和液压驱动杆,所述的插拔装置与液压驱动杆的一端连接固定,当进行台车推移时插拔装置与底部轨道连接配合,否则与底部轨道分离。采用如此方案,插拔装置与底部轨道连接扣合时,扣合处作为液压驱动杆的受力支撑点之一,在液压驱动杆进行伸缩时,以此处作为受力点将台车推动;当台车调整到位后,需要对液压驱动杆进行调整复位,则插拔装置与底部轨道分离。
[0011]进一步的,标准轨道节连接后形成的底部轨道,能够承受插拔装置和液压驱动杆的力,对于具体的配合结构,本专利技术不进行唯一限定,此处举出优化后的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轨道标准节上设置有插接孔,插拔装置包括铰座、销轴和拨叉,所述的铰座与底部轨道滑动配合并沿底部轨道延伸方向滑动,所述的拨叉直立设置在铰座上并纵向滑移,销轴与拨叉插接配合并将拨叉锁定或解锁。采用如此方案时,拨叉在纵向上与底部轨道插接配合。
[0012]再进一步,为了提高台车的行进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对插拔装置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此处举出如下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铰座包括座体和设置在座体下方的钩板,所述的底部轨道上设置有与钩板对应滑动配合的滑槽,钩板伸入滑槽内并沿滑槽滑动。采用如此方案时,所述的钩板在铰座下方对称设置,且钩板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铰座可拆卸地连接。
[0013]再进一步,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拨叉结构不进行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拨叉为柱状结构,拨叉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插孔,所述的销轴与插孔插接配合。采用如此方案时,拨叉可通过销轴进行锁定,从而保持插拔装置与底部轨道的插紧锁定状态或拔出解锁状态。
[0014]进一步的,在台车行进的过程中,液压驱动杆仅提供位移的驱动力,而不能起到确保方向的作用,导向装置作为确保台车行进方向的结构,可采用多种可行的方案,本专利技术对此不进行唯一限定,举出一种经过优化后的可行选择:所述的导向装置包括与底部轨道连接配合的固定架,与固定架连接的调整架以及与调整架连接的导向轮组件。
[0015]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固定架为C形结构或U形结构且靠后朝向下方设置于底部轨道处,调整架设置于固定架的下部。采用如此方案时,固定架的能够跨设于底部轨道处。
[0016]再进一步,为了提高导向轮组件的导向稳定性,通过调整架进行导向轮位置的设置以达到更好的导向作用,本专利技术不对调整架进行唯一限定,但举出如下一种优化后的具
体可行的选择方案:所述的调整架包括与固定架连接的连接固定部和用于设置导向轮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与固定部滑动可调连接且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于抵推调节连接部相对位置的调节螺栓,所述的连接部上设置用于连接导向轮的连接位。采用如此方案时,所述的调整架能够在横向上调整导向轮的位置,使导向轮形成在横向上与底部轨道滑动配合,以实现更好的导向。
[0017]再进一步,继续对调整架的结构进行优化,此处举出如下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调整架在固定架的下方对称设置,导向轮组件连接至调整架后形成相对夹持的导向结构。采用如此方案时,在轨道上的两侧设置对称的滑槽。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也可将轨道两侧的滑槽设置为不同高度,同时将导向轮的高度对应调整即可。
[0018]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所用于拼装底板的底部拼装机架,在推进的过程中进行底板块的拼装装配,与底部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跨钢支撑拼装地铁车站的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底部拼装机架(2),底部拼装机架(2)下部设置有行走机构(1);底部拼装机架(2)上设置有用于翻转中板的中板拼装机构(3),底板拼装机架上还设置有跨支撑机构(4),跨支撑机构(4)包括架体和与架体连接的可调支撑机构,可调支撑机构与底部拼装机架(2)连接并与架体可调式连接固定或分离;所述的跨支撑机构上方还设置有顶板拼装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跨钢支撑拼装地铁车站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机构(1)数量若干,且行走机构(1)包括若干轨道标准节连续拼接的形成的底部轨道(6),底部轨道(6)上设置有用于推动底部拼装机架(2)行走的推移机构和用于引导行走方向的导向装置(9);所述的轨道标准节上设置有插接孔(601),插拔装置(7)包括铰座(701)、销轴(705)和拨叉(702),所述的铰座(701)与底部轨道(6)滑动配合并沿底部轨道(6)延伸方向滑动,所述的拨叉(702)直立设置在铰座(701)上并纵向滑移,销轴(705)与拨叉(702)插接配合并将拨叉(702)锁定或解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跨钢支撑拼装地铁车站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装置(9)包括与底部轨道(6)连接配合的固定架(901),与固定架(901)连接的调整架(903)以及与调整架(903)连接的导向轮组件(902);所述的调整架(903)包括与固定架(901)连接的连接固定部和用于设置导向轮的连接部(1001),所述的连接部(1001)与固定部滑动可调连接且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于抵推调节连接部(1001)相对位置的调节螺栓(904),所述的连接部(1001)上设置用于连接导向轮的连接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跨钢支撑拼装地铁车站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拼装机架(2)包括若干与行走机构(1)配合连接的下纵梁(10),下纵梁(10)的上方设置有立柱(11),立柱(11)顶端设置有平台结构(12);所述的立柱(11)包括形成V形结构的一竖直柱体和一斜撑,竖直柱体下端与下纵梁(10)连接固定,竖直柱体和斜撑的上端与平台结构(12)连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跨钢支撑拼装地铁车站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台结构(12)包括顶部梁架和设置于顶部梁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泉维田凤学刘远建胡云飞胡学龙黄鹏王光伟王跃陈家财阳军丁文长王东阁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